【本刊评论】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财富   2025-01-15 17:59   北京  
请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在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要求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金融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围绕着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民三方面金融需求,连接城乡、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效释放了金融的撬动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一是对农业生产提供资金和贷款,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金融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二是支持产业发展,综合运用多种融资渠道,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创业和就业的增长,提高农村经济的活力和发展潜力,这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三是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贷款和融资,用于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的发展吸引力和竞争力。四是不断下沉服务网络,畅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通过线上线下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便利性和可得性,同时,发挥遍布乡村的服务网络优势,提供寻项目、找技术、销售农产品、人才培养、便民惠民等多方面的非金融服务,助力和美宜居的乡村环境建设。五是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减轻农民在自然灾害或疾病等不可抗力因素下的经济风险。
尽管“三农”金融服务在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但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相对依然缓慢,金融服务网络覆盖不够广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地域发展不平衡,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和个性化程度也较低。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的不稳定性、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特点以及农村信用体系底子薄弱,因此,金融机构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和违约风险,此外,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健全,也给金融风险防控带来了困难,均制约着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大力拓展业务和服务创新的积极性。
202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先后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从政策层面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推动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各金融机构也持续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投入,增加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和网点,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产品结构和服务,提供包括贷款、支付、保险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支持,更好满足“三农”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一方面,要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培育农村地区产业新生态系统,吸引更多资源投入,为农村经济提供更好的创新发展条件,从而不断优化农村的金融营商环境,提升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水平,支持金融创新发展,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和效率。另一方面,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形态、农民收入结构和基层公共服务需求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顺应乡村发展,积极构建服务乡村的“金融+”生态体系,搭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带动金融资源和社会服务低成本、高效率下沉乡村,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4年第12期)



中国银行业杂志
《中国银行业》杂志(CN10-1167/F)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同意,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银行业首份全行业公开刊物,于2014年1月正式创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