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原研药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奥秘

文摘   2025-01-06 17:48   越南  


作者:PaperplaneTH


   本研究报告聚焦于原研药和仿制药,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内涵、其与原研药的关系以及实际临床应用中二者表现出差异的原因。通过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实验方法、个体差异、辅料作用以及不同仿制药间差异等多方面的深入探讨,为大众揭示原研药与仿制药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仿制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合理应用。

01

引言

   在医药领域,原研药和仿制药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许多人对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存在疑问,不清楚其是否意味着仿制药与原研药完全相同,以及为何临床使用中会感觉二者存在差异。因此,以常见口服化学药物为例,深入剖析仿制药的真相具有重要意义。

02

一致性评价的本质

   对于化学合成口服药物,一致性评价主要是进行以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终点的人体等效性实验(BE 实验)。若药物通过在血液中可测量的单一成分起主要治疗作用,当两款药的该主要成分在体内经消化吸收后,在血液中的浓度相同,便可大致认为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同。实际上,一致性评价直接衡量的是仿制药有效成分在体内分布浓度为原研药的 80% - 125%,但这并非直接等同于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该范围内,只是两者具有近似一致性,且一致性评价并不直接针对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可用曲线表示,其中药物吃后血液中有效成分的最大浓度(Cmax)和服药后一段时间内体内起作用的药量(AUC)这两个参数与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虽然对于仿制药,只要这两个参数与原研药一致,就可大致认为疗效一致,但这其中存在诸多陷阱。

03

一致性评价中的“陷阱”

1. 代谢途径差异:即使 Cmax 和 AUC 相同,药物在体内代谢途径也可能不同。例如,两条药效曲线的 Cmax 和 AUC 基本一致,但曲线形状完全不同,说明药物在体内消化分布过程复杂,即使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一致,也不能等同于体内过程完全一致。此外,在评估 BE 实验时,除 Cmax 和 AUC 外,药物的半衰期、达峰时间等其他参数也会被考量,若这些参数差异大,也会引发对药物体内释放过程的质疑。 2. 个体差异影响:药物代谢途径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变异性。一致性评价允许的 80% - 125%差异,是通过对十几到几十个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估算,得出在大量服药人群(如 100 万)中,90%以上的人吃两种药后,吸收到血液中的药物 Cmax 和 AUC 在原研药的该范围内。但这意味着即使通过一致性评价,仍可能有部分人服药后疗效暴露不在此范围,这并非仿制药或评价过程的问题,而是个体差异所致,且原研药也存在个体差异。

3. 辅料及制剂技术差异:以原研抗血脂药利普妥为例,其辅料在保证药物稳定释放、吸收和分布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参与体内过程。而仿制药只要求主要成分与原研药一致,辅料配方和比例无强制一致要求,所以即使主要成分符合一致性评价,辅料和制剂技术也可能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4. 不同仿制药之间的差异:不同仿制药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研究表明,部分仿制药两两之间在药代动力学数据上可能超出 80% - 125%的区间,如 1%的 AUC 和 3%的 Cmax 超出范围,但大部分仿制药还是可以相互替代,只是差异比想象中小。


04

原研药与仿制药的临床对比

   一项对全球 72 项心血管药物原研药和仿制药临床研究的分析显示,60%的研究表明二者无区别,26%认为原研药更有效或更安全,13%得不出结论,1%认为仿制药效果更好。国内也有相关真实世界研究,但因非随机研究存在设计缺陷,证据等级稍显不足,后续需更多研究进一步评价

05

结论

   总体而言,绝大多数仿制药能在疗效、安全性上与原研药达到大致一致水平,其推广节省了大量费用,对百姓有益。若患者在使用仿制药过程中出现效果不佳或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药或换药。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推动更多可靠仿制药上市,并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评价仿制药,从而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药物选择,保障公众的用药权益和健康福祉。

关注「纸飞机HIV最新消息」,抗病毒不迷路


— END —

标题:Decoding original research drugs and generic drugs: the mystery of consistency evaluation.

作者:PaperplaneTH

纸飞机HIV最新消息
分享艾滋病HIV新闻,解答治疗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