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工资13k,被新领导提溜能力不行,当场闹翻要离职,面试了一家要了15k,结果HR说和你同一公司的同事只要了10k。

文摘   2025-01-02 17:59   河南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欢迎读者投稿



上周在茶水间听到的八卦,差点让我喷了口咖啡。


咱们部门那个小王,和新来的领导当场杠上了!


原因很简单,领导觉得他能力一般,提点了几句,小王不乐意了,直接撂挑子:“我不干了!”那气势,要不是因为办公桌挡着,我真以为他下一秒要推门而出。


后来呢,小王火速递了辞职信,转头就去面试。


听说他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拿了个15k的offer,比现在多了2k。


他逢人就吹:“你看,这才是对我能力的认可!”我心里琢磨,这小王真是心气高,但也算挺有本事,毕竟说走就走还能涨薪。



戏剧性的一幕来了。


他入职体检那天,HR跟他说:“咦?


你们公司还有个同事也来我们这儿了,他只要了10k。”小王当场就僵住了,估计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在狂奔。


这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职场啊,不是你觉得你值多少钱,而是别人愿意花多少钱买你。



心气太高,职场翻车的第一步

其实啊,小王这种情况,在职场上真不算稀奇。


很多人觉得自己受了委屈,直接选择用脚投票:你不认可我,总有人会认可我吧?但问题是,这种“心气高”的逻辑,很多时候是把自己往坑里带。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你心里那点自尊和骄傲,可能根本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就像小王,觉得自己配得上15k,可HR却用另一位同事的10k把他打回了现实。


这时候,他恐怕才意识到:原来我不是很值钱,只是“自我感觉良好”罢了。


职场中,心气这东西就像一把双刃剑。


用好了,能让你勇敢争取更高的薪资、更好的机会;

用不好,就会让你误判形势,最后把自己逼到尴尬的境地。


很多人离职的真正原因,不是薪资、不是发展,而是心气和现实的落差让他们受不了。



薪资高低,往往不是能力的唯一体现

接着说小王的15k和同事的10k这个事情。

乍一听,大家可能会觉得,15k的更有能力,10k的可能差点意思。但你仔细想想,这种逻辑真的成立吗?


举个例子:你去菜市场买菜,同样的西红柿,一家卖5块,另一家卖3块,你会怎么选?


很简单,你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那家。


职场也一样,多数招聘方要的不是“最贵”的人,而是“性价比最高”的人。薪资高低,更多是供需匹配的结果,而不是能力高低的绝对体现。


小王的同事为什么只要10k?


可能人家清楚自己的定位,愿意用价格优势换来这份工作。


而小王死磕15k,虽然看起来赢了,但他有没有想过,未来公司对他的期待会更高?


如果表现稍有不足,就很容易被贴上“高薪低能”的标签。


到时候,可能连现在13k的工作都保不住。



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聊到这里,我们不得不问一个问题:在职场上,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是薪资吗?是名声吗?还是心气?


我觉得啊,核心竞争力就俩字:“价值”。你能给公司创造多少价值,你的存在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才是决定你价值的关键。薪资只是这个价值的外在体现,但它并不完全等同于你的能力。


你们还记得小王为什么和新领导闹翻吗?


说白了,就是因为领导觉得他能力不够,产出和薪资不匹配。


而小王呢,没去想怎么提升自己,反而选择了和领导对着干。


离职后,他也没有冷静下来反思,而是急着用新offer证明自己。


这种心态,说得好听是自信,说得难听,就是对自己不够客观。


如果小王在和领导聊完之后,能静下心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不是还有提升的空间?”、“我现在的能力值13k吗?”,也许他会发现,问题的核心不是领导提点他,而是他有没有能力扛得住这13k的期待。



别让心气毁了你,也别让薪资定义你

职场中最可怕的,不是你薪资低,而是你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醒的认知。


小王的故事告诉我们,心气太高,会让你看不清自己的真实价值;而一味追求高薪,又可能让你在新岗位上压力倍增,得不偿失。


所以啊,与其纠结薪资,不如想想怎么提升自己,让自己值那个价。记住,职场不是游戏,没人会给你“神级魂环”。你得靠自己,一步步打怪升级。


最后一句话送给你:别让心气毁了你,也别让薪资定义你。价值永远是你最强的底牌。

推 荐 阅 读




1、公司没发年终奖,几个同事一起商量明天罢工不去公司。第二天领导问为什么不来上班,我一顿怒怼,结果领导笑着说“你们部门就你没来”!
2、字节员工爆料:元旦后去公司发现组里那个36岁年薪百万的技术大佬,竟然卖掉了上海的房子,辞职回老家了

点赞分享

让钱和爱流向你

职场精英进阶
提供如何应对职场压力、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克服职业瓶颈等方面的指导,帮助职场人士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