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巨变”,我们该如何应对?

文摘   2024-11-03 11:18  

朱民 | 原IMF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2025年,整个经济金融正在重塑,我们该如何应对?
全球经济目前处于一个持续性的低增长过程,这是一个新的特征,我觉得理解这一点还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就是去全球化、贸易碎片化以后,贸易不再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第三个,政府的债务、财政赤字,全世界都在上升,使得金融风险在不断地积累。
第四,加上地缘政治,全球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的风险是急剧上升的。
这是2025年全球经济金融的几个比较主要的特征。世界变了,变了不由我们。
现有的趋势和结构变化,我觉得改不了,改变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这是使你成为未来赢者的最重要的方面。
国家也作出了重大的战略调整,提出了新增长模型。培养未来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碳综合转型、科技、数据资本,在这个情况下,以这些来应对整个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所以当我们看到整个经济的增长趋势在下滑的时候,其实中国的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增长重要,其实结构变化更重要,因为盈利机会主要在结构变化之中。当经济增长下滑的时候,不用担心,因为未来一切的机会在结构变化之中
全球经济持续低增长,今年也就是2.7左右的增长,今后三至五年大概会维持在这个水平,这是一个相对比较低的全球增长水平。
为什么?
有几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创伤还是很大的,已经给全球造成了7万亿美元的缺口这个缺口是永久性缺口,它永远回不去了,我们等于在原有的增长轨迹平行的下移,走到一个低的增长轨迹。
没有回到均衡,只有新常态。
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的时候发现,每当有经济危机的时候,经济增长在危机后都会下跌。2001年到2008年的时候,全球经济增长平均3.5%,2008年危机,2009-2019年这10年就变成了3.12%,下降了0.4个百分点,这是很大的。
高盛最近做了个预测,它说长期到2070年,全球经济增长是缓缓下降,全球下降到1.7%左右,这张图很有争议,因为核心是人工智能ChatGPT能多大程度上会改变这张图。
世界经济论坛论坛最近发布了2024全球金融风险报告,未来两年主要的风险是什么?是信息错误,极端气候、社会分化、网络不安全,国家间的武装冲突,第六是经济机会,第七是通货膨胀,第九是衰退。
十大经济金融风险,三个是经济,七个是政治。说明什么?今天这个世界变了,我们活在一个巨大的政治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所以在考虑整个全盘的约束的时候,它不只是一个经济约束,还有很多我们以前不熟悉的因素,现在都会成为新的约束条件。
在这个情况下,中国怎么应对?
第一件事就是扩大国内需求,因为面对全球的不确定性,把自己的重点放在国内变得特别重要。我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不可能再提高了,因为我们已经有了13,000美金以后,必需品的消费在下降,房地产的需求也在下降,因为人均已经42平米了。
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30.3%左右,超过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的总和。未来20年,中国的制造业变成又便宜又好又高科技的制造业,而且我们希望能够维持着30%的比例不变
三中全会中央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如科技、生物、新能源、新环境,以及培育未来的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甚至是人工智能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便宜、好的质量和高的科技的全球制造业这方面发展。
布局未来的话,一个很重要的是碳中和。因为在绿色的领域里,中国对全球郑重承诺,但它对中国来说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前一个40年我们还在工业化的追赶模式,后一个40年我们希望在绿色领域,我们不但是追赶,而且我们可以并跑和引领世界。
到2050年,中国的GDP会翻两番,达到400万亿人民币以上,但中国的碳排放量会消减90%,大家想想,这是多么重大的结构调整和科技的发展。
剩下的工作时间里一定是和碳中和为伴,这是一件特别重大的事情,碳中和的第一步是能源革命,因为中国的煤占了全指消费的能源消费的57.7%。煤会降到22%左右,核电会不断上升,而光电的成本已低于煤电。
我们的新能源的装机上升得非常厉害,全球领先,大家可以看到全国发电容量37.5%就是新能源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什么?储能不够,电网不够,发电量不够。所以下一步的改革就是电网改革和增加储能设备,把这个能量用起来。
核电起来了,剩下的就是改革电网,改革电网的第一步就竞价,竞价上电网。第二个就是电网建立并行的去中心化的电网系统。
在后面支撑的是两大国家特别重视的支柱,就是科技力量。比如人工智能,又比如无人驾驶汽车。中国有很大的优势,具型机器的全球产业链,从手、胳膊、肘、从感应器等等的元器件,中国占了全球产量的50%左右。
在发展人工智能的时候,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和数据,美国人卡我们的算力,我们的算法受到影响。
我们剩下的核心资源是什么?是数据。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大国,预计2025年中国会超过美国。其实今天已经超过了,问题是怎么用这个数据,所以中央在去年做的重大决策,提出的数据二十条,这个二十条特别有意思,我们摒弃了一直缠绕我们的所有权的问题,沿用1978年的包产到户改革的政策,先把所有权放一边,定义了数据的持有权,你持有就可以;生产权,你把它做成产品;经营权,三个权利都可以盈利经营,这一下就把数据余额大门给打开了。
紧接着财政部发布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文件,数据可以入表。数据入表就是可以作为资产,可以作为负债,也就是说可以作为资本。这一条路打开,数据资本的发展挡不住了。所以我们在全国观察到一系列的数据抵押、数据贷款、数据投资等等的现象,规模从几千万到几个亿都有。
浙江的一个中小城市把数据打包,在上海上市,交易成功。这个也是走在很前面。
我们看未来,全球经济金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低增长、高财政赤字、金融不确定性,以及贸易的碎片化、地缘政治等,都是我们面临新的环境。在这个新的环境下,中国的决策是保持定力,我们构建新的一个增长方式,关注于国内消费市场,关注于核心竞争力制造业,关注于未来的绿色、人工智能以及数据资本的大潮。
这个世界真的变了,我们以前关注的是增长,现在需要关注的是结构变化,结构变化的机会会大于增长。

法经网
法律咨询,经济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