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造价人员到造价专家的晋级

文摘   2025-01-23 10:38   天津  



                                              作者:朱琳艳
                                              图片:朱琳艳

十几年前的一个同事,当时是钢筋工长,他既会现场下料翻样,指导现场工人钢筋作业,又能熟练使用钢筋算量软件算量,和造价人员一起和甲方核对钢筋量。施工企业的造价人员很多在钢筋算量方面是短板,项目经理经常会派他负责钢筋算量,并经常和甲方人员去对量。


后来名气越来越大,很多施工单位把钢筋算量对量工作委托给他,他总能高效的完成任务,并且取得满意的结果。如今不但施工单位与他合作,很多业主方也请他审核把关,还有一些造价咨询公司也请他做第三方审核,一时间成了钢筋领域的知名人物。如今他不但是业内有名的钢筋专家,还是一家造价咨询公司的老板。

以前一直有一个疑惑,如今的工具软件非常智能,大多造价人员也能非常熟练地操作软件,图纸也画的又快又好,为什么就是不如他算的多、算的快?



通过和他多次的工作交集,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工具软件的理解和依赖度不同
专家熟练使用工具软件,是把软件当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和助手,是把自己大脑里面的技能通过软件得出结果。对专家来说,人是主导角色,软件是辅助角色。
普通造价人员熟练使用工具软件,很多停留在照图画图的熟练度上,过多依赖软件的智能因素处理技术问题,计算结果的错与对,只能由工具软件得出。对普通造价人员来说,人是负责录入的辅助角色,软件是主导角色。


2、对规则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不同
专家对政策、法律法规、计价计量规则的理解很深入,并能内化于心,遇到问题时能快速外化于形,充分利用规则来解决问题;
普通造价人员的习惯是遇到问题后通过大量的查阅去寻找理由和依据,遇到环境条件有新的变化,又得寻找新的资料去支撑。


3、对市场和现场的熟悉程度不同
专家了解市场规则、市场动态、熟悉现场工艺、懂作业工序、懂技术,对争议问题能从不同角度去论证,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普通造价人员知识面不够宽,对市场和现场的了解往往很欠缺,所以理论的依据很难得到实体的支撑。


4、量变到质变的程度不同
专家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专业感知力,自己能查找问题,发现错误,保证工作质量;普通造价员量的积累尚且难发生明显的质变,对指标、数字还不能形成直觉判断,不能快速感知问题的存在。
结语


以前我对专家有误解,看到他们拿着规范、标准认真学习的时候,总感觉他们不会借助新工具软件取代传统的学习方法,并且认为他们只是因为工作时间长见的问题多而形成较强的专业能力,缺少创新和变革。其实他们既是好传统的传承者,又是与时俱进的革新者,他们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知识和技能,并能结合市场变化和行业动态持续形成更好的技能和经验,他们是真正的创新者。


造价微创客:朱琳艳,高级工程师、注册一级造价工程师、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资深会员、第一届陕西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总包之声UP主,总包学园签约讲师,《造价人家园》微创客。
在施工企业深耕造价、成本、商务管理14年、合约法务管理7年、EPC项目管理研究与实践5年。




造价人家园
专注造价、坚持原创,和造价人共同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