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卷83.练习(妙玉品茶,麒麟踏雾来,惜红衣)(2024.11.2)

文摘   2024-11-03 17:53   河北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主导和塑造着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我们说,中国茶艺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释道融合构成的。但是,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却又是由中国文人所主导和塑造的。这样说,并不排除老庄、佛道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而是有主次之分。

唐代,推动茶艺美学成型的,除了小时在寺院生活、后又成为学者的陆羽外,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行者,借用现代的说法,是有一个“文人集团”或“文人群体”。当时,一些刚正率直并深存抱负和学识的人,诸如颜真卿、皇甫冉、刘长卿、张志和、耿讳、孟郊、戴叔伦等,都对茶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大诗人元镇、白居易等都有茶诗名作问世,特别是卢全以一首吟颂“七碗茶”的诗句光耀千古。

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高尚情怀的群体,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们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一种能够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刻意追求、创造和鉴赏,饮茶走向艺术化,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也纷纷把饮茶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加以描述和品评,这些是在唐代完成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茶寄诗情,品鉴名泉,精研茶艺,推广茶学,创立茶室,墨写茶事,终于成就了茶艺美学的构架。

宋代茶文化走向两极:民间的普及、简易化,宫廷的奢侈、精致化。而在两极中间的文人,依然崇尚风雅和自然。与唐代不同的是,那是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而宋代则各领风骚,文人保持着独有的率真并与自然契合。所以,宋代虽以贡茶名世,但真正领导茶文化潮流,保持其精神的仍是文化人。宋代文人的性情、茶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示,真可谓从“一杯茶中看世界”。

与焕然一新的茶的生产和加工方式相适应,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与此同时,士大夫阶层对饮茶艺术的追求和审美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明朝前期文人的沉湎于茶事,并非是闲情逸致,而是以茶雅志,别有一番怀抱。著《茶谱》的朱权就明确表示,饮茶并非只在茶本身,而是“神栖物外”,表达志向的一种方式而已。

到了晚明至清代初期,茶艺风尚和美学追求又是一变。自万历、天启到崇祯末年,以小品为代表的文学,在游山玩水、起居日用中追求自我,沉湎物趣,以达雅趣。晚明名士嗜好茗饮,风流倜傥,有钱有闲,闲情雅致。这种在表现个性中追求物趣雅韵的饮茶风尚,明亡后又延续了半个世纪,直到康熙中期。当时,一些文人清士意绝仕宦,却又饱受亡国破家之痛,只好在风雅艺术中显示其才俊、能力、品味。所以,讲求至精至美,成为这一时期文人饮茶的风尚。

总之,明代文人所强调的是天、地、人心融通一体,清幽淡雅、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适应了明中叶以后心学炽盛、三教合流所追求的平淡、闲雅、端庄、质朴、自然、温厚等精神需要。此外,明清还不断把文人雅事引入茶饮中,将品茗与歌舞、弹琴、棋弈、书法、赏画、读书、作诗、撰联、赏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多种雅事的集合,使茶文化成为一种集哲学、史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以及音乐舞蹈、琴棋书画于一体的庞大而深广的文化体系,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茶艺美学的纵深发展。可以说,是文人的直接参与,使中国茶艺美学终于成为了一种体系。

(摘编自余悦《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

材料二

在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融汇了儒释道三教美学思想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让茶事活动具备了美学的特点。在宋代这个中国文化最灿烂的时代,点茶艺术成为了无数文人寄托身心、抒怀遣意的工具。宋代文人不仅追求点茶的雅致、茶具的精巧,对茶的色香味形也有极高的追求。宋代茶审美追求道家的“虚静”,借由“物我观照”“妙悟自然”等审美方法,让文人们得以超然物外,获得自由;儒家思想赋予茶艺伦理道德的理想色彩,让点茶活动变得重礼尚仁,行止有度,茶香远益清、方正不阿的特质让宋人在茶中寻找到塑造心灵品格的君子之味,体悟到道德之境,儒道相融,让宋代文人以“真味”“真香”为茶的审美标准;“禅茶一味”,品茗如参禅,冷暖自品,苦甜自知,宋代人在点茶中,人茶相融,茶人同一,进而寻求到茶人皆空的境界,茶和人都融入天地,足以明心见性,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三教合一的美学思想对宋代文人的审美起到了导向作用,“清”“正”“和”的思想,贯穿在宋代点茶美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茶所包含的隽永、高洁、清净的特质,在点茶的碾、罗、点、拂中悠然散逸,使人旷达,使人超脱。无论是点茶还是斗茶,在宋代都是雅俗共享,集物质美与精神美于一。茶钟山川之灵秀,大雅而又大俗。对于两宋这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点茶艺术的繁荣具有其独特的时代性与社会性,融汇了儒释道思想的宋代文化展现出一种精神婉约而又落拓旷达的气质,并且糅进茶文化之中,使平和谦让的茶香契合了君子的人格,清灵、洁净的特质象征了传统文人“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淳然淡泊、宁静致远的品行,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茶是宋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将之与人的道德修养、生活情操联系起来,就能够探寻到点茶法所蕴含的审美意蕴。

(摘编自卓力《宋代点茶法的审美意蕴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文人对品茶艺术的追求,推动了茶艺美学的成型,搭建了茶艺美学的构架。

B.明朝前期士大夫阶层以茶雅志,使明代饮茶风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C.宋代点茶艺术追求人茶相融、茶人同一,人的性情﹑豪情、柔情都在茶中得到展现。

D.明清文人将品茗与歌舞、琴棋等多种雅事有机结合,构建了三教合一的中华文化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茶艺美学体系由文人参与构建,材料二认为三教合一思想.社会时代特点都影响着茶艺美学。

B.中国茶艺美学的哲学基础是由儒道释融合构成的,但它们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是有主次之分的。

C.材料一中的“一杯茶中看世界”与材料二中的“禅茶一味”都揭示了茶艺美学与文人精神的契合。

D.两则材料虽然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但都阐释了中国品茗艺术的重要特点,即寄托身心,抒怀遣意。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儒家思想对茶文化影响的一项是(3分)

A.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B.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C.书如香色倦犹爱,茶似苦言终有情。慎勿教渠纨裤识,珠槽碎釜浪相轻。

D.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文人为什么能主导和塑造中国茶艺美学的走向。(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下面选段中“妙玉邀人品茶”的茶艺美学特点。(4分)

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得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隔年躅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麒麟踏雾来

付淇琳

麟儿有个奶奶,一个会对着36楼的天空悠悠地唱山歌的奶奶。

“我还是个姑娘的时候,被寄在青蕤书院念书。有一天,突然来了一帮花花绿绿的人,敲锣打鼓地搬进了隔壁的大祠堂。我觉得好奇怪,忍不住跑出院门,胡乱扯住一个男生的袖子问。原来他们是耍麒麟舞的,下江逃难来的。刚问完就被先生拽回去了,叫我别乱跑。”

“然后呢,然后呢?”

然后,一座常年有云雾飘浮的岭南山城就顺着奶奶手指上缠绕的棉线被带出来了。区芸川小时候住在乡下。

区芸川,就是麟儿的奶奶。抗日那会儿,麟儿的太公,也就是区芸川的辗爹,卷了包袱别了妻女就上前线去了。奶奶的娘干脆卷了包袱,顺着进城的驴车回了娘家。所以奶奶芸川是在进城念书的第二年遇见爷爷的。

小姑娘嘛,在这种年纪碰上这样的人,心里的蒲公英早已散得漫天漫地。小芸川费尽周章从看门爷爷那儿打听到这男生叫陈轸,又费尽周章地爬上书院的白墙去看他,她早就看准了时机——书院先生中午是要休息的!刚开始她还不太能在中午看见陈轸,只能百无聊赖地坐在白墙上,看远处的山。城是陷在山里的,云雾也多,从远处看,林中的每一片叶都托着一滴雾,轻轻的,嗡嗡的,看得人心里痒痒的。

在青蕤书院,芸川慢慢长成了高年级。白墙框住的天空时而云雾弥漫,时而甲光乍现,很多同学都休学回家了。人少了以后,先生就不大管这些高年级的女生了,所以出门上街成了她们的常态。芸川也常跟着她们去街上派发抗日传单,甚至还顺船而下到广州游行去了。

能自由出门以后,芸川也不用再偷偷摸摸地爬上白墙,跟墙脚的少年谈天说地了。光明正大地,两人坐在广场的榕树下。

“你知么,麒麟这种灵兽能压邪避害,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舞麒麟,就是要呼王者。”

“那你觉得谁是王者?”

“谁能赶跑日本鬼子,振兴中华,谁就是王者!”少年还特地扬了扬拳头。“我跟你讲,我好吻的喔,我以后可是要接师父的班的!”少年扬着脸说。“那你可要加油了,你的师兄师弟都不衰的嘲!”芸川故意酸他。

“那我毕竟还是接了老祖宗的班呀!你呢,你就知念书!”

“哪有!我念书也是接老祖宗的班呀!而且我还会唱古歌呢!这可是我们山城老祖宗的东西,你翻个岭,到北边去,想听都听不着呢!”

“那你唱一个!”

“麟之趾,振振公子呀,仁爱讲义气;麟之定,振振公姓呀,宽厚守礼节;麟之角,振振公族呀,男子男子唔使怕,学个麒麟换太平呀啊呀哟……”

“怪文绐约的。”陈轸摸了摸脑袋。

芸川想到上次被娘塞满行囊的爹,又想到了纷飞的战火,她看了看眼前少年,不知该笑还是该怎么样。

快入冬了,前线胜了又败,败了又胜。虽说岭南常夏无冬,但冬天要真的来了,没一件冬衣御寒还是受不住的。物资断了许久,眼看战火也要烧到云背后的这座城来了。

日军终究在灰障中委头委脑地摸了过来,借暗把小政府给端了。等天一放明,日本军旗就在市政门口飘着了。旗杆,直直地,像尖刀一样,插在了山城人的心上。

元宵节在夜雾的拐角处候着。日本军官贴了告示,说要走“亲民”路线。家家户户却被日本兵用刺刀逼着出门了。一个戴着瓜皮帽的汉奸站在丁字巷口的台子上,弓着腰说:“日本军官知今日是元宵节,特地请大家来看戏嘲。这不,费了老大劲把有名的麒麟班子都请来了,大家平时看不着的,听不上的,今天都尽情看一看、听一听!”坐在太师椅上的军官点了点头,仰着脑袋睨着眼,把腿架了起来。

咚咚锵,咚咚锵——

焰火在旁助兴,麒麟踩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尸体,舞动着,双眼圆瞪,嘴大张着,露出里面的尖牙。舞麒麟的人迎火而上,腾跃、低伏、摇晃、前冲后倾,所有动作在火光中都显得影影绰绰,火气冲天,看得人眼里也晃晃地燃起小火苗来。火麒麟被爆竹烧得支离、烧得破碎,现在就等着“劏火麒麟”了。火麒麟一割就表示又回到了太平盛世,人们可以安安稳稳地过节过年了,大家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火麒麟往前如游龙般行进,突然那头在最后一刻向前扑去,尾巴里藏的人往一旁冲,那看台上的日本军官就被压在了庞然大物下。火苗烧着两个人,两具身体都笼罩在麒麟的阴影下,遮掩着,扭曲、歪斜、殴打、挥舞、挣扎。一阵枪响,那麒麟里的两具身体,腿一蹬,都不动了。揭开一看,那军官胸口插着小刀,趴在他身上的背后有两个洞,深邃地暗红着,汩汩地涌着血。再一看,从尾巴里奔出的人和几个日本兵横在地上,背上映着梅花。

“后来呢?后来呢?”麟儿摇着手中的笔。

“后来,陈轸没了师父师兄,自然成了接班人。带着他的那个麒麟团啊,去过香港、澳门,去过美国……”

“那你们都跑那么远去了,怎么不干脆留在那儿呢?”

“麟儿,文化没了根,就像鱼失了水,活不了的。人也一样,只有抓牢了‘根'才能活。你看看你爷爷,那些年那么苦的日子都能把老祖宗的东西守住了。你看我,一把岁数不能跑不能跳的,要是不唱唱歌,在这36楼,一下就被风吹走咯!”祖孙俩都笑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少女芸川的爱情发展串起山城风物﹑麒麟舞艺、战争风云,内容丰富,精神厚重。

B.芸川与陈轸在榕树下谈天说地的情节体现出两人有共同的追求,因而情感逐步加深。

C.小说以少女口吻、有限视角展开叙述,从个人经历由点到面晕染开去,引向宏大社会背景。

D.小说构思巧妙,情节转换自如,前后中间皆有照应,将一群普通人的故事写得别开生面。

7.关于文中与“雾”相关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是陷在山里的,云雾也多……”中的“云雾”是少女芸川青春萌动时复杂情愫的具化。

B.“白墙框住的天空时而云雾弥漫……”中的“云雾”暗示了时局变幻,推动了情节发展。

C.“元宵节在夜雾的拐角处候着”中“夜雾”为实力悬殊的生死较量渲染了热烈悲壮的氛围。

D.小说标题“麒麟踏雾来”中的“雾”既指岭南山城特有的气候环境,也是对战争的隐喻。

8.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麒麟”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内涵。(6分)

9.这篇小说散文化特点明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二年春正月,镇东将军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矫太后诏,起兵于寿春,移檄州郡,以讨司马师。又表言:“请废师以侯就第,以弟昭代之。”俭、钦将五六万众度淮,西至项。

司马师问计于河南尹王肃,肃曰:“昔关羽虏于禁于汉滨,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父母妻子皆在内州,但急往御卫,使不得前,必有关羽土崩之势矣。”时师新割目瘤,创甚,或以为大将军不宜自行,不如遣太尉孚拒之。唯王肃与尚书傅暇、中书侍郎钟会劝师自行。师疑未决,暇曰:“淮、楚兵劲,而俭等负力远斗,其锋未易当也。若诸将战有利钝,大势一失,则公事败矣。”师蹶然起曰:“我请舆疾而东。”戊午,师率中外诸军以讨俭、钦,以弟昭兼中领军,留镇洛阳,召三方兵会于陈、许。

师问计于光禄勋郑袤,袤曰:“册丘俭好谋而不达事情,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宜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策也。”师称善。

司马师命诸军皆深壁高垒,以待东军之集。诸将请进军攻项,师曰:“诸军得其一,未知其二。淮南将士本无反志,俭、钦说诱与之举事,谓远近必应。而事起之日,淮北不从,史招、李续前后瓦解,内乖外叛,自知必败。困兽思斗,速战更合其志,虽云必克,伤人亦多。且俭等欺诳将士,诡变万端,小与持久,诈情自露,此不战而克之术也。”毌丘俭文钦进不得斗退恐寿春见袭计穷不知所为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隆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

(节选自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毌丘俭文钦进不得斗\退恐寿春见袭\计穷不知所为\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

B.毌丘俭文钦进不得\斗退恐寿春见袭\计穷不知所为\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

C.毌丘俭文钦进不得斗\退恐寿春见袭\计穷不知所为\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

D.毌丘俭文钦进不得\斗退恐寿春见袭\计穷不知所为\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檄州郡”中的“移檄”指发布檄文。檄文指古代官方用于征讨、晓谕和声讨的文书。

B.“师率中外诸军以讨俭、钦”中的“中外”指中原以外的地区,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

C.光禄勋,古代九卿之一。秦汉时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臣,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名光禄勋。

D.“此亚夫之长策也”中的“长策”即上策,与“振长策而御宇内”中的“长策”意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肃认为,要趁叛军将士父母妻儿都在内地的时机,迅速出兵阻截将其击溃。司马师犹豫不决,不愿出兵。

B.面对骁勇善战、实力强大的毌丘俭文钦叛军,司马师担心其他将领率军作战失利,最终决定亲自领兵出征。

C.司马师问计郑袤之后,采用了周亚夫曾用过的战略,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增强防卫,以挫败敌军锐气。

D.司马师与各将领分析不急于出兵的原因,认为叛军被困项城,内外忧困,自知必败,一定希望速战速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昔关羽虏于禁于汉滨,有北向争天下之志。

(2)而事起之日,淮北不从,史招、李续前后瓦解,内乖外叛,自知必败。

1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司马师能够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的原因。(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惜红衣

姜夔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注】①惜红衣:词牌名,取惜荷花凋零之意。②并刀:指快刀,古代并州出产快刀,当时以利、快闻名。甘碧:香甜新鲜的瓜果。③虹梁水陌:拱桥和湖堤。④维舟:系船。⑤同赋:这里作“同赏”。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岑寂”二字,意为冷清、寂寞,承接上文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诗人孤寂无聊的心情。

B.上片最后两句写高树秋蝉诉说着时序将变、秋风将至的消息。诗人借蝉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

C.结句“三十六陂秋色”即言水乡湖塘之多,是荷花生长环境,暗点秋荷,呼应并紧扣小序。

D.这首词风格清新空灵、刚劲峭拔,其用词“邀凉”“换日”“吹香”“眇天北”等,无不精健有力。

16.这首词结构曲折精微,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在逐一反驳“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罪名后,直接表明自己态度的一句是“                    。”

(2)苏轼《赤壁赋》中“          ”,与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          ”都以水中蛟龙舞蹈来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动听。

(3)从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后代诗人还由此创造出“落木”这一意象,例如“                    ”。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世界杯来啦!全世界球迷①        的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在多哈举行。

每一届世界杯都是球迷的狂欢,变化的是时光,始终如一的是足球魅力。世界杯世界瞩目,归根结底在于绿茵场上的巅峰对决。一届世界杯,为不同风格的球队提供了交锋、交流、交汇的平台,更将决定未来几年的足坛格局。桑巴足球的才华横溢,德国战车的纪律严明,英格兰队的高举高打,阿根廷队的进攻华丽……各路球队将自己的技术风格发挥得②        ,让球迷大呼过瘾!

世界杯从来不缺少③       的强队、自带光环的球星,更不缺少令人感动的故事。2014年在巴西,名不见经传的力压意、英两支冠军球队出线的哥斯达黎加队让这个总人只不足500万的中美洲国家在世界还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看名气、不分强弱,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世界杯的魅力正在于此。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牵动全球球迷的情感。有人细细盘点这个众星闪耀的高光时刻,有人念念不忘充满激情而富有诗意的解说词,有人第一时间想起熬夜看球、喝酒撸串的老朋友。不是运动员,未曾上球场,人们为何总对世界杯念念不忘?因为它记录时光,唤醒青春;因为它点燃激情,成就梦想;因为它见证奇迹,致敬拼搏。这就是足球的魅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谈到药物,就避不开靶点。任何药物都必须和体内特定目标(靶点)结合,对靶点介导的生物过程加以调节,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想了解药物疗效,就必须①      

药物没有直中靶点的功夫,想改变靶点的生物功能,就必须和靶点“亲密无间”地结合。靶点是分子,因此绝大多数药物也是分子级别的,分为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两类。

药物一般通过两个方法改变靶点功能:改变靶点的催化功能,或者改变靶点和其他分子的相互结合。对于具有催化功能的酶来说,②     ,反应在此进行。这个“活性中心”常常具有小而深的特点,很适合“塞”一个小分子进去。因此,在改变酶的活性这方面,小分子药物得天独厚。但是和酶的“活性中心”相反,靶点和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往往又大又浅,“浅”让小分子无处着手,“大”让小分子力不从心。因此,在干涉分子间相互作用这方面,③        

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点支烟,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锐气,要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

C.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D.黄山谷论书,突出“韵”字;米带论书,则特别注重“趣”字。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

通常说,汽车的自动变速器只有三个挡位,分别为前进挡、倒挡和空档。前进挡和倒挡分别控制着汽车的前行和后退,而空档用于停车时使用,既可以保护发动机也可以避免重新启动时突然移动产生危险。汽车的运行,不可能永远以最高的速度向前行驶,根据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及时切换档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

以上材料给人启示,引发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D(“构建了三教合一”一句错,构成了茶艺美学的体系)

2.B(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中国茶艺美学的影响没有主次之分)

3.C (C项正确,选自南宋郑清之的《茶》。意在教导读书人要积极进取,不要学习纨绔子弟放浪形骸。该诗是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体现。与材料二第3段中“儒家思想赋予茶艺伦理道德的………体悟到道德之境”的表达相符。A项,选自唐代钱起的《与赵莒茶宴》。诗人认为,饮茶过后,浑然忘我,感觉脱离尘世,一心清静。B项,选自唐代灵一的《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该诗表达出灵一禅师对远离尘器的山林生活的喜爱与向往。D项,选自唐代温庭筠的《西陵道士茶歌》。诗人感觉到出尘之心通往了幽远深邃之境。此诗极具仙风道骨,是唐代道茶流派的代表作。)

4.①文人传承了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思想;

②文人的个性特征和追求;

③文人的行为方式。

(每点2分,如答出两点给满分)

5.①作为茶艺美学审美主体的妙玉,其审美品位决定了所追求的茶艺之美。

②妙玉邀请宝黛玉等人与自己一同饮茶,茶艺活动成为了品茶之人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情感、表现自我等的审美活动。

③妙玉对茶器、茶水、茶人的要求颇高,表现出茶艺美学集物质美与精神美于一身的特点。

④茶艺美学文化底蕴深厚,与儒释道融合共同构成中国茶艺的哲学基础。妙玉深谙佛学,因而能“禅茶一味”悟茶之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4点满分。另有言之有理的观点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6.C(少女口吻、有限视角错。叙述人年龄是奶奶,全知视角运用)

7.C(热烈悲壮错,具有神秘感)

8.是少女芸川心中的少年陈轸的形象,她用唱“麒麟”古歌表达了对少年的夸赞与爱慕。是麒麟舞艺术的载体,象征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小说中芸川唱古歌、陈轸舞麒麟都是对传统文的传承。

9.①弱化故事情节,小说对“我”讲述年少时的情感经历、“麒麟舞”等片段进行了叙述,文中对零星、简单,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散文“形散”的特点类似。

②虚化人物,人物形象不够鲜明丰满,文章对“陈轮”“师父”虽有描写,但缺少丰富化和个鲜明的特征。

③语言优美、生动,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文中综合使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议论、叙述等表达方式熔于一炉,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灵活多变。(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20分)

10. A (“进不得斗,退恐寿春见袭”,一“进”一“退”,结构、句意均完整、适宜,据此项。“在”和“北”构成介词短语,表示准南将士的家所在的地方,与第三段中“淮南将士家皆在北”相应,据此排除C。)

11. B(文中的“中外”指中央和地方军队。)

12. A( 司马师伤病未愈,有人认为同马师不应该案自出师,而王肃等人为其亲征,司马师就豫是否亲征,而不是“不愿出兵”。)

13.(1)过去关羽在汉水之滨俘虏于禁,有向北争夺天下的大志。(“于汉滨”状语后置、“北向”各1分,句意2分)

(2)但起事之后,淮北地区都不追随,史招、李续又先后分裂投降,内部相互背离,外部又离心反叛,自己也明白必败无疑。(“从”“乖”各1分,句意2分)

14.①谦虚谨慎,多方同计;②从善如流,善于听取:③果敢绝断,沉着冷静;④心思缜密,深谋远虑;⑤坚毅顽强,身先士卒。(每点1分,任意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正元二年(255年)春季正月,镇东将军母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矫称奉太后密诏,在寿春起兵,向全国各州郡发出檄文,讨伐司马师。又上表说:“请求朝廷废司马师的官职,以俟爵身份家居度日,让其弟司马昭接替他的职务。”母丘俭、文钦率领五六万人马渡过淮河,向西进发,到达项城。

司马师向河南尹王肃请教平叛之策,王肃说:“过去关羽在汉水之滨俘虏了于禁,有向北争夺天下的大志。后来孙权袭击掳获了关羽将士们的家属,关羽大军一下子就瓦解了。现在淮南叛军将士的父母妻儿都在内地,只要我们迅速出兵阻截,使他们不能继续前进,势必会有当年关羽所面临的那种土崩瓦解之势。”当时司马师刚刚割除了眼旁的肉瘤,伤痛未愈,十分痛苦,有人认为大将军司马师不应该亲自出师、还不如派太尉司马孚前往抗拒。只有王肃与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劝司马师亲征。司马师犹疑不决,傅嘏说:“淮、楚之地的军队骁勇善战,毌丘俭等人依仗自己的实力一路攻来,其锋芒不易抵挡。如果各将领作战一有失利,大势一去,那么朝廷大局就全完了。”司马师一听,跃起身来说;“我躺在车上,快向东进发。”正元二年(255年)正月戊午(初五日),司马师率领中央与地方的军队讨伐毌丘俭、文钦、任命弟弟司马昭为中领军,留下来镇守洛阳,召集三方面的军队在陈县、许县会师。

司马师向光禄勋郑袭请教平叛之计,郑袭说:“毌丘俭喜欢玩弄智谋,但不能正确分析事情发展的形势,文钦有勇力但没有谋算。现在我们出其不意迅速出兵,江淮之军虽然锐不可当,却不稳国,应该深挖沟堑,高筑壁垒,增强防卫,以此挫败他们的锐气,这是汉代周亚夫击破吴、楚的良策。”司马师认为郑袭的建议很好。

司马师命令各军深壁高垒,以等待东面部队的集结。各将领请求进兵攻打项城,司马师说:“各位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淮南将士本来没有反叛的心思,是毌丘俭、文钦劝诱他们共同举兵,并夸口说全国都会响应。但起事之后,淮北地区都不追随,史招、李续又先后分裂投降,内部相互背离,外部又离心反叛,自己也明白必败无疑。就像被困的野兽想要挣扎反抗一样,速战速决更符合他们的心愿,虽说我们一定能够取胜,然而死伤也一定很多。况且毌丘俭等人欺骗蒙蔽将士,诡计百出,变异万端,只要相持稍久,欺诈的情况就会自我暴露,这是不需要攻战就可以克敌制胜的方法。”毌丘俭、文钦想进攻却无法与敌人交战,撤退又怕在寿春被袭击,结果无计可施,不知如何行动。所率淮南将士的家属都在北方,军心沮丧离散,投降司马师的士兵接二连三,只有淮南新归附的农民为他们所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 (诗中高柳晚蝉是高迈苍茫的意象,透露作者凄然以悲的心事,并非表明诗人的高洁志向。)

16. 从内容层次、铺垫、烘托、对比等角度回答。

任选角度,从三个方面作答给6分,一个方面2分,共6分;若选一个角度,从三个层面分析给6 分,一个层面2分,共6分;若只答一个角度或者一个层面角度给2分。

示例一:层层铺垫。本词意在怀人,上片先描写种种生活细节,表现诗人的孤寂(2分);后通过描写时序变迁、荷花凋零,暗示离别已久(2分);下片才直接表达怀人相思期盼之苦(2分)。层层铺垫,曲折精微。(6分)

示例二:内容层次曲折表达。小序写荷花盛图(2分),词作上片不写荷花(2分),下片却写荷花凋零(2分),曲折表达怀人之思。(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舞幽整之潜蛟  老鱼跳波瘦蛟舞

(3)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庾信《哀江南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6分,每句1分,错字、漏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 ①翘首以待(热切期盼,翘首以盼,拭目以待)

②淋漓尽致(酣畅淋漓,痛快淋漓)

③所向披靡

19.哥斯达黎加队名不见经传(1分),来自总人口不足500万的中美洲国家(1分),2014年在巴西力压意、英两支冠军球队出线(1分),在世界杯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分)。

20.①设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1分),强化世界杯的价值和意义,突出世界杯唤醒人们对美好青春、美好生活的回忆,产生情感的共鸣(1分)。②排比:回答问题,凸显足球的魅力(1分),句式整齐,富有气势,收束有力(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21.D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强调。A表示否定,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突出强调。

22.①先要了解靶点②它们拥有“活性中心”③大分子药物更加有效

解析:第一处首先提到药物和靶点的关系,强调靶点的重要性,因此第一处由上一句“想了解药物”补出“先要了解靶点”。第二处由后文“反应在此进行”及“这个‘活性中心’常常具有小而深的特点”可知中心词是“活性中心”。第三处由第三段结尾“在改变酶的活性这方面,小分子药物得天独厚”和第四段开头“但是”可以得出结论“大分子药物更加有效”。

四、写作(60分)

23.评分标准参考《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题目分析】本题材料引入汽车驾驶术语,以驱动汽车的不同行驶动态来创设写作情境,材料虽然取自驾驶术语,但贴近生活概念清楚明晰。材料中精准阐释了“前进档、倒档、空档”三者的含义和关系;材料以行车为喻,又不止于行车操作。考生在审题时,不仅要关注对“前进档、倒档、空档”三种不同概念的内涵及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思考,还要揣摩出命题人暗含的情绪指向,即“根据对外部环境判断,及时切换档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方向的选择,汽车的进退,不仅蕴含了做人、做事的智慧和道理,更可扩展到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思维。考生需抓住“汽车的运行,不可能永远以最高的速度向前行驶,根据对外部环境判断,及时切换档位才能保证行程的安全。”进行三者逻辑关系的思考: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暗含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事物的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果断地退与理性地停一停。

【审题参考】考生可以从行车三种不同方式出发,先做多角度分析,然后联系现实,揭示其哲理,确定立意,但要注意,不同于2022年高考的“本手、妙手、俗手”可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三个概念之间更加凸显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无论是进、退还是暂停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安全驶达目的地。

何处炊烟
关心教育,关心身体,关注灵魂,关心命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