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颁给了戴维斯·克鲁伯的小说《猎人之夜》,这部以大萧条为背景的小说,讲述的是本·哈泼为了一万元杀了人,被警察逮捕前他藏了钱,并让儿子约翰发誓不说出钱的下落。在狱中,传教士哈里听到他的梦话,出狱后来到本的住所跟本的妻子维拉套近乎。没过多久,哈里娶了维拉,他称本告诉他钱已经扔到了湖底,只有约翰知道他撒谎。哈里想从本的小女儿珠尔这里下手,却被维拉发现,哈里杀死了维拉,进而要对两个孩子下手。约翰和珠儿死命脱险,驾着木船漂流到下游,好心的老太太瑞秋收留了他们,哈里寻至此处,瑞秋拔枪自卫,令哈里落入了法网,孩子们过上了一个温馨的圣诞节。
英国影星查尔斯·劳顿早在1933年就凭《英宫秘史》获得过奥斯卡影帝,演技精湛的他也曾在1950年匿名参与执导了《艾菲尔铁塔上的男人》一片(他也是此片的主演),这一参与让他犯了导演瘾,此后转战百老汇,曾执导过票房大卖的《凯恩号哗变》等剧。当他看到了《猎人之夜》后,就想要把它搬上银幕。劳顿虽然是奥斯卡影帝,但此时他已没有票房号召力,因此为了拉到投资,他找来了罗伯特·米切姆来扮演哈里。影评人兼小说家詹姆斯·艾吉担任编剧,此前他最著名的编剧作品就是《非洲皇后号》。艾吉的剧本非常详尽,但有400页之巨,显然无法应对拍摄需要,劳顿只能亲自改写了全部内容。在影片前期筹备时,劳顿和艾吉观摩了大量大卫·格里菲斯的默片经典作品,他突然想到了邀请默片时代最伟大的女演员莉莉安·吉许出演女主角。
影片的拍摄周期很短,不足35天,联艺公司的投资人看了成片后觉得太艺术了,而且宣传部门也不知道该怎么推销这部电影,因此影片上映后不仅评论不佳而且票房失败(因哈里追杀小孩的情节而在芬兰被禁),劳顿一气之下发誓再也不做导演了。因此,《猎人之夜》成为了劳顿的电影导演处女作,也是他唯一的正式导演作品。
1960年代起,此片又被重映,结果却受到观众的欢迎,进而成为“好莱坞史上第一部Cult片”,此后更是被评论界翻案,誉为1950年代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至今已被传颂为经典电影。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作品的类型混杂,既是童话故事,又是惊悚片和家庭剧,而其中的含义相当丰富,无论是传教士(代表邪恶一面)在作案时喜欢吟诵《圣经》,还是大量动物的特写与片中小孩逃亡画面的对应,都体现了一种矛盾的道德观,更与当年的政治大气候息息相关。
全片前半部分为黑色电影风格,其表现主义色彩浓郁的摄影(曾为《安培逊大族》掌镜的斯坦利·科泰兹担任本片摄影)让人惊叹劳顿镜头语言的精练,尤其是维拉的尸体在水底被发现的镜头,既凄美也令人不寒而栗。
后半部则是个童话故事,老奶奶保护孩子重归信仰怀抱,体现了传统价值的回归。罗伯特.米切姆在片中左手刺青“恨”右手刺青“爱”的造型,已成Cult片一族的最爱,后世很多电影如斯派克·李的《为所欲为》等都曾向它致敬。而其哥特式童话风格也影响了居内特的《童梦夜惊魂》、拉斯·冯·特里尔的《欧罗巴》等。
劳顿于1962年去世,他的遗孀艾尔莎·兰切斯特出版了回忆录,揭示了劳顿与她没有小孩的真正原因是:劳顿是同志。1974年,艾尔莎·兰切斯特把《猎人之夜》的图片集、草图、备忘录、信件以及长达80000英尺的影片素材和弃用镜头捐给了美国电影学院,当时在那里工作的电影保护学者罗伯特·吉特和安东尼·斯莱德作为接收者见到了兰切斯特。吉特向兰切斯特表达了自己对《猎人之夜》的喜爱,而兰切斯特一直在那里抱怨当时自己整理这些东西有多累,劳顿为了影评人对影片的批评和票房惨败的伤心样。
由于工作量巨大,因此吉特只将这些素材粗略地按照影片的放映顺序拼凑了20分钟内容,就于1975年离职了。这些素材被封起来放在了肯尼迪中心的阁楼上。1981年,吉特将这些素材转移到自己工作的加大洛杉矶分校影视资料馆。并耗费了20年的时间,剪辑出了超长纪录片《劳顿执导<猎人之夜>》。由于影片太长,因此最终删节到159分钟,于2002年在加大洛杉矶分校的影片保存电影节上公映。这个纪录片的珍贵之处在于,这是1950年代电影里,唯一一部所有素材和弃用镜头均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因此,它对《劳顿执导》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