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文摘   2024-09-30 22:37   北京  


编者按: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系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当前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精锐科研力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在纸媒、电视、网络等平台开展阐释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现摘取部分优秀成果,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和核心保障,教育承载着固本强基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快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学生健康成长、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重要支撑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仅直接关系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而且直接关系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一、教育家精神的引领是精神指导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指出,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将教育家精神概括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从六个方面高度凝练出教育家精神核心要义。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展现出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大力弘扬和培育教育家精神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多方协同。政府是倡导者,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培育教育家精神的正确方向,使教育家精神培育工作有章可循,推进培育教育家精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校是组织者,也是对教师影响最直接的组织形式,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不仅是教书育人的模范,也是对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发展需求最熟悉的群体。要通过开展弘扬和培育教育家精神的理论学习讲座和实践活动,加强教师尤其是党组织书记和校长的教育家精神素养。社会是支持者,要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大优秀教育家表彰力度,使优秀教育家的形象深入人心,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关键基础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关键。一是要从源头上为高质量教师队伍构筑坚实基础,完善优秀生源吸引激励政策,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师范专业。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强化职前培养,科学构建覆盖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全过程的各项制度,形成从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档案。


二是要完善教师职后专业培训机制,以高水平师范大学为主体,同时建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及培训者、教研员队伍,实现教师教育整体提质增效。当前,我国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结构性资源不适配等问题,需要加强县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在培训乡村教师方面的作用,使之与高水平师范院校形成上下呼应的多元协同教师培训机制。与此同时,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助推教师成长,校本研修作为“国、省、市、县、校”五级培训的最后一环,聚焦国家教育政策落实、学校教学目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研训融通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学校推动开展特色校本研修,在新课标学习、作业设计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研究方面建立系统性的指导和规范,以提升研修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是要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多措并举强化教师评价的改进发展导向,提高教师在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智能技术优化评价方法,建立基于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的多维人才评价制度,根据教师专长和岗位特点确定差异化、个性化岗位目标任务,实现教师个性化成长发展。



三、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是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一文中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是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师资保障的有效途径。


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行业标准,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我国教师队伍规模庞大、结构复杂、需求多样,亟需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完善平台建设和资源供给,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贡献数字力量。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讲授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远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的课堂要求,然而数字化赋能并不意味着智能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机械叠加,而是一种面向更加多元化育人环境的技术与教学的开放式创新。2022年,《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发布,旨在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要参考标准要求,汇集学校教学实践中教师数字素养的优秀案例,各部门各地区各学校通力协作,逐步将标准转化为教学实践。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教师立身之本,教师数字素养是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素,只有明确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和框架,才能以此为基础开发课程、选择教学方法,最后对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科学评价,确保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


以教师数字化治理水平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通过教师学科知识、教学方法、职业素养等维度的大数据追踪与分析评价,诊断教师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师发展方案,如教师教育数字化课程、线上名师工作室等服务资源。打造校际协同、跨学科融合课程教学实践组织,构建自主学习和团体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体系。应用数字回溯分析、科学评价模型等方法和工具,勾勒出教师职业成长轨迹,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科学化评价的统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深刻把握“两个大局”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围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力支撑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为强国建设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



来源 | 《科学导报》 2024年8月9日

作者 | 王玲(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教科院
提升服务决策水平,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强化教育实践指导,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推进基础平台建设,发布教育智库前沿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