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法 榜 样
——寄红钢城法庭林艳
巾帼英姿法庭前,
家事纷纭巧手牵。
案牍劳形心不倦,
巧解千结为笑颜。
今年是红钢城法庭法官林艳在法院参加工作的第十六个年头。法庭上,她刚正不阿,严谨细致,庭后不厌其烦地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办公桌前,她忙忙碌碌,一丝不苟,对待工作尽心尽力;接待当事人时,她笑意满满,用真心真情化解矛盾纠纷,传递司法正能量。
近五年来,林艳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2000余件,其中家事案件调撤率75%以上。这些案件看似只是平常的“家长里短”,却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普通法官默默工作的每一个朝夕,见证了她在审判岗位上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点点滴滴。
法槌之下细思量
要让老百姓真正对判决心服口服,法官一定要做到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林艳深知作为法官的责任与担当,在办案时始终爱岗敬业,严谨细致。
“很多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应诉态度消极,只有多下功夫做好沟通工作才能办好案子。”秉持这样的理念,林艳在庭前送达、庭前调解阶段一直保持与当事人沟通,在当事人拒接电话,拒收邮件或联系不上的时候,通过上门送达、到社区了解情况、与当事人的亲戚朋友沟通情况等多种方式,尽可能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向其释法明理。同时,在处理家事案件时,她也充分借用家事调解员、社区网格员、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开展工作,提高办案效率。
多年来的办案经验让林艳养成了收到案卷后第一时间阅卷的习惯,仔细了解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审理中,她会认真仔细地核查每一份证据,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作出判决前,她反复琢磨案件中的细节,查找指导性案例,进行类案检索,做到精准适用法律。她严谨的办案作风、娴熟的办案技巧以及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誉和当事人的好评。
“如我在诉”解民忧
家事案件敏感而复杂。面对一本本“难念的经”,林艳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用最大的耐心和同理心,把当事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在一起离婚案件中,男方擅自将孩子送到外地,导致女方因见不到孩子而情绪失控。林艳第一时间与男方及其家人沟通,通过4次家访,缓解了男方不愿应诉的抗拒心理,并借助法庭“回到初心”家庭关系辅导中心的力量,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参与庭前准备。经过心理咨询团队的多轮心理疏导和调解,男方终于同意调解方案并让孩子顺利返家。在结案后的电话回访中,听到双方没有再就孩子的探望权发生争执时,林艳欣慰地笑了。
一起继承案件,法律关系虽然简单,但在庭前调解时林艳了解到继承人之间还涉及到借款、借名卖房等错综复杂的案件事实,如仅就案办案可能会加剧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甚至还会衍生多个案件。为达到案结事了的目标,林艳法官先后通过电话沟通、当面调解、“背靠背调解”等方式进行了8轮调解,不断安抚情绪、唤醒情感、释明法律,最终解决纷争。当事人激动地握着她的手说:“家和万事兴!我是一名医生,你们的工作跟我们类似,我们看病需要找出病因,你们审理案件也需要找出‘病因’,非常感谢你为我们化解了矛盾,让我们这个大家庭和好如初!”
普法惠民暖人心
作为一名扎根于人民法庭的法官,除了审判主责外,林艳还主动讲好审判故事,积极传播法治理念。
只要条件允许,林艳都会尽量选择去巡回审判点开庭,把办案地点搬到群众身边,发动群众旁听。巡回审判结束后,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继续向群众阐明法律规定、法理情理。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林艳也会积极参加红钢城法庭的“法治夜校”“法庭开放日”“法律六进”等活动,利用法官包联、深入普法的契机,抓住每一个与群众接触的机会,以“听得懂、能理解、记得住”的语言和方式,将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送进群众心里。
一次进社区普法时,几位老年人对遗产继承问题提出了疑问,林艳便当场开起了“普法课堂”。一番详细的讲解之后,居民们纷纷称赞:“这位法官讲得真清楚,以前不明白的地方现在都弄懂了!”还有一位婆婆激动地拉着林艳说:“你帮我省了请律师和去法院打官司的两笔钱,真是太感谢你了!”
在家事审判中见证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受法治建设蓬勃的生命力,这一切都让林艳的法治信念更加坚定:秉持守护公正的初心、司法为民的情怀,用磨砺与坚守、真情与智慧诠释新时代人民法官对司法事业的忠诚与担当。
供稿:红钢城法庭 雷岑岑 邓雪莹
校对:王 婷
责编:杨 兰
核稿:郑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