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里院档案——广兴里的业主变迁
第一任业主——古成章
1912年,古成章将这块土地连同楼房出售给了周季芳。周季芳成为广兴里的第二任业主。1914年,在这座商业楼的其他三面(海泊路、易州路、高密路)临街建起了两层楼房,四面合围,形成了后来的这座大型里院式建筑。
周季芳,又名周宝山,浙江慈溪人,周锐记经理。1907年5月,周宝山、丁敬臣等发起创立三江会馆,加入会馆的多为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商人。三江会馆的落成典礼,山东巡抚杨士骧与胶澳总督都沛禄专门出席,各界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纷纷前来祝贺,引起极大的轰动。
民国时期,青岛有很多浙江绅商,周宝山为其中较有影响者。除了广兴里,周宝山还是鼎新南里的业主。
古成章与周宝山当时都是青岛商界响当当的人物。1910年8月18日,德租胶澳政府曾撤销中华商务公局,改为举派4人充任督署信任,以协助胶澳政府处理华人事务,在选中的4位信任中,齐燕会馆2人,三江、广东会馆各1人。其中,齐燕会馆为胡存约、傅炳昭,广东会馆的人选是古成章,三江会馆的人选是周宝山。
1925年3月13日,周季芳将广兴里让渡于恒吉公司,作价十一万叁仟元整。
档案显示,此时周季芳60岁,住芝罘路74号,身份为商人。买方代表为恒吉公司刘文昭,时年54岁,住潍县路谦和公司,为颜料商。根据双方的交易契约,广兴里坐落在“大抱岛博山路9番地、高密路7番地、海泊路9番地、易州路7番地”。交易内容为洋式楼房及铺房,交易面积为2581平方米。
1931青岛市社会局调查杂院登记中,广兴里位于海泊路34号,登记业主为刘文昭,经租人为张星耀。有房450间,住76户,房租每间每月4.8元,月租合记2160元。楼下系摊贩,楼上系商店店伙居住。
1935年杂院调查登记中,广兴里位于海泊路63号;业主仍为刘文昭,其籍贯为浙江,当时住在浙江江厦;经租人张星耀,为掖县人,住广兴里本院。有房450间,住80户,所住皆为商户。
此后,恒吉公司曾将广兴里抵押给明华银行。1935年5月23日,明华银行因挤兑风潮被迫倒闭,其破产被称为近代青岛金融第一案。该破产风潮所引起的恶劣影响,尤其是债务清偿,一直延宕到新中国成立,才因政局变迁而无疾而终。1936年,正深陷倒闭风潮的广兴里准业主明华银行,为清偿债款曾急于将该里院卖与刘西山。但因该里院中有一部分居住在板房中住户拒不迁移,致使刘西山方面有所顾虑,最终这次买卖泡汤了。
1937年青岛市杂院调查登记中,广兴里仍位于海泊路63号;业主为北平人周伯英,其时居住河南路17号;经租人高翰卿,也是北平人,住河南路17号。房450间,住85户,所住皆为商户。周伯英为金城银行经理,1937年明华银行曾将广兴里抵押给青岛金城银行,所以在当时进行杂院调查时,金城银行算是准业主,登记时把业主登记到周伯英头上,也算合理。
不过很快,广兴里全部房产就由明华银行标卖,并由恒吉公司刘文昭于1937年7月30日卖与张仲馀。其中地价为10万元整,地上“定着物”价值3.3万元,合计13.3万元。其具体房屋坐标为海泊路53~65号、易州路18~24号、高密路44~50号及54-56号、博山路39~43号。仅从这些门牌号就不难想象当时“入驻”的商户之多。张仲馀时年21岁,籍贯辽宁锦县,职业为商,当时住冠县路141号。
此后业主情况,尚无相关档案。1960年档案显示,1938年后广兴里经租人为朱紫贵,籍贯大连,为代其姐夫管理广兴里,同时也在广兴里开有广兴利百货摊。1960年时,朱紫贵57岁,即1938年时为35岁。根据1937年刘文昭与张仲馀的买卖契约,1938年时张仲馀22岁。从年龄看,似乎与朱紫贵姐夫的身份不甚相符。所以,无法断言1938年后广兴里业主是否仍为张仲馀,或另有其人。
1956年以后,广兴里曾是青岛气割厂所在地,后改为该厂职工宿舍。广兴里的商业功能完全消失,成为纯粹的居民院。
如今,修缮改造一新的广兴里,已成为一处著名的网红打卡地。而对于它的历史,以及大鲍岛里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挖掘。
点我在看
帮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