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唐·白居易《秋凉闲卧》
槐花的简介:槐花为中药名。是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即使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槐花的中文学名是:槐花
槐花的别名有:金药树、护房树、豆槐等。
槐花的植物学分类: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豆目——豆科——槐属。
槐花的分布区域:南北各地,黄土高原及华北平原等地。
槐花的采收时间: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
槐花的毒性:无毒
槐花的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
槐花的生理特性
1、槐花: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为钟状,黄绿色,先端有5浅裂;花瓣有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为长圆形。雄蕊有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为圆柱形,弯曲。体轻。气微,味微苦。
2、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气微,味微苦涩。
槐花的产地:生于山坡原野,南北各地均多栽培,尤以黄土高原及华北平原最为常见。
槐花的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花及花蕾。
槐花的炮制方法:1、槐花:除去杂质及灰屑。2、炒槐花:取净槐花,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表面深黄色。3、槐花炭:取净槐花,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表面焦褐色。
槐花的性味:苦,微寒。
槐花的归经:归肝、大肠经。
槐花的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槐花的主治: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槐花的相关配伍
1、衄血不止:槐花、乌贼鱼骨等分,半生半炒为末,吹之。(《普济方》)。
2、吐血不止:槐花烧存性,入麝香少许,研匀,糯米饮下三钱。(《普济方》)。
3、小便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立效。(《箧中秘宝方》)。
4、脏毒下血:新槐花炒研,酒服三钱,日三服。或用槐白皮煎汤服。(《普济方》)。
5、妇人漏血不止:槐花烧存性,研。每服二、三钱,食前温酒下。(《圣惠方》)。
6、杨梅毒疮:乃阳明积热所生。槐花四两略炒,入酒二盏,煎十余沸,热服。胃虚寒者勿用。 (《集简方》)。
7、下血血崩:槐花一两,棕灰五钱,盐一钱,水三钟,煎减半服。(《摘玄方》)。
槐花的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槐花的禁忌: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槐花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2、《本经逢原》:槐花苦凉,阳明、厥阴血分药也。故大小便血,及目赤肿痛皆用之。
目得血而能视,赤肿乃血热之病也。肠血痔血同柏叶微炒为末,乌梅汤服。肠风脏毒,淘净炒香为末。肠风荆芥汤服,脏毒蘸猪脏日日服之。但性纯阴,阴寒无实火禁用。
槐花的现代应用
1、补充营养:槐花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助于身体健康。
2、增强体质:槐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能够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增强免疫力。
3、凉血止血:槐花药性苦、微寒,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大肠火热所导致的痔血、便血等症状。
4、清热解毒:槐花属于寒性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上火所导致的口干舌燥、口舌生疮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清肝泻火:槐花归肝经、大肠经,具有清泻肝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火上炎所导致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槐花性质寒凉,因此不建议脾胃虚弱的患者服用,以免加重肠道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本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近期在研究植物时偶遇此物种,出于好奇就写出来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多记日记:槐枝(中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