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记日记:乌药

乐活   2025-02-02 06:06   安徽  

一帕覆长眉,深衣大带垂。无通名姓地,有驾鹄鸾时。为客烹乌药,教人悟白髭。声名与荣利,膏火露花儿。——明·袁宏道 入琼台观 其二》

乌药的中文学名是:乌药中药名)

乌药的别名有:香叶子、白叶子树、土木香、 细叶樟、鲫鱼姜、白背树、斑皮柴、天台乌药、铜钱树、鳑魮树、矮樟、香桂樟、铜钱柴等。

乌药的拉丁学名是: 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

乌药的命名人及年份: (Sims) Kosterm.,1974。 

乌药的保护级别:无危(LC) 

乌药的植物学分类:植物界——被子植物门——木兰纲——樟目——樟科——山胡椒属——乌药。

乌药的药源: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干燥块根。

乌药的植物学史:乌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根色黑褐,作车毂形,状似山。”,故名乌药。

乌药的形态特征

乌药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胸径4厘米;树皮为灰褐色;根有纺锤状或结节状膨胀,一般长3.5-8厘米,直径0.7-2.5厘米,外面为棕黄色至棕黑色,表面有细皱纹,有香味,微苦,有刺激性清凉感。

幼枝为青绿色,具有纵向细条纹,密被金黄色绢毛,后渐脱落,老时无毛,干时为褐色。顶芽为长椭圆形。

叶互生,卵形,椭圆形至近圆形,通常长为2.7-5厘米,宽为1.5-4厘米,有时可长达7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为圆形,革质或有时近革质,上面为绿色,有光泽,下面为苍白色,幼时密被棕褐色柔毛,后渐脱落,偶见残存斑块状黑褐色毛片,两面有小凹窝,三出脉,中脉及第一对侧脉上面通常凹下,少有凸出,下面明显凸出。

叶柄长0.5-1厘米,有褐色柔毛,后毛被渐脱落。伞形花序腋生,无总梗,常6-8花序集生于1-2毫米长的短枝上,每花序有一苞片,一般有花7朵;花被片有6,近等长,外面被白色柔毛,内面无毛,为黄色或黄绿色,偶有外乳白内紫红色;花梗长约0.4毫米,被柔毛。

雄花的花被片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雄蕊长3-4毫米,花丝被疏柔毛,第三轮的有2宽肾形具有柄腺体,着生花丝基部,有时第二轮的也有腺体1-2枚;退化雌蕊为坛状。

雌花的花被片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退化雄蕊为长条片状,被疏柔毛,长约1.5毫米,第三轮基部着生2具有柄腺体;子房为椭圆形,长约1.5毫米,被褐色短柔毛,柱头为头状。果为卵形或有时近圆形,长0.6-1厘米,直径4-7毫米。花期为3-4月,果期为5-11月。

乌药的植物区别

乌药:叶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先端长渐尖或尾尖,下面幼时密被褐色柔毛。伞形花序腋生,花梗被柔毛,花被片近等长,花丝疏被柔毛,退化雌蕊坛状,被褐色短柔毛,退化雄蕊长条片状;果卵圆形或近球形。

香叶子:树皮黄褐色,有纵裂及皮孔。幼枝青绿或棕黄色。叶互生;披针形至长狭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伞形花序腋生;总苞片4,内有花2-4朵。果长卵形,长1厘米,宽0.7厘米,幼时青绿,成熟时紫黑色,果梗长约0.5-0.7厘米,有疏柔毛,果托膨大。

乌药的主要变种

小叶乌药:小叶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 var. playfairii (Hemsl.) H. P. Tsui.)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幼枝、叶及花等被毛较稀疏,且多为灰白色毛或近无毛;叶小,为狭卵形至披针形,通常具有尾尖,长4-6厘米,宽1.3-2厘米,花也较小。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生境同乌药。根药用,消肿止痛,可治跌打,也可代乌药,作散寒理气健胃药,但疗效差。该变种叶形、毛被程度与原变种有过渡类型。而毛被多少与生态环境也有一定影响,沿海分布的几乎无毛,向内陆分布的毛较多,故作变种处理。

乌药的产地生境乌药分布于中国、越南、菲律宾。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生长于海拔200-1000米向阳坡地、山谷或疏林灌丛中。喜亚热带气候,适应性强。以阳光充足,土质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生长为宜。

乌药的繁殖方法乌药的繁殖方法一般为播种繁殖。

乌药的选种:选取生长良好、粗壮的植株作为采种的母株。在每年立冬前后20天采摘核果。核果采摘后,清除外表皮,挑除变质及不饱满的种子,种子千粒重(80±4)克,进行湿沙藏,期间需勤检查,保持一定湿度。

乌药的播种:在每年清明前后播种,选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红壤土(或红黄壤土),播种前土壤应提前进行翻耕使其充分风化。播前施有机肥,采取条播或散播形式,播种密度约为每亩种子5千克。播种后盖土(厚度在种子大小的3倍左右),并覆盖稻草(切割为3-4厘米长)。

乌药的幼苗管理:种子发芽后应根据气候情况搭建黑色遮阳网。幼苗萌芽后应及时除草,并对幼苗进行追肥,每2个月进行一次,至9月除去遮阳网以炼苗。平时应注意抗旱排涝。一般幼苗1-2年即可移栽。

乌药的栽培技术

乌药的栽植管理:移栽地应选取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在头年立冬之前进行翻耕整地,使土壤充分风化、熟化,同时除净杂草树根,耙碎整平,整成宽约1米的水平带。山地以红壤土(或红黄壤土)、微酸性为宜,土壤应深厚,山地坡度控制在20°以内为宜。

移栽前施有机肥,3月初移栽种苗,每亩2000-4000株。种植时深度应为盖住根部上2-3厘米,踩实,浇定根水。应勤除草,施肥每年2或3次,适当修剪。

乌药的采收加工:生长6-8年后即可采挖,冬季挖根,除去细根,洗净晒干,称“乌药个”,趁鲜刮去棕色外皮,切片干燥,称“乌药片”。

乌药的病虫防治:樟巢螟防治:以人工捕抓摘除虫巢和施药结合进行。冬季结合施肥深翻树冠下土壤,以冻死土中越冬结茧幼虫。其他防治:其他防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方法,农药使用参照绿色食品有关农药使用规定。

乌药的主要价值

乌药的药用价值:乌药始载于《本草拾遗》。李时珍云:“乌以色为名。”,根色黑褐,故名乌药。《图经本草》:“乌药,木似茶梗,高五、七尺。叶微圆而尖,作三丫,面青背白。四、五月开细花,黄白色,六月结实。(根)如山芍药,而有极粗大者,又似钓樟根。

根似作车毂形如连珠状者佳,或云天台出者香白可爱,而不及海南者力大。”。乌药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其主要功效为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具有顺气、开郁、散寒、止痛等功效,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据《本草纲目》记载乌药:“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急,止小便频数及白浊。”。

乌药的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

乌药的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块根。

乌药的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浸泡至六、七成透时,取出,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乌药的性味:辛,温。

乌药的归经:归肺、脾、肾、膀胱经。

乌药的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乌药的主治: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乌药的相关配伍:1、《校注妇人良方》缩泉丸: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2、《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治寒疝腹痛,多与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等同用。3、《和剂局方》小乌沉汤:治胸腹胁肋闷痛,常配香附、甘草等同用。

4、乌药配益智仁、山药:乌药能温肾、散膀胱冷气;益智仁能暖肾固精缩尿;山药能补气养阴,兼收涩。三药相配,补肾缩尿力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5、乌药还可以泡酒,与麝香泡酒,具有理气散寒的作用。

乌药的用法用量:6~l0g。

乌药的禁忌:气血虚而内热者,虽有气滞,亦当慎用。乌药辛温香散,能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或有内热者慎服。

气血虚及内热证患者慎服。本品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以质嫩、粉性大、切面淡黄棕色、香气浓者为佳。生用。孕妇及体虚者慎服。儿童:儿童用药须在医生指导和成人监护下进行。请妥善保存药材,不要将自己所用药材给予其他人使用。忌用铜、铁器煎药。

乌药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2、《药品化义》: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气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痛,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3、《本草求真》: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每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4、《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5、《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6、《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乌药的典型特征:中药材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乌药辛温香散,上入肺经,中入脾经,下达肾经与膀胱经。善行气、散寒、止痛,治三焦寒凝气滞诸痛,为顺气散寒止痛之佳品。又能温肾、散膀胱冷气,治阳虚遗尿、尿频。

乌药的主要成分本品主要含倍半萜及其内酯类成分、生物碱类成分、脂肪酸类成分以及挥发油等。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

乌药与其它药物同时使用时的特别注意:中药联合使用及中西药联合使用,需要辨证论治、临床个体化治疗。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用药前请咨询医生,并将您所有已确诊的疾病及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告知医生。

乌药的生理特性: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为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片厚0.2~2mm,切面为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为放射状,可见午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乌药的临床应用:乌药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寒凝气滞证:1、治胸腹胁肋闷痛,常与香附、甘草等同用。2、治脘腹胀痛,常与木香、青皮、莪术等同用。

3、治寒疝腹痛,常与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等同用。4、治疗经寒腹痛,常与香附、木香、当归等配伍。5、尿频,遗尿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常与益智、山药同用。

乌药常用药膳方选:炒山楂24g,生谷芽30g,麸炒神曲45g,炒枳壳24g,姜炙川厚朴24g,乌药24g,橘皮120g,陈茶叶90g。消食开胃,行气导滞。 

含有乌药的复方制剂:1、天台乌药散: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苔白,脉弦。2、缩泉丸: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膀胱虚寒证。小便频数,或遗尿,小腹怕冷,舌淡,脉沉弱。

3、四磨汤:行气降逆,宽胸散结。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证。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苔白脉弦。4、缩泉胶囊:补肾缩尿。用于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5、胃疡宁丸: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制酸止血。用于胃脘胀痛或刺痛,呕吐泛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于寒凝气滞血瘀者。

6、四磨汤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属于消导剂,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组成。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食积证,症见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乌药的现代研究进展:本品有调节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兴奋心肌、促进血液循环、升高血压、镇痛、抗炎、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

乌药的鉴别制乌药和乌药炭、生乌药:生乌药顺气止痛,温肾散寒,常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寒疝疼痛,痛经;酒制乌药:酒制乌药后,增强其行散温通作用,功偏温通利气,多用于小肠气,奔豚气;乌药炭:乌药炒炭后,涩性增加,功专收涩止血,多用于便血,血痢。

乌药与乌头的区别乌药与乌头二药均为辛温之品,归脾、肾经,均有散寒止痛之功。然乌药又归肺、膀胱经,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缩尿止遗,用治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尿频,遗尿;乌头归心肝经,且有大毒,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用治风寒湿痹,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等。

乌药的观赏价值:根叶具有香气,浓郁似樟,可移植在花盆里,是一种理想的观赏植物。

乌药的经济价值:果实、根、叶均可提芳香油制香皂;根、种子磨粉可杀虫。

本篇文章等灵感来自于——昨天偶遇朋友谈及此物种,出于好奇就写出来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多记日记:胡卢巴(香豆子)与香豆粉

多多记日记
日常所思所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