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记日记:桑叶(中药名)

乐活   2024-12-18 06:06   安徽  

桑芽露春微似粟,小姑把蚕试新浴。素翎频扫细于蚁,嫩叶纤纤初上指。朝采桑,暮采桑,采桑不得盈顷筐。羞将辛苦向姑语,妾命自知桑叶比。家中蚕早未成眠,大姑已卖新丝钱。岸上何人紫花马,却欲抛金桑树下?——明·宋璲《采桑曲》

桑叶的中文学名是桑叶

桑叶的拉丁学名是:Morus alba Linn

桑叶的植物学分类植物界——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荨麻目——桑科——桑属——桑种。

桑叶的简介桑叶原产于中国、韩国及日本,迄今为止全球已有50%的国家种植。我国是最大的桑树种植国,桑叶是桑树的主要产物,占地上部分产量的64%之多,因此桑叶在我国具有极大的种质资源优势。

自古以来我国栽桑主要用于传统的养蚕业,养蚕业的桑叶用量仅占少部分,大量桑叶剩余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开发桑叶应用价值及发掘其经济价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桑叶丰富的营养价值特性,引起越来越多的产业关注,桑叶开发利用出现多元化。

桑叶的植株信息

桑树为乔木或为灌木,高3-10米或更高,胸径可达50厘米,树皮厚,灰色,具有不规则浅纵裂;冬芽为红褐色,卵形,芽鳞为覆瓦状排列,灰褐色,有细毛;小枝有细毛。

叶为卵形或广卵形,长5-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渐尖或圆钝,基部圆形至浅心形,边缘锯齿粗钝,有时叶为各种分裂,表面鲜绿色,无毛,背面沿脉有疏毛,脉腋有簇毛;叶柄长1.5-5.5厘米,具有柔毛;托叶为披针形,早落,外面密被细硬毛。

花为单性,腋生或生于芽鳞腋内,与叶同时生出;雄花序下垂,长2-3.5厘米,密被白色柔毛,雄花。花被片为宽椭圆形,淡绿色。花丝在芽时内折,花药有2室,球形至肾形,纵裂;雌花序长1-2厘米,被毛,总花梗长5-10毫米被柔毛,雌花无梗,花被片为倒卵形,顶端圆钝,外面和边缘被毛,两侧紧抱子房,无花柱,柱头为2裂,内面有乳头状突起。

聚花果为卵状椭圆形,长1-2.5厘米,成熟时红色或暗紫色。花期为4-5月,果期为5-8月。

桑叶的分布区域:本种原产于我国中部和北部,现由东北至西南各省区,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鲜、日本、蒙古、中亚各国、俄罗斯、欧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

桑叶的营养成分:桑叶营养成分均衡且消化率高,以干物质为基础,含有16.3%粗灰分、20.1%粗蛋白、12%粗纤维(26.8%中性洗涤纤维、14.8%酸性洗涤纤维、4.1%酸性洗涤木质素、12.1%纤维素和10.7%的半纤维素)、3.7%脂肪、47.9%糖类。

桑叶富含多种氨基酸,种类达17种之多,包括必需氨基酸:Arg(6.44%)、His(2.29%)、Ile(4.97%)、Leu(9.66%)、Lys(6.21%)、Met(1.48%)、Phe(6.09%)、Thr(5.22%)、Val(6.37%),及非必需氨基酸:Glu(11.54%)、Asp(10.18%)、Ala(7.82%)、Gly(5.97%)、Pro(5.43%)、Ser(5.02%)、Tyr(3.68%)、Cys(0.58%),GABA(γ-氨基丁酸,1.12%),其中Lys、Met、Cys及Glu在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桑叶富含多种维生素(维生素A、B1、B2、B5、B11、C、E、胡萝卜素及视黄素等)及矿物质(Ca、Mg、K、P、Fe、Zn等),对维持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代谢及免疫等机能具有重要作用。

桑叶的生物学功能

1、改善动物机体生产性能:由于桑叶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良好的适口性,因而用桑叶饲喂动物后,动物的生产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5%、10%、15%的鲜桑叶粉能显著降低育肥猪的料重比 (F/G) 和提高平均日增重 (ADG) (P<0.05) ,但也有相反研究结论。

2、改善动物机体抗氧化性:桑叶中含有多酚和酮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因而桑叶可以清除动物体内超氧离子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等,从而改善动物机体的抗氧化性。

3、改善动物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桑叶在维持动物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数量而维持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众多研究表明, 桑叶可以降低动物肠道有害细菌的数量, 如对肠道有害菌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维持动物肠道的健康。

4、改善动物的肉品质:桑叶除了上述生物学功能外, 也能改善动物的肉品质。试验结果表明用桑叶发酵加工成饲料喂养生猪后, 据屠宰测定, 饲喂桑叶的猪与普通猪相比, 猪肉中四大风味氨基酸高35.4%, 氨基酸总量高24.7%, 蛋白质高44%, 脂肪低47.6%, 胆固醇低45.5%, 对猪肉品质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综上表明饲喂桑叶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动物的肉品质。

桑叶的植株应用

1、桑叶食品:桑叶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多酚类、黄酮类、维生素和丰富的天然色素。一些地区把桑树嫩芽采摘下来直接当蔬菜食用,如在中国广东地区常有食用桑叶菜的习惯,同时也将桑芽加工成高档脱水蔬菜;江西局部地区亦有食用桑叶菜的现象。

有的地方将桑叶加工成桑叶浆或桑叶粉按一定比例添加入食品中,做成桑叶面、桑叶豆腐、桑叶饼干、桑叶豆奶粉、桑叶酱等,不仅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保健成分,同时也可调节食品的色香及风味。江西蚕桑茶叶研究所已研制开发出了桑叶桃酥饼和桑叶面条等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2、桑叶茶:桑叶用作茶饮料,始见于中国传统药典《本草纲目》,桑叶“汁煎代茗,能止消渴”“灸熟煎饮,代茶止渴”。桑叶茶在中国历史上素有“神仙茶”的美誉,而在日本则被称为“长寿茶”,中国南方地区人们还习惯将桑叶采下直接烹煮凉茶喝。

茶叶是一种大众喜爱的饮品,含有氨基酸、多酚类、咖啡碱,饮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但特别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和睡眠不好的人群饮用。桑叶茶中除了含有氨基酸、多酚类外,不含咖啡碱,而是含有特殊的 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 γ-氨基丁酸(GABA)。

研究证明DNJ对降低血糖效果明显,有延缓糖尿病的发作和恶化的功效,在桑叶中的含量约为100~200 mg/kg;GABA 能提高血管紧张素转移酶 I(ACEI)活性,降低血压,在鲜桑叶中含量为 0.032 5%~0.122 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加强,桑叶茶有望发展成为当今快节奏社会一种流行的保健饮品。

桑叶茶的品质受桑叶品种,鲜叶嫩度,生产季节和加工技术的影响。一般说来,只有品种适合,嫩度高的桑叶(桑芽)才能制出好的桑叶茶,而用于养蚕的成熟大桑叶则不适合制桑叶茶。

3、桑叶饲料:早在20世纪初,国外就开始对桑叶用于饲料进行了研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于利用桑树资源发展畜牧业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日本群马畜试研报第六号 (1999)、 第七号 (2000)、 第九号(2002)中,分别报道了在蛋鸡、肉鸡和猪饲料中添加桑叶粉对蛋品质和肉品质方面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在中国桑叶饲料研究主要集中在桑叶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在畜禽和水产等动物饲养效果方面。比较桑叶与木薯干、玉米、小麦、苜蓿草粉等常规饲料作物干物质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发现桑叶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29.8%、5.6%,仅次于大豆,是其他饲料作物的 1.3~10.3 倍,相对于其他饲料作物,桑叶中粗灰分的含量高,质量分数达11.8%;桑叶中粗纤维含量为11.1%,是苜蓿草粉粗纤维含量的43%。

由此可见,桑叶的基础营养物质含量接近大豆,优于苜蓿草粉,尤其是丰富的蛋白质含量及低纤维含量使其可作为畜牧饲料的蛋白质原料。

桑叶的药用价值

桑叶的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桑叶的功能与主治: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等功效。主要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疾病。 

桑叶的医用历史中药材桑叶是一味解表药,始载于《本经》,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桑叶的入药部位: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

桑叶入药部位的性状特点: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厘米,宽7~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桑叶在史书古籍中的记载:《本经》:“除寒热。出汗。”。《新修本草》:“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食疗本草》:“止渴。”。《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本草纲目·卷三十六·桑》:“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虛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发者血之余也,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

合痈口罨(yǎn)穿掌,疗汤火,皆清凉补血之功也。”。《本草撮要》:“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枇把叶,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炼蜜为丸,除湿祛风明目。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益汗,洗眼去风泪。”。

桑叶的临床应用

本品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肺热咳嗽,燥热咳嗽,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目暗昏花,凉血止血等症状。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虽疏散风热作用较为缓和,但又能清肺热、润肺燥,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热犯肺,发热、咽痒、咳嗽等症,常与菊花相须为用,并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药。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凉润肺燥,故可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咳嗽痰少,色黄而质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症。轻者可配苦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者,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平抑肝阳药同用。

目赤肿痛,目暗昏花:本品既能疏散风热,又苦寒入肝能清泄肝热,且甘润益阴以明目,故常用治风热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涩痛、多泪,可配伍菊花、蝉蜕、夏枯草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品。若由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导致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常配伍滋补精血之黑芝麻。

若肝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本品亦可与菊花、石决明、夏枯草等清肝药同用。此外,本品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宜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

桑叶的其他功效

桑叶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可作为药食两用。 桑叶常用药膳方选如下:头痛发热,咽红肿痛,咳嗽痰少,口干微渴等:桑叶、菊花、薄荷、甘草各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肝阳上亢所致之眩晕:桑叶、菊花、枸杞子各9克,水煎取汁,代茶饮。桑叶、菊花、枸杞子各10克,决明子6克,水煎取汁,代茶饮。

燥热伤肺,或热病后期,肺阴损伤,干咳无痰等:桑叶10克,杏仁、沙参各5克,浙贝母3克,梨皮15克。煎汁,调入冰糖10克,搅匀,代茶饮。

桑叶的注意事项:中药材的使用须辨证论治,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更不可随意听信中药偏方和广告宣传。

桑叶的复方制剂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用于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桑杏汤: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主治外感温燥证。用于头痛,身热不甚,微恶风寒,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

清燥救肺汤:清燥润肺,益气养阴。主治温燥伤肺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羚角钩藤汤: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主治肝热生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质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数。

桑叶的现代研究进展:本品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抑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丝虫病、延缓衰老、抗凝血等多种药理作用。

桑叶的炮制与使用桑叶一般为煎服。经不同炮制方法,可生产桑叶、蜜桑叶等中药材饮片。不同炮制方式作用功效不同,但用药方法一致,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桑叶的用法用量:煎服,5~10克,或入丸、散剂。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多生用,清肺润燥多蜜炙用。

桑叶的炮制

桑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搓碎,去柄,筛去灰屑。蜜桑叶: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净桑叶碎片内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至表面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叶与其它药物同时使用的特别注意:本品无不良反应。中药联合使用及中西药联合使用,需要辨证论治、临床个体化治疗。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用药前请咨询医生,并将您所有已确诊的疾病及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告知医生。

使用桑叶时的特别注意:月经期、过敏者不能食用,桑叶与钙质剂、氢氧化铝制剂、亚铁制剂相克,不能同时使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如果您已经怀孕、计划怀孕或是在哺乳期,不建议食用。儿童:儿童用药须在医生指导和成人监护下进行。请妥善保存药材,不要将自己所用药材给予其他人使用。

桑叶的鉴别使用: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能。生品长于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昏头痛,目赤昏花。

蜜桑叶:其性偏润,多用于肺燥咳嗽。如用于外感燥热和治疗温燥伤肺所致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心烦口渴的清燥救肺汤。

桑叶生津茶的做法及功效

组成:青果5个,金石斛6克,甘菊66克,荸荠5个,麦门冬96克,鲜芦根2支, 桑叶96克,竹茹66克,鲜藕10片,黄梨2个。

制法用法:先将青果、荸荠洗净,去皮。黄梨洗净,去皮,切片。鲜芦根洗净,切碎。鲜藕洗净,切片。将上10味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代茶频饮,每日1剂。

功效:解表清热,生津止渴。

应用:肺胃阴虚,外感风热表证。适用于素体肺胃阴虚,复微受风热外邪之证,症见身有微热、头痛鼻塞、口干咽燥、燥咳不爽、手足心热、不思饮食等。本方对肺胃阴虚之风热轻证尤为适宜。

桑杞决明粥的做法

组成:桑叶6克,枸杞子15克,决明子15克,粳米150克,冰糖适量。

制法用法:桑叶、决明子洗净,用干净的纱布包好,扎好口袋。枸杞子洗净,粳米淘洗,浸泡1小时。将药包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捞出纱布包,将枸杞子、粳米加入汤汁中,共煮成粥。粥成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平肝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肝火偏亢,适用于肝火旺盛导致的头昏头胀、目赤眵多、视物昏花、心烦失眠、大便干燥等症状。

本篇文章等灵感来自于——近期在研究植物时偶遇此物种,就想写出来与各亲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多记日记:枇杷叶(中药名)

多多记日记
日常所思所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