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宋·杨万里《咏桂》
桂枝的简介:桂枝为中药名,属于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为一年生枝条。为圆柱形,顶芽芽鳞为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为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为白色,长约4.5mm;果为椭圆形,成熟时为黑紫色,无毛;花期为6~8月,果期为10~12月。
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疾病。
桂枝的中文学名是:桂枝
桂枝的别名有:玉桂等。
桂枝的植物学分类: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樟目——樟科——樟属。
桂枝的分布区域: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桂枝的采收时间是:春、夏二季。
桂枝的用量:3~10g。
桂枝的入药部位: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桂枝的性味:味辛,热,有毒。浮也,阳中之阳也。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
桂枝的归经:归肺、心、膀胱经。
桂枝的功效:具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温助阳气之功效。
桂枝的主治: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
桂枝的相关配伍
①与白芍等同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②与枳实、薤白等同用,用于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③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用于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者。
④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用于治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⑤与附子同用,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者。
桂枝的禁忌:桂枝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桂枝的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桂枝的生理特性
桂枝常生于阔叶林中,但多为栽培。肉桂(桂枝即肉桂的嫩枝。)喜温暖气候,适生于亚热带地区无霜的环境,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6~30℃,植株在月平均气温20℃以上才开始生长,20℃以下生长缓慢,0~6℃低 温未见冻害。
肉桂喜湿润,忌积水,要求雨量充沛,相对湿度70%以上,雨水过多会引起根腐叶烂;过于干旱地带,植株长势差。肉桂属半阴性树种,对光照的 要求随着树龄的不同而变化,幼苗喜阴,忌烈日直射;成龄树在较多阳光下才能正常生长,桂皮油含量高、质量好。
肉桂属深根性树种,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通透性强的沙壤土或壤土。喜微酸性或酸性土壤,在pH4.5~6.5的红、黄壤土上 生长良好。肉桂幼树生长缓慢,成株生长较快,萌芽力强;树龄达10年以上的实生树开始开花;肉桂种子寿命短,不能暴晒和久存。
桂枝的产地分布: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
桂枝的相关论述
①《本草纲目》记载:“治一切风冷风湿,骨节挛痛,解肌开腠理,抑肝气,扶脾土,熨阴痹。”。
②《新修本草》“桂,味甘、辛,大热,有毒。利肝肺气,心腹寒热”,此时,桂枝的性昧在辛的基础上增加了甘味,由温性变成了大热。又云“虚而多冷加桂心、吴茱萸、附子、乌头……”。把桂枝归类于吴茱萸附子热的药物之类,可见当时桂枝和肉桂是同一药物,治疗应用偏重于性热温补之效。
本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近期在研究植物时偶遇此物种,出于好奇就写出来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多记日记: 桑枝(中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