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记日记:硫黄(石硫黄等,中药名)

乐活   2025-01-09 06:06   安徽  

鬓毛秋后转漂零,愁坐穷檐展炙经。得似画堂歌吹裹,硫黄锺乳按娉婷。——宋·戴表元《灼艾戏呈阮使君》

硫黄的简介硫黄,中药名。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主要成分为硫磺。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四川、河南等地。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硫黄的中文名是:硫黄 

硫黄的别名有:石硫黄、石流黄、流黄、石留黄、硫磺、黄硇砂、黄牙、阳侯、将军等。

硫黄的分布区域:内蒙古、陕西、四川、河南等地。

硫黄的毒性:有毒 

硫黄的贮藏:置于干燥处,防火。

硫黄的入药部位:矿物。

硫黄的性味:味酸,性温。

硫黄的归经:归肾、大肠经。

硫黄的功效: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硫黄的主治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硫黄的相关配伍

1、 治男子腰肾久冷,心腹积聚,胁下冷癣,腹中诸虫,失精遗溺,形羸力劣,脚膝疼弱,冷风顽痹,霍乱转筋,虚滑下利;又治妇人血结寒热,阴蚀疽痔:硫黄十两。净拣去沙石,研细飞过,用瓷盒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盐泥固济晒干。

地内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满,安合子在上,用泥固济讫,慢火养七日七夜,候足,加顶火一斤煅,候冷取出,研为细末,以药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汤浸握去水,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多至百丸,温米饮下,空心服之。(《太平惠民合剂局方》金液丹)。

2、 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等: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上等分,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讲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妇人醋汤下。(《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半硫丸)。

3、治卒得疥疮:麻油摩硫黄涂之。(《肘后方》)。

硫黄的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硫黄的禁忌:孕妇慎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

硫黄的采集加工: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

硫黄的炮制方法:制硫黄:取净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显黑绿色时,取出,漂净,阴干。每100kg硫黄,用豆腐200kg。

硫黄的生长环境:产于蒙古赤峰、陕西南部、四川甘孜、河南洛阳。

硫黄的药材性状:呈不规则块状。黄色或略呈绿黄色。表面不平坦,呈脂肪光泽,常有多数小孔。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常呈针状结晶形。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硫黄的相关论述:1、《本经逢原》:“《本经》治阴蚀疽痔,乃热因热用,以散阴中蕴积之垢热。但热邪亢盛者禁用,又言坚筋骨者,取以治下部之寒湿。”。

2、《本草纲目》:“硫黄秉纯阳之精,赋大热之性,能补命门真火不足,且其性虽热而疏利大肠,又与燥涩者不同,盖亦救危妙药也。”。

硫黄的历史记载

硫黄味酸,温、大热,有毒。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癖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疮,止血,杀疥虫。能化金、银、铜、铁奇物。生东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矾石液也。

陶隐居云:东海郡属北徐州,而箕山亦有。今第一出扶南林邑。色如鹅子初出壳,名昆仑黄。次出外国,从蜀中来,色深而煌煌。然方用之疗脚弱及痼冷,甚良。《仙经》颇用之。所化奇物并是《黄白术》及合丹法。此云矾石液,今南方则无矾石,恐不必尔。

臣禹锡等谨案

吴氏云∶硫黄一名石留黄。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苦,无毒。或生易阳,或河西,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液也,烧令有紫焰者。八月、九月采。治妇人血结。

药性论云:石硫黄,君,有大毒。以黑锡煎汤解之,及食宿冷猪肉。味甘,太阳之精,鬼焰居焉,伏炼数般皆传于作者。能下气,治脚弱,腰肾久冷,除冷风顽痹。又云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炼服主虚损,泄精。箫炳云硫黄,臣。

日华子云:石亭脂、曾青为使,畏细辛、飞廉、铁。壮阳道,治 癖冷气,补筋骨劳损,风劳气,止嗽上气,及下部痔 ,恶疮疥癣,杀腹藏虫,邪魅等。煎余甘子汁,以御其毒也。

图经曰:石硫黄,生东海牧羊山谷中,及泰山、河西山,矾石液也。今唯出南海诸蕃。岭外州郡或有,而不甚佳。以色如鹅子初出壳者为真,谓之昆仑黄。其赤色者,名石亭脂,青色者号冬结石,半白半黑名神惊石,并不堪入药。

又有一种土硫黄,出广南及荣州,溪涧水中流出。其味辛,性热腥臭。主治疥疮,杀虫毒。又可煎炼成汁,以摸 作器,亦如鹅子黄色。谨按古方书未有服饵硫黄者。

《本经》所说功用,止于治疮蚀,攻积聚冷气,脚弱等。而近世遂火炼治为常服丸散,观其制炼服食之法,殊无本源,非若乳石之有论议节度,故服之,其效虽紧,而其患更速,可不戒之。

海药谨案

《广州记》云:生昆仑日脚下,颗块莹净,无夹石者良。主风冷虚惫,肾冷,上气,腿膝虚羸,长肌肤,益气力,遗精,痔漏,老人风秘等。并宜烧炼服。仙方谓之黄 砂,能坏五金,亦能造作金色,人能制伏归本色,服而能除万病。如有发动,宜以猪肉、鸭羹、余甘子汤并解之。蜀中雅州亦出,光腻甚好,功力不及舶上来者。

雷公云: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自有黄色,内莹净似物命者,贵也。凡用四两,先以龙尾蒿自然汁一镒,东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遂子茎汁一镒,四件合之搅令匀,一埚用六,一泥固济底下,将硫黄碎之入于埚中,以前件药汁旋旋添入,火煮之汁尽为度,了。

再以百部末十两,柳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细锉之,以东流水并药等同煮硫黄二伏时,日满去诸药,取出用熟甘草汤洗了,入钵中研二万币方用。

圣惠方:治诸疮 肉如蛇出数寸。用硫黄一两细研,于肉上薄涂之,即便缩。

外台秘要:千金疗小儿耳。硫黄末以粉耳中,日一夜一瘥止。

肘后方:女子阴疮,末硫黄敷之。

经验方:大治元脏,气发久冷,腹痛虚泻,应急大效。

玉粉丹:生硫黄五两,青盐一两,以上衮细研,以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热酒空心服,以食压之。

梅师方:治阴生湿疮。取石硫黄研如粉,敷疮上,日三度。

博济方:治阴阳二毒伤寒。一口,先安硫黄铺铛底,次安巴豆,又以硫黄盖之,酽醋半升以来浇之,盏子盖合令紧密,更以湿纸周回固济缝,勿令透气缝,纸干更以醋湿之。

文武火熬,常着人守之,候里面巴豆作声,数已半为度,即将铛子离火,便入臼中急捣令细。再以米醋些子,并蒸饼些小,再捣,令冷,可丸如鸡头大。若是阴毒,用椒四十九粒,葱白二茎,水一盏,煎至六分,服一丸;阳毒,用豆豉四十九粒,葱白二茎,水一盏同煎,吞一丸,不得嚼破。

孙尚药:治气虚伤冷,暴作水泻,日夜三、二十行,腹痛不止,夏月路行备急。

朝真丹:硫黄二两,牛角研令极细,枯白矾半两,同细研匀水浸,蒸饼去水脉了,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米饮、盐汤下。

玉亟方

王方平通灵王粉散:洽腰膝,暖水脏,益颜色,其功不可具载。以大火 之。如未伏更煮,以伏为度, 了,研为散,穿地坑一尺二寸,投水于中,待水清,取水和硫黄水,不得多,于 埚中,煎熬令如膏。

及用铁钱一面,不着火上,以细砂隔纸,慢抄出硫黄于纸上滴之,自然如玉色,光彩射人,此号为玉粉散,细研,要丸以饭丸如麻子大。空心每日盐汤下十丸,散服亦盐汤调两字,极有效验。余乡人王昭遂合服之,年九十,颜貌如童,夜视细字,力倍常人。

太清服炼灵砂法:石硫黄本出波斯国,南明之境,禀纯阳火石之精气而结成,质性通流,含其猛毒。药品之中,号为将军。功能破邪归正,返滞还清,挺立阳精,消阴化魄。

丹房镜源:石硫黄,可干汞,诀曰:此硫黄见五金而黑,得水银而赤。又曰黄牙。青霞子:硫黄散癖。

衍义曰∶石硫黄,今人用治下元虚冷,元气将绝,久患寒泄,脾胃虚弱,垂命欲尽,服之无不效。中病当便已,不可尽剂。世人盖知用而为福,不知用久为祸。此物损益兼行,若俱弃而不用,当仓猝之间,又可缺乎?或更以法制,拒火而又常服者,是亦弗思也。

在《本经》则不言如此服食,但专治妇人。不知者,往往更以酒服,其可得乎?或脏中久冷,服之先利。如病热危急,可加丸数服,少则不效,仍如附子、干姜、桂。

硫黄的付方

腰膝寒冷无力用硫磺半斤,放在桑枝灰五斗的淋汁中,煮三沸。假干,以大火煅后研细。另取地坑里清水(穿地约一尺二寸,投水其中,等澄清后取用)和上述的硫磺末在坩锅中熬成膏子。再加米饭揉匀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

脚气病用硫磺粉三两、钟乳粉五升,加水煮沸,煎成三升。每服三合。又方:牛乳三升,煎至一升半。取五合,调硫磺粉一两。一次服下,蒙被而卧,须出汁为好,注意避风。如不出汗,再服药一次。隔几天之后,又照此服药。如此几次,可见效。

伤寒阴症(极冷,厥逆烦燥,腹痛脉微)。煎艾汤服硫磺末三钱。安卧,出汗自愈。 积块作痛。用硫磺、硝石、结砂、青皮、陈皮各四两,共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气虚暴泄,日夜二、三十次,腹痛不止用硫磺二两,枯矾半两,共研为末,加蒸饼糊成丸子,丹砂为衣,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温水或盐汤送下。此方名“朝真丹,暑天可旅行宜备。

霍乱吐泻。用硫磺一两、胡椒五钱,共研为末,加黄蜡一两,熔化调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凉水送下。

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停气,凝成白涕下出)。用硫磺一两、炒面粉一分,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老人时泄时秘,交替出现用硫磺、半夏(热水泡七次,焙干)等分,研细,与生姜汁、蒸饼和在一起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空苡服,温酒或姜汤上。妇女用醋汤送下。

红白痢用硫磺、蛤粉,等分为末,加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久疟不止用硫磺、丹砂,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发病日清晨服。寒多则硫磺用量加倍,热多则丹砂且量加倍。又方:硫磺、蜡茶,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冷水送下,发病日清晨服。寒多则增加硫磺用量,热多则增加蜡茶用量。服药二次后可见效。

肾虚头痛用硫磺一两,加胡粉为末,和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痛时,以冷水送服五丸。又方:硫磺末、食盐等分,水调生面糊药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加蒸饼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至五丸。

酒鼻用生硫磺半两、杏仁二钱、水银粉一钱,共研为末,每夜搽鼻。

小儿耳用硫磺末和蜡作成捻子插在耳中。一天换两次。

突然耳聋用硫磺、雄黄,等分为末,棉花裹着塞耳内,数日可愈。

一切恶疮用好硫磺三两、荞麦粉二两,共研为末,滴水,捏成饼,晒干收存。临用时,取饼研细,以水调匀敷患处。 疥疮有虫。用油煎鸡蛋和硫磺粉调匀搽疮上。

又说:石硫黄即硫磺

石硫黄大补命门相火兼通寒闭不解。石硫黄(专入命门。玄寿先生曰。硫是矾之液。矾是铁之精。磁石是铁之母。故铁砂磁石制入硫黄。立成紫粉。)味酸有毒。(权曰。有大毒。以黑锡汤解之。)。大热纯阳。号为火精。(时珍曰。凡产石硫黄处。必有温泉作硫黄气。)。盖人一身。全赖命门真火周布。始能上贯心肝以主云雨。中及脾胃以蒸水谷。下司开阁以送二便。旁达四肢以应动作。

(李时珍曰。命门为藏精系胞之物。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脊骨第七节两肾中央。系着于脊。下通二肾。上通心肺。贯脑。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即经所谓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也。以相能代心君行事。故曰小心也。)。

此火既衰。阳微阴盛。内寒先生。外寒后中。厥气逆胸。旁及于胃。胃为肾关。外寒斩关直入。由是无热恶寒。手足厥逆。二便凝结。医以朴硝攻下。猪泽渗利。则二便不通。而凝结益甚。是犹层冰不解。非不消阴。疏阳通胃。则寒莫去而结莫消。

书云。命门火衰。服附桂不能补者。须服硫黄补之。按硫黄纯阳。与大黄一寒一热。并号将军。凡阳气暴绝。阴毒伤寒。久患寒泻。脾胃虚寒。命欲垂尽者。须用此主之。又治老人一切风秘冷秘气秘。(热药多秘。唯硫黄暖而能通。寒药多泄。惟黄连肥肠而止泻。)。为补虚助阳圣药。

且能外杀疮疥一切虫蛊恶毒。并小儿慢惊。妇人阴蚀。皆能有效。但必制造得宜。始可以服。余用法制。(另详杂症求真方内。)。凡遇一切虚痨中寒。冷痢冷痛。四肢厥逆。并面赤戴阳。六脉无力。或细数无伦。烦燥欲卧井中。口苦咽干。漱水而不欲咽。审属虚火上浮。阳被阴格者。服无不效。

(王好古曰。如太白丹来复丹。皆用硫黄。佐以硝石。至阳佐以至阴。与仲景白通汤佐以人尿猪胆汁大意相同。所以治内伤生冷。外冒暑热霍乱诸病。能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只是阴虚。更不必以阴药佐之。)。今人不晓病机。

一见秘结不解。不分寒热。辄用承气以投。讵知寒热不同。冰炭迥异。用之无益。适以致害。可不慎欤!但火极似水。症见寒厥。不细审认。辄作寒治。遽用此药。其害匪浅。

(孙升谈圃云。硫黄神仙药也。每岁三伏日饵百粒。去脏腑积滞。有验。但硫黄伏生于石下。阳气溶液凝结而就。其性大热。火炼服之。多发背疽。方勺泊宅编云。金液丹乃硫黄炼成纯阳之物。有痼冷者所宜。今夏至人多服之。反为大患。韩退之作文戒服食。而晚年服硫黄而死。可不戒乎?夏英公有冷病。服钟乳硫黄。莫之纪极。竟以寿终。此其禀受与人异也。)。番舶色黄。

坚如石者良。土硫黄辛热腥臭。止可入疮药。不可服饵。(硫黄用大肠煮制。其法不佳。)。

本篇文章等灵感来自于——近期在研究药材时偶遇此药品,就想写出来与各位同仁们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多记日记:腻粉(汞粉、轻粉、水银粉等,中药名)

多多记日记
日常所思所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