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观察周报(2025年第3期)

财富   2025-01-20 16:00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债务观察周报(2025年第3期) 





债务动态

01


短期盘整无虞 “宽货币+配置需求”呵护“债牛”演绎

2025年1月以来,资金面逐渐收敛,对应债市利率震荡上探。在15日至17日步入税期的大背景下,各机构需关注央行投放以及资金面的边际变化,偏空因素可能对债市阶段表现构成袭扰。

债市短期波动盘整。随着春节的临近,债市收益率一改前期快速回落走势,1月以来重新震荡上探。其中,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由此前的低点1.60%回升至1月13日的1.66%附近。站在新旧交替的时间节点,本轮债市调整或由以下多方面因素促成,包括资金面维持紧平衡的状态、降准和降息预期暂未兑现、管理层警示利率下行过快并约谈相关机构……

债券市场仍处顺风周期。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叠加春节前资金面收紧,债券市场出现短期调整无可避免,但就中期而言,政策公布有自己的底层逻辑和节奏,经济的恢复也需要时间,且当前全球市场想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增长点仍旧较为困难,因此,在国内货币政策大概率保持相对充裕状态的背景下,对于债市的阶段调整不必过于悲观。

节前布局建议保持审慎。春节前,鉴于市场处在国内政策公布的真空期,则债市利率预计会维持低位震荡格局,真正的波动要待节后来袭。当前环境下,市场缺少明显操作机会。尽管短期市场仍然面临一些风险,但在经济增长企稳和政策逐步见效的背景下,债市长期配置价值依然显著。投资者需在震荡中寻找确定性,把握政策窗口期,同时精细化管理组合风险,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回报。眼下债券市场的极致行情已脱离资产端定价,负债端才是核心驱动力,但负债端可能会因为央行慢慢回收流动性而发生波动。

(新华财经)

02


多只债基因赎回提高净值精度 基金经理称债市波动或加大

在债牛渐有停歇之势的背景下,多只债基公告提高基金净值精度。部分基金持有者可能出于对后续市场走势有所顾虑,从而选择赎回基金以规避风险。2025年预计债券市场仍处于顺风周期,但机构的趋同交易或催化行情极致化演绎,叠加对理财净值管理的监管趋严,债市波动或将提高。

多只债基提高净值精度。1月15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告,旗下景顺长城稳定收益债券型基金F类份额1月14日发生大额赎回。1月14日,中信保诚基金公告,中信保诚优质纯债债券型基金于1月13日发生大额赎回,为确保基金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额净值的小数点保留精度受到不利影响,决定自1月13日起提高本基金的A类份额、B类份额、C类份额及I类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8位,小数点后第9位四舍五入。同日,还有鹏华1—3年国开债公告提升基金净值精度,此外,近日还有包括国泰君安君添利中短债、金鹰添福纯债等产品披露类似公告。

债市波动或加大。1月13日,中金基金发布2025年债券市场策略展望。报告显示,2025年预计债券市场仍处于顺风周期,但机构行为的扰动可能导致债市波动提高。中金基金认为,考虑到目前市场一致性预期较强,机构的趋同交易或催化行情极致化演绎,叠加对理财净值管理的监管趋严,债市波动或将提高。中金基金进一步指出,国内经济复苏仍然需要实际利率进一步下行以激发内生需求。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定调下,预计资金面将保持平稳,叠加配置需求仍较为强劲,整体来看,债券市场仍处于顺风周期。

短期仍有支撑。在财通基金固收研究部负责人周岳看来,2025年1月需关注信贷开门红诉求、地方债发行、税期高峰及春节取现等因素对资金面的影响,资金利率中枢或季节性抬升,预计央行也将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呵护节前流动性平稳,关注央行是否降准。若央行年初降准,资金面或处于均衡平稳状态;若降准未落地,资金面或维持“量稳价高”的格局,流动性分层或仍较明显。至于降息的时点,可能会受到国内银行净息差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预计2025年一季度仍有降息概率。

(新华财经)

03


不到半月发行逾570亿元 券商开年发债融资忙

券商开年发债融资忙不停。今年以来,已有20家券商发行近30只债券,发行规模远超去年同期。在业内人士看来,发债融资成本低、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是近期券商发债融资升温的重要原因。

券商开年密集发债融资。迈入2025年,券商发债融资热情水涨船高。数据显示,截至1月14日,已有20家券商合计发行债券29只,而去年同期仅有9只;发行金额合计达578.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其中,国泰君安证券已发行120亿元债券,金额居首;其次是中国银河证券、兴业证券,已发行债券规模分别为70亿元、50亿元。

低融资成本、高融资需求。目前融资环境较为宽松,在市场利率较低的情况下,券商发债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一般而言,券商发行债券分为券商短期融资券、券商公司债(包括普通债、一般次级债、永续次级债)。其中短期融资券由交易商协会审批,用于补充运营资金或流动资金;券商普通债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偿还到期债务、优化债务结构等;券商次级债通常用于满足流动性资金需求和补充资本。

发债融资将更加审慎冷静。回顾2024年,券商发债融资有所降温。2024年全年合计发行债券680余只,合计发行金额超过1.3万亿元,同比均下滑超12%。除部分大型券商、在特定时期有重大资金需求的券商单笔发债金额较高外,多数券商单笔发债规模集中在10亿元至3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券商正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聚焦主责主业,合规稳健经营。

(新华财经)

04


2025年置换债券启动发行 金融化债有望加力

1月13日,2025年湖北省政府专项债券(一至七期)、湖北省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一至二期)以及2025年青岛市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一期)招标发行,两地合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88.24亿元,置换债券490.3005亿元。

置换债券年初即发行。自2024年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增加6万亿元债务置换议案后,财政部抢抓时间,次日就将分地区的债务限额正式下达给地方,指导督促地方在去年12月18日完成首批2万亿元置换债券发行。新的一年,已披露的一季度置换债券发行规模甚至高于新增专项债券。财政部积极推进置换债券发行使用,是为实现经济“开门红”提供支撑。通过置换债券,地方将腾出更多财政空间。置换债券所节约的资金,可被用于支持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同样重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多次强调,对新增隐性债务将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王建凡进一步指出,财政部将坚定不移严防新增隐性债务,推动隐性债务“清仓见底”。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坚决阻断地方违法违规举债途径,促进可持续发展。

金融化债有望加力。金融机构通过展期、置换等方式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也是地方化债的主要手段之一。代志新认为,“226号文”的出台是对化债过程中的金融工具和交易形式进行严格监管,防止虚假化债手段出现;防范风险向其他领域转移,如债务转移至地方国有企业或社会资本方,形成新的潜在风险点。

(新华财经)



观点聚焦



邹澜: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 希望市场能够行稳致远

针对近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较快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1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尊重市场,尊重每一个自担风险、自主决策的市场参与者的选择,也高度重视国债收益率变化所反映的市场信息。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

“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上世纪90年代以后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不是所有的投资者、管理者,尤其是社会公众,都熟悉政府债券高投资回报背后隐藏的市场价格风险。”邹澜表示,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多次提示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并且在一级市场发行较少的时间段,暂停在二级市场买入操作,转而使用其他工具来投放流动性,这样能够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要,加剧供需矛盾和市场波动,目的就是希望市场能够行稳致远。

邹澜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已经基本具备了金融市场定价基准的作用。国债收益率的水平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筹资的成本,更是关系到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总体来说,长期国债收益率既反映市场对未来长期经济增长的预期,同时也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经济预期的好转最终一定会反映到国债收益率水平中,国债代表国家信用,如果持有到期,一定能收到本金和约定的票面利息,没有信用风险,所以通常国债也被认为是一种安全资产。”邹澜表示,但是由于长期国债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市场预期的利率的变动会造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有时波动还会较大,所以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

(新华财经)



成皓:“同频共振”暂替“跷跷板” 2025年或走出股债“双牛”

2025年境内资产配置环境尚可,股债市场的资金流向可能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实现一定程度的“双牛”。

宽货币兼顾“数量与价格” 为债市运行提供顺风环境。成皓预计称,2025年全年的基础货币净投放缺口约在1.5万亿-2万亿元之间,其中1万亿-1.5万亿元可通过降准50BPs来实现,剩下1万亿元左右净缺口通过买断式回购和国债买卖来实现。同时,央行会继续以买断式回购、国债买卖等工具,来逐步取代MLF和降准,而再贷款工具仍会持续发力。“对于价格型工具而言,2025年预计全年仍有至少30-50BPs的OMO降息空间,具体节奏更多受到汇率影响,也因此重点关注降息窗口机会。”成皓进一步预计,央行联合各监管部委仍会着力出台有关政策,降低金融机构的各项负债成本,类似于打击手工补息和同业存款,其中摩擦成本带来的资金收益率上行值得警惕,但长期预计仍将带动广谱利率下行。“保持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仍为央行的主要政策目标之一。央行可能继续通过创新型的工具来达成对于同业乱象的管理,从而实现对于长端利率的托举意图。”成皓补充道。

“跷跷板”效应暂歇 股债双牛或是2025年整体趋势。对于大类资产配置,成皓认为,2025年境内资产配置环境尚可,股债市场的资金流向可能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而是实现一定程度的“双牛”。对此,他提及了两方面主要支撑,其一是流动性环境,其二是基本面状况。“2024年以来,政策端持续释放宽松信号,这一趋势预计在2025年将持续,也为债券市场提供利率下行的支撑,同时增强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从债券市场来看,无论是长期利率债还是高等级信用债,当前的收益水平仍能在资金成本下降的背景下吸引稳健型投资者。而对于权益市场,政策决心和流动性充裕等因素对市场估值的支撑作用显而易见。”成皓称。“对于传统的‘股债跷跷板效应’,其出现的前提是政策与基本面的趋势性共振。”成皓解释称,只有当经济触底后出现明显的复苏动能,同时货币政策的博弈逐步结束,市场对流动性预期转向收紧时,债券收益率才可能因经济预期改善而上升,同时股票资产的复苏进一步抽水债券流动性。然而,这种情景更可能发生在2025年后期甚至更远的未来。目前,基本面趋势整体持稳,资金在股债间的切换也将保持相对温和。

(新华财经)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设立于2005年,原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实验室”。这是中国第一个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国家级金融智库。2015年6月,在吸收社科院若干其他新型智库型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更名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5年11月,被中国政府批准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之一。


请点击标题下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蓝字关注我们,或者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并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文章标题文字和内文文字(包含文末责任编辑)禁止二改!否则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和配合。

微信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ID:NIFD2015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向全中国,全世界讲好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故事,准确向世界阐释党和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跟踪并及时评论全球重大经济金融事态,正确引导经济金融舆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