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新书发布暨探索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高层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主持并致辞。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作新书发布。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曹远征、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作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教授主持会议并致辞。他回顾了《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历程,并总结了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团队自成立以来长期跟踪这项研究的四个意义:
第一,在这样一个躁动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深入做一件事情很不容易,但我们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一坚持就是十二年,把这件事情做下来了。这项研究在困难和挑战中坚持到今天,体现了团队作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家国情怀。
第二,相关研究不断扩展与深化。成果形式从最初的仅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到每季度推出一期宏观杠杆率报告、每两年出版一部国家资产负债表专著、编制非金融部门资金流量表等;研究领域延伸至财富、收入分配、债务可持续性等方面。资产负债表不仅是一个核算结果,更是一种研究分析方法,它将资产和负债从应收应付的角度入账,与传统的实收实付方法不同,提供了新的视角、方法和结果。
第三,我们培养了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主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以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人员,还包括院外的学者。不同知识背景的研究人员聚在一起讨论,到各地广泛调研,形成了很多成果。
第四,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这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实行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管理”,我们的工作也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增添了从国家资产负债表切入的角度。十二年前,我们第一次向世界各国讲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今天是一个延伸,主要是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讨论中国的改革发展问题。
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资产负债表是一个“富矿”,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东西,欢迎大家来深入挖掘,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研究员作为该书的领衔作者,向公众发布新书。
首先,张晓晶简要回顾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团队(CNBS)编制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历程,指出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及其相关研究已成为分析研判国家能力、财富构成与债务风险的权威依据,并进入国际知名的CEIC数据库,享有国际话语权。此外,资产负债表研究也为以中国数据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典范。
其次,张晓晶重点介绍了该书的四大发现:
第一,财富积累展现出中国存量赶超的非凡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财富呈现历史性跃升,社会净财富由1978年的2.1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773.9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14.4%,老百姓由此真正获得了“经济的幸福”(毛泽东语)。中美财富比较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的存量(财富)赶超明显快于流量(GDP)赶超。
第二,宏观财富分配展现出“藏富于民”的总体态势。一方面,居民财富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居民财富占社会财富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78年的13.0%上升到 2022年的62.4%,呈现出“藏富于民”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净资产由1978年的1.4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290万亿元,其中国有股权占比由1978年的20%左右上升到2022年的50%左右。当前中国政府净财富占社会净财富比重达到37.6%,远超主要发达经济体,这既反映了我国制度性优势——更好地应对风险和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意味着未来的宏观财富分配存在着优化提升空间。
第三,中国资产积累与负债积累呈现同步特征,但在未来也可能出现分离。一方面,1978—2022年中国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5%和15.9%,体现出资产-负债扩张的同步性。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阶段,中国资产-负债扩张也可能出现分离,即大量负债不能形成相应的资产。为此,需要谋划建立起可持续的债务积累模式。
第四,从资产负债表视角看房地产财富的长期演进规律,有力驳斥了中国房地产“顶峰论”。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房地产价值占社会净资产比重基本在50%左右,有的更高,而中国还不到40%。考虑到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中国人对于“有家得有房”的执念,以及数字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发展或将推高土地要素相对价格,中国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还有相当大空间,房地产“顶峰论”站不住脚。
最后,张晓晶指出,存量财富积累应成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和“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有力支撑;当前用好存量财富,既需要解放思想(敢于“动用家底”),也需要行动能力:一方面盘活存量,另一方面推动宏观再平衡战略落地(将较多的政府存量财富以一定方式向居民部门“转移”,支撑居民消费)。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祝贺《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新书发布,对李扬理事长和张晓晶所长领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团队的多年工作致以敬意。他高度强调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意义,指出:我们这么多年搞宏观经济分析,包括搞长期增长的研究,基本上没有考虑资产负债表,却还能出成果,这很奇怪;在他看来,“没有这个东西,研究水平要受到很大局限”,“国家资产负债表给宏观经济分析带来了质的提升”。
围绕新书,刘世锦主任主要就扩大消费谈了两点体会。
第一,中国消费不足是结构性偏差,国有资本需要支持发展型消费。刘世锦主任指出,按购买平价口径计算,中国家庭消费占GDP比重与OECD国家平均水平相比差15-20个百分点,偏差达到1/4至1/3。因此,仅在边际上提振消费可能还不够,这对于实现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团队的研究,中国政府部门财富占社会财富比重达到37.6%,高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不足5%。国有资本占比较大可能是解释中国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为国有资本基本都是再投资、再积累从而形成新资本。因此应通过制度性安排,支持国有资本促进教育、医疗和社保等发展型消费,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国有资本从支持投资到支持消费,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职能,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现,能显著提升中国消费水平。
第二,国有资本对解决再分配问题能发挥重要作用,房地产对消费的影响在短期不显著。中国政府和居民在国民财富占比分别为2/3和1/3,较大规模的国有资本过去在推动投资和积累资本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通过再分配等手段在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亦能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房地产对消费的影响在短期并不显著。这是因为,房地产价格是一种交易价格,房地产财富的流动性和变现都很难,因此不宜高估房地产市场短期波动对消费的影响。从长期来看,中国房地产价值占全社会净财富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房地产价值增值对改善消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发言的最后,刘世锦主任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团队的工作再次给予高度评价,感谢研究团队给宏观经济学研究学者提供了一个“富矿”,增加了社会资本。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教授高度评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团队的“十二年如一日”的工作,认为这一研究不仅是“帝王的算术”,更是“学术界的算术”,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公共物品。他主要聚焦公共资产问题,分别就公共资产质量、正确看待投资与消费关系及中央与地方公共资产管理等方面发表了看法。
首先,白重恩教授指出,我们不仅要关心公共资产的数量和账面价值,也要关心公共资产的质量,特别是其变现能力。
其次,投资与消费并不是对立的,要打破“思维定式”。一方面,并不说只要投资就一定能形成积累。如果一些投资不能正常退出,回报率零、甚至是负的,就可能削减财富,而不是增加财富。另一方面,消费也能引领供给。一些消费如果能够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也会带来高质量的财富积累。
再次,在中央与地方的公共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方面,白重恩教授指出,很多人担心中央兜底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道德风险问题,但他认为失之“笼统”。事实上,道德风险“只有它有自主权的时候才有,没有自主权的时候就没有道德风险”。因此他主张对地方债根据其来源进行区分;对于那些地方政府“不得不”进行的举债支出,中央政府“如果去帮它化解,就没有道德风险问题”。对此,他建议,中央“找出那些没有道德风险问题的债务”,让地方“缓口气”。
最后,白重恩教授强调,公共资产管理不仅关乎经济运行的效率,也直接影响社会财富积累与分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成果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提升公共资产效能与资源配置效率指明了方向。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曹远征教授对新书表达了高度认可。他指出,研究中国宏观金融状况及其背后的资产负债表建设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既需使用“望远镜”洞察未来,也需借助“显微镜”理解当下。他还回忆了自己2011年前后带领团队“编表”的初衷(想要探究第六次人口普查所反映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过程,并从学术同行者的角度对CNBS的长期坚守给予了高度肯定。接下来,他主要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视角,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发表了看法。
首先,曹远征教授指出,1978年到2022年间,中国居民财富的显著增长及其结构性变化值得关注。居民净资产增长了2000多倍,且占比达到62.4%。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化进程,尤其是土地由农地向商业用地的转变,是改革开放带动的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的直接结果。
其次,曹远征教授深入讨论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他认为,人口老龄化己成为影响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重要因素,并且这种趋势会在未来更为显著。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和抚养比的增加,社会支出压力加大,特别是医疗费用的负担对整体经济造成挑战。对此,他主张应利用好庞大的国有资产,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将其变现。具体来说,他建议应以推动国有资产可变现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落实好三个“国九条”的初衷,最终推动国有资产顺利进入社保系统。
最后,曹远征教授指出,要坚定信心。尽管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挑战,但通过持续的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保体制改革,仍有望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研究员对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称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有助于反驳唱衰中国经济的不实论调。此外,他高度评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团队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并指出该成果无论对国家、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和居民都有重要价值,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工具书。
接下来,黄汉权研究员做了题为《编制国家资产蓝图 促进有效投资持续增长》的发言。他首先强调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意义:第一,从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上,它能够系统摸清国家经济“家底”,为宏观经济治理提供有力支撑,是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效率的关键;第二,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公开有助于提升经济透明度、稳定社会预期,并增强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第三,国家资产负债表能够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黄汉权研究员指出,国家资产负债表能够通过摸清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产、识别潜在风险等渠道,有效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释放投资潜力,推动资本与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他还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盘活存量资产方面取得的进展,如通过REITs推进产业园区、仓储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等资产的盘活,逐步形成权益投资带动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等;相关测算表明,以提升存量资产效益提高GDP增长潜力很大。
最后,他提出进一步优化国家宏观资产负债管理的建议:第一,用好资产负债表,优化政府的投资结构。第二,加大资产盘活力度,提高盘活效率。第三,完善资产负债表管理,提高投资可持续性。第四,加强结果比较,来提高投资效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结合自身编制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经历,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团队在该领域长期努力表达了崇高敬意,并且分享了其关于国家财富衡量及资产负债管理的观点。
首先,刘俏教授认为当前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未来可以关注不同部门(政府、居民、企业)资产增长的差异性及其背后的原因,尤其是资产收益率的分布与收入情况。他进一步建议CNBS补充编制国家损益表,并结合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将国家视作一个“企业”,更全面地评估资产的实际价值与收益情况。
其次,针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刘俏教授强调提升资产效率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居民资产性收入仅占GDP的4%,远低于美国的16%。通过改善资产管理和提升投资回报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望从43%提升至55%,从而改变消费格局,促进经济结构再平衡。他特别指出,新书为这一问题提供了非常好的原始数据和框架积累,未来可以以其为基础继续探索。
再次,他还强调地方政府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建议继续推动地方政府层面的资产负债表编制,完善管理框架,以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和灵活性。
最后,在宏观杠杆率的讨论中,刘俏教授认为以GDP为基准的宏观杠杆率未能充分反映国家的整体价值。他提出以国家“市值”代替GDP作为衡量宏观杠杆率的新思路,强调中国的经济潜力和未来成长机会使得国家资产的整体价值远高于账面值。这一价值观念为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指出,在中国当前长期国债融资成本低于经济增长率(“r<g”)的前提下,财政政策具有很高的可持续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研究员对发布的新书表达了充分肯定。他曾参加李扬老师课题组的讨论,并主持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研究工作,因此,参加今天的发布会意义非凡。杨志勇研究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分享:
首先,他指出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国家资产负债的演变,研究不仅为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还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尤其是有利于“摸清家底”。
其次,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伟大变迁提供了独特视角。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体现在GDP上,更应关注财富的积累。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和改革应对各种经济挑战。当前,政策制定者可以从这项研究得到数据支持,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数字经济时代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侧重物质财富,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资产已成为新的财富形态。如何计量和评估这些无形资产,将是未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涉及会计、金融等多个领域。
最后,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不仅帮助我们回顾中国经济的历史,也为未来的经济政策选择和财富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希望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持续深入,为讲好中国故事,也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 可点击下方图片进入购书链接
目 录
主报告 中国经济的伟大变迁 资产负债表的视角
引论:中国经济伟大变迁的全新视角
1 中国财富积累的伟大历程
2 从未有一国财富如此“接近”美国
3 宏观财富分配:国富VS.民富
4 资产-负债扩张的同步与分离
5 长时段的房地产财富演进规律
6 结语和进一步讨论
附录:各国房地产价值估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1 “藏富于民”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
1.1 “居民部门”的概念、口径及编制方法
1.2 主要估算结果及整体扩张趋势
1.3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分析
1.4 住房财富及风险走势
1.5 结语
2 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演进非金融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
2.1 编制框架
2.2 编制方法与主要结果
2.3 资产-负债总量分析
2.4 资产-负债结构变化
2.5 公有制非金融企业净资产估算
2.6 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
2.7 结语
3 “发展型政府”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
3.1 “政府部门”的概念、口径及编制方法
3.2 主要估算结果及整体扩张趋势
3.3 地方政府债务及风险累积
3.4 国土资源资产的估算及其部门归属
3.5 结语
4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
4.1 “金融部门”的概念、口径及编制方法
4.2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与货币创造基础的演变
4.3 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
4.4 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多元化金融体系发展
4.5 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发展
4.6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金融体系
4.7 结语
5 融入世界经济国外部门资产负债表
5.1 “国外部门”的概念、口径及编制方法
5.2 国外部门的资产负债规模及结构
5.3 出口导向与新发展格局
5.4 “引进来”与“走出去”
5.5 海外金融资产配置与安全
5.6 结语
附录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1978-2022年)
参考文献
后记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设立于2005年,原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实验室”。这是中国第一个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国家级金融智库。2015年6月,在吸收社科院若干其他新型智库型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更名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5年11月,被中国政府批准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之一。
请点击标题下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蓝字关注我们,或者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并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文章标题文字和内文文字(包含文末责任编辑)禁止二改!否则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和配合。
微信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ID:NIFD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