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12月1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于北京召开“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发展研讨会暨《珠海市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五年发展评价研究》报告发布会”,会议主题是“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主持,李扬理事长致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阎建军作报告解读。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国家医保局原副局长陈金甫,珠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晁桂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总经理伍键,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金维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李明,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家庭医生与基层医疗管理分会会长顾湲,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数智健康分会会长耿俊强,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院长杨颖分别在专家论坛环节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致辞指出,如何提高补充医疗保险的普惠性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涉及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多个方面,在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愈发彰显。2020年以来,全国百余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领域进行尝试,其中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地区涌现了一些典型模型,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金融研究所课题组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广东珠海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五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在研究中,课题组力图创新研究视角,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同时重视学科融合,打造跨学科合作研究平台,希望通过相关研究成果,提高医疗保障理论解释力,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贡献应有力量。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课题组负责人阎建军指出,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简称“惠民保”)是政府引领、市场性和公益性相结合的民生保障项目。报告通过对广东省珠海市惠民保五年发展进行评价,结合全国这一险种发展情况,得出三方面结论:一是从运行结果看,惠民保经受住了时间考验;二是从运行机理看,惠民保以满足参保人群“平时有预防、生病有保障”需求为主,辅之以激发“无病做慈善”需求,能够维系较高的参保率;三是从体制机制创新看,惠民保实现了市场机制、公益机制与行政机制有机融合和优势互补,为破解医疗保险筹资难题提供了新解法。不过,惠民保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发展进程中加以完善,并提出建议:优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定性定位、监督管理和支持措施;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制度建设、政策规划、宣传推动、保费征收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好引领作用,推进制度广泛覆盖;积极推进癌症筛查、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引导基层医疗资源持续发展以疾病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增值服务,培育并发挥惠民保项目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的功能。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空间大、潜力足、后劲强,但在发展过程中要顺应发展规律,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提出五个具体措施。一是坚持从“短期险”向“长期险”转变。要奉行长期主义原则,不断增加并优化长期健康险供给。二是厘清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的边界,将差异化保障需求交给市场机制去实现。三是坚持从“疾病险”向“医疗险”转变。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要将资源适度向既往症人群、残疾人群等特殊人群倾斜,适度降低参保门槛,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坚持从“单一险”向“复合险”转变,应探索在产品中设置多样可选的差异化责任。五是坚持从“无序竞争”向“专业经营”转变。探索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加快打通基本医保、商业保险、其他公共资源之间的数据壁垒,为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珠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晁桂明对课题成果发布表示祝贺和充分肯定,认为报告不仅为珠海总结惠民保经验、完善制度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全国各地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五年来,珠海“大爱无疆”项目在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创了“健康保险+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积极探索。接下来珠海市委市政府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大爱无疆”项目作为政府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持续深化推进,不断优化完善,确保更多群众受益,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贡献珠海力量、提供珠海范本!
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总经理伍健指出,珠海“大爱无疆”惠民保项目“政府引领,市场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制度特点,有效克服了逆向选择带来的项目经营风险,实现了惠民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在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他表示,中国人寿将以本次研究成果发布为契机,积极总结发展经验,进一步优化“大爱无疆”惠民保项目。同时,中国人寿将积极与全国各地政府部门沟通汇报,及时复制推广项目经验,提升全国“惠民保”项目的运营质效,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金维刚就商业健康险发展问题谈了几点思考。当前商业健康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商业健康险发展定位不明确。二是健康险产品设计缺乏数据基础。三是医疗保险产品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四是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结构失衡,与需求不匹配。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对策思路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由政府主导、保险公司承办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同时支持商业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市场化的各种商业健康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二是医保部门基础数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持。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指出,惠民保是处于医疗保障光谱靠近政府社保一端的政商合作产品,具有鲜明社会属性,清晰区别于纯粹社保或商业保险,可定位为参保自主、盈亏自负的特殊准社保形态。在基本医保体系发展过程中,虽已构建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体系框架,但重疾保障缺口显著,惠民保乘势而起,在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实现快速发展。促进惠民保可持续发展需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明确定位,厘清政商角色和边界,对政府而言,依据各地实践提炼普适经验,构筑顶层规制框架,适度嵌入管理流程,提升一站式结算便利等;对商保而言,需强化宣传、优化产品设计和理赔服务,累积社会声誉撬动市场。二是共同努力,促进可持续,其关键在于提高和巩固参保率,对政府而言,通过共享信息数据、允许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帮助弱势群体等提高参保率;对商保而言,借助差异化费率、连续参保激励与动态待遇调整等强化客户黏性、提升参保意愿。三是大力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多种保障方式协同发展,减轻政府基本医保压力。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李明就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的融合发展提出五点思考,一是在借鉴国外的经验时,可以学习技术和理念,但学不了模式。二是我们的优势是政策优势、体系构建优势、实践探索优势,这些优势能够使健康管理行业规范、健全的发展。三是健康管理对健康保险的价值不能只停留在增值服务上,应提高健康管理行业的供给能力、扩大健康管理服务的覆盖面、实现合理的健康管理服务产值比例。四是应基于大众的多样化健康需求来建设多层次保障体系,从注重“服务过程”向注重“服务结果”转变。五是做好落地服务是关键,应从人群的分类分层做起。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家庭医生与基层医疗管理分会会长顾湲教授发表了题为《普惠健康中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演讲。首先,她认为健康医疗事业的主体责任是供需多方。实现健康公平,不光是过程公平,还要追求结果公平,实现健康公平的可行途径是支付制度(按人头预付制),病方和医疗服务提供方都具有健康责任。其次,健康保险一定是to B-C的,需要多方联动,协同共管,核心就是要与医疗部门特别是基层全科医疗团队共管。可借鉴国际经验,深入研究合作共赢模式。最后,中国亟需通过改革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健康服务(PCIC)。纵向上,对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诊疗、慢病管理、康复和安宁疗护等健康服务体系进行整合;横向上,根据健康需求,协调利用各类医疗卫生资源与适宜技术;让服务连续覆盖生命与疾病全周期,形成无缝衔接的闭环运转,实现卫生资源经济有效高质量的利用。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数智健康分会会长耿俊强以“大模型(AI)新时代的未来健康保障新生态”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所谓新时代,一是医疗中国到健康中国的新时代,二是科技与创新的新时代,即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智业文明时代到来。对此,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数智健康保障分会等携手中科院多机构及百度、联仁健康、支付宝、华为等顶级人工智能团队合作共建,为全科医生团队构建了包括知识云仓、科技云仓、数据云仓、大健康云仓、金融云仓等组成的医疗大模型佳医智脑,以各省全科医学服务中心为服务中枢,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一体化标准化全科诊疗与健康管理体系。从全球视角看,WHO对世界优质医疗的认定标准就是具备可持续性、可负担得起的、优质、便捷可及的医疗服务,从PCMH(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之家)到PCIC(“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是整个医学界的进步乃至人类的进步,也是WHO、世界银行向中国政府建议的未来医疗之路。目前,医疗大模型数智服务网络建设的时机准备、工具准备、体系准备、平台准备已经到位,应当鼓励人工智能+未来健康产业链、服务链、消费者联手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更加有效率的、让百姓获得感更强的人工智能+健康中国新生态。
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院长杨颖就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对公共卫生发展谈及一些思考:基于健康保险价值医疗体系,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的手段,充分利用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通过运行有效的协同机制,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可能是下一步要深入思索的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设立于2005年,原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实验室”。这是中国第一个兼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国家级金融智库。2015年6月,在吸收社科院若干其他新型智库型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更名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2015年11月,被中国政府批准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之一。
请点击标题下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蓝字关注我们,或者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并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文章标题文字和内文文字(包含文末责任编辑)禁止二改!否则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和配合。
微信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ID:NIFD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