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练过舞、唱过歌、学过画,但都坚持不下来,直到遇到这项运动 | 辛雨菲 14岁

科技   摄影   2024-08-09 17:05   北京  


我内心有一百万个不愿意,
不想作为诱饵被牺牲掉,
还想继续站在场上比赛。


辛雨菲(14岁)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未来少年 第4期 | 2024年3月2日 北京


大家好,我是辛雨菲,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项在我国十分小众的体育运动——垒球。但就是这样一项小众的运动,如今已经陪伴我度过了8年的时间,带给了我无数欢乐、泪水以及成长。

和垒球的初遇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垒球是在小学二年级,那时候学校的各个社团都在招新。面对各种各样的社团,当时候我很犹豫,不知道报哪个。





在这之前,我的父母一直秉持着全方位发展的理念,让我学过舞蹈、绘画、合唱等等,但后来不是因为我音准太差,就是因为我实在坐不住,全都半途而废了。

正当我在犹豫报舞蹈还是合唱社团的时候,父亲却鼓励我报名棒垒球社团,他说体育运动符合我好动的天性。于是我接受了父亲的建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参加了棒垒球社团。没想到,这一试就是8年。




说实话,起初我并不是很喜欢垒球,因为每天我们都在重复练习接球和传球这些基础的动作,又累又无聊。

虽然现在我明白了不论是什么体育项目都需要打好基本功,但那时我还小,根本无法理解父亲所谓的“有意思”在哪里。所以几乎每半个月我就会嚷嚷着要退出,但是一打听我才知道,只有到了新学期才能更换社团,于是只好就此作罢,硬着头皮练下去。




没想到,社团还没换,转变倒是先来了。教练给我们报名参加了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垒球比赛。虽然我们当时才练了几个月,规则都还没搞明白,还是一群连基本功都没有打扎实的菜鸟。但是教练还是决定带我们去见见世面,学习学习。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我跟社团的小伙伴们一样,又紧张又兴奋。垒球的比赛规则很复杂,好球与坏球、封杀与触杀、界内与界外等等都有相当复杂的规定。当时的我们基本搞不懂这些规则,每次比赛教练都在场边扯着嗓子喊,指导我们应该往哪里跑、什么时候跑。




我们在教练的指挥下奋力奔跑。虽然场面一度非常混乱,但就是让人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跟平时训练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每当我全力奔跑为队伍赢下一分时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都令我无比兴奋,我第一次领略到了这项运动的魅力。

与队友一同成长



步入初中以后,我加入了学校的垒球队。因为我已经有了4年的练习基础,教练就让我承担主力投手这个重要的角色。 




由于很多队友刚刚接触这项运动,所以比赛过程中经常会有失误的情况。这让我非常着急,觉得这个球明明这么简单,为什么会接不住、为什么接不好。

所以每次看到他们接球,我都忍不住冲过去帮他们接,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导致每个位置的球我都想去接。




后来教练发现了这个情况,找我谈了一次,她说:“垒球是九个人的运动,你一个人是无法取胜的”。当时我大概能明白她的意思,但是看到队友接不住球的时候,我仍然忍不住要去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我们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来自全国各地的32支队伍在一起竞争。跟其他队伍相比,我们的实力相对较弱,所以每场比赛打得都很焦灼、很紧张。


在一场和上海一家俱乐部的比赛中,一个简单的球朝着我右后方的队友飞去,当时她只要往前一步就能接到,但我抢着接球的毛病又犯了,拼命想自己去接。我们俩都往前冲,结果就撞到了一起,谁也没接到。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把对手封杀出局的机会,却被我搞砸了,这让我既愧疚又懊悔。


那场比赛之后我痛定思痛,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努力学着去信任队友。在平时的练习中,我开始有意识地给队友制造接球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接球技巧,也经常练习和她们打配合,培养团队默契。

 



渐渐地,我们队在比赛中配合越来越好,在后来的比赛里也拿了不少奖项。

在挫折中体会运动的美好



2023年暑假,我们组队参加了全国垒球锦标赛。




这次比赛可以说强队林立,很多选手都来自于各省的体校,都有可能被选拔到各省的专业队伍里。所以第一天我们很不适应,一连输了两场,这让我们非常沮丧和懊恼,但教练鼓励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学习机会。

 



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开会,反复观看比赛录像,复盘白天的比赛。大家围坐在一起,分析和讨论对手的战术和配合,观摩优秀队员的思路和技巧,再讨论第二天的备战方案。

 



短短9天时间,我感觉自己不管是心态上、技术上,还是团队配合方面,都得到了飞速的成长。这次比赛我们虽然没能拿奖,但是这一场场“失败”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和收获却是巨大的。

 



从全国锦标赛回到北京后的第二天,我们又代表海淀区参加了北京市的垒球锦标赛。可能是由于全国锦标赛的历练,这次我们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一路杀到了半决赛。

在半决赛的最后一局,比赛也进入了白热化,我们与对手的实力旗鼓相当,咬牙坚持的一方就有可能取得胜利。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教练提出要采用牺牲触击的战术。简单来说就是让我当诱饵吸引对手的注意,这样我的队友就能趁机得分。

 



当时我其实是有些抗拒的,一方面,我不知道这个战术能否能成功,因为在这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在比赛中真正实施过牺牲触击;另一方面,我也不想作为诱饵被牺牲掉,我还想继续站在场上比赛。但就算内心有一百万个不愿意,我也按照指示做了。
 



非常幸运,我们成功了!更令我意外的是,当时我并没有因为自己出局而失落,而是由衷地为团队取得至关重要的1分感到激动和开心。最终在这场比赛里,我们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回顾我与垒球的8年时光,我真正体会到了认真投入做一件事的快乐和满足,也学会了如何与队友互相信任、紧密合作,更明白了失败的价值和牺牲小我的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热爱这项运动,与队友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也很高兴今天能在一个如此隆重的场合把它介绍给大家。希望各位下次见到这项小众的运动时能说出:“我知道,这是垒球。

END


文章和演讲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格致论道讲坛立场。

版权说明: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
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更多阅读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主办,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欢迎关注格致论道官网: self.org.cn,微信公众号: SELFtalks,微博: 格致论道。


格致论道讲坛
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