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建了这么多的无障碍设施,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真的好用吗? | 傅一程

科技   2024-09-03 17:03   北京  



无障碍是从残障人士的需求出发展开的,

但是从中受益的是我们社会里的每个人,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


傅一程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城市规划师

格致论道·湾区第17期 | 2022年5月28日 广州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的城市规划师傅一程。很高兴今天来到格致论道讲坛,和朋友们分享无障碍的话题。

我国14亿人口里面,有8500万的残障人士,也就是说每15个人里面就有1个。同时,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6亿,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这2.6亿的老人里面,还有超过4000万属于残疾和半失能的老人,他们是无障碍的主要群体。

可以看到,这个群体的数量是很庞大的,同时他们的需求也很大。那么我们的城市到底还有哪一些无障碍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呢?

城市障碍问题无处不在
已完成:10% //////////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项目调研的故事。我们的项目有来自哈工大的金广君教授参与,他从事无障碍研究,同时他也是一位轮椅使用者。他提出来,我们可以去调研一个普通人觉得步行很舒适的城区,看看轮椅使用者会有哪些感受?所以我们来到了深圳的一个街区,一个对于我们普通的步行者来说非常舒适、很适合去逛的街区。


在这个街区里,轮椅使用者首先遭遇到的,是他到达公交站台之后,公交车和公交站台之间的到达性障碍。而且因为街区内没有做坡道,所有街区里的路缘石高于地面很大的距离,所以他的轮椅要不停地抬上抬下。


同时在这个街区里,90%的底层商业都有台阶。所以普通人在这里步行走10分钟的距离,轮椅使用者要花50分钟的时间才能走完,也就是正常人耗时的5倍。

具体来说,轮椅使用者在城市环境里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

▲ 

缘石坡道


其实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标准就已经严格地规定了,所有的缘石坡道高出车行地面的部分,是不能超过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的。2021年,在这个国家标准里面,更是把这个距离下降到了0毫米。也就是说,路缘石和车行路面用坡道衔接的时候,是不能出现任何高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缘石坡道它的距离往往是高于1厘米的,甚至是三五厘米。这对轮椅使用者来说,是一个很不友好的高度。

▲ 轮椅坡道坡度示意图


轮椅使用者还会遇到哪些障碍?当他要进入一个场所或者说去逛商店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台阶,这个时候就要使用到轮椅坡道。我们国家的标准里面已经明确规定,轮椅坡道的坡度应小于等于1∶20,也就是上图中黄色的部分,它是一个安全、舒适的范围。


但是我们在调研中遇到的这些坡道,有的坡度甚至达到了1∶5,这对于轮椅使用者来说非常不安全。他的身体需要极度地前倾,即使有人和他同行去推轮椅,也会非常的吃力。

以上是轮椅使用者在我们觉得很舒适的步行街区里会遇到的一些小小的障碍。那么如果盲人朋友走上街区,他们又会遇到哪些障碍?

▲ 盲道不连续

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我们城市中的行进盲道很多都是不连续的,他们如果使用这些行进盲道,就会被井盖打断。或者是像上图中这两个盲道,它们是不同时期建设的盲道,因此它们之间并不连续。如果我们的盲人朋友使用这段盲道,可以想象,他是得不到一个清晰的指示的。


如果大家有兴趣去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城市中盲道和井盖的关系非常有意思。当盲道遇到井盖,要么需要绕行,要么就会被粗糙地拼接。这对于盲人朋友来说,获取到的信息是很混乱的,甚至是有一些危险的。


这两张照片是我朋友随手拍到的一个公交站台,可以看到这个盲道被座椅侵占了。这也是我们在做无障碍观察的时候会去主要讨论的:盲道的重灾区往往都出现在公交站台。因为很多公交站台是在道路建设完成、盲道铺设完之后,后期才去建设、调整的。如果盲人朋友从地铁里出来,沿着这个盲道来换乘公交车,结果可想而知,他会撞上这个座椅,这是很危险的。

平时我们不管要去哪里,周围的环境都有很丰富的视觉信息来为我们提供方向。但是对于盲人朋友来说,他们的视力是受损的,所以他们感知这个世界更多的是靠听觉和触觉。而在我们的环境中,触觉和听觉的信息是极度缺乏的。

▲ 盲人触摸信息提示台

我们调研了257个过街路口,仅仅只有8个有语音的提示,而且我们调研的所有公共场所和公交站台,都没有盲文触摸的信息。由此可见,不管是轮椅使用者、盲人,还是其他更多有障碍的人士,我们城市的障碍问题其实无处不在。

深圳福田区——国内首个“零高差”无障碍中心区
已完成:30% //////////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障碍问题?深圳市提出来建设全国无障碍城市以后,首先在福田中心区提供了答案。在这5.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深圳中心区建成了全国首个智慧化的“零高差”无障碍中心区。

▲ 深圳市福田区无障碍中心区

在这个范围内,我们怎么去解决无障碍的问题呢?首先是每一个无障碍设施要达标,要建设得完整,同时整个无障碍设施体系要全面连续。最终使得这5.4平方公里里面的40多条道路、90多个地块和100多个交叉路口都全面地实现了无障碍。具体有哪些做法呢?

▲ 零高差路口

首先,我们对100多个交叉路口都实现了零高差的处理。这个零高差的处理是非常精细的,它包括路缘石的界面,包括安全岛,包括过街时中间休息的空间,这些地方路缘石和车行地面完全平接,做到了零高差。

▲ 零高差路口

大家可能会考虑到,如果所有的人行路面和车行路面都零高差地衔接了,可能会带来一些机动车的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在所有面向机动车的界面,都设置了安全的防护桩。这样它虽然是平接了,但是也会给人提供很大的安全感。我们还在安全岛两侧还设置了好看的、有一定高度的花坛,这样也给公众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它的景观也是很优美的。我们也一直在讨论,福田中心区的路口是很精致、很高颜值做到了零高差。

▲ 车行出入口提前放坡

这个系统化的无障碍中心区的优秀之处在于,一方面它不仅把所有的交叉路口都处理了,包括所有地块的车行出入口,它都能做到提前放坡,实现人行空间和车行地面完全平缓化的衔接,让人能在一个连续的环境去步行。

▲ 交叉路口的防滑铺装

另一方面,在交叉路口这样重要的地方也很细心地使用了防滑铺装,这对于老人以及行动不便的人士来说是非常友好的。特别是在深圳的雨季,雨天比较多的时候,这个防滑铺装能对于老人的行走安全起到足够的保证。

▲ 人-非-机三板块

在整个道路环境优化的过程中,福田中心区的所有道路实现了人行空间、非机动车空间和机动车空间三块板的空间分离设置,这样就能最有效地保证我们行人的安全。

▲ 连续盲道和智慧公交站台

在这种连续安全的人行环境上,我们铺设了标准且连续的盲道。盲道采用一体化的标准,和公交站台之间的关系很友好。并且它的指示盲道和提示盲道都是非常清晰的,能给盲人朋友提供一个很清晰的方向和指示。

▲ 连续盲道

我们也可以看到盲道和井盖的关系更加的友好,甚至天衣无缝了。井盖变成了盲道的一部分,盲人朋友在盲道上行走的时候,可能根本感觉不到这下面有一个井盖。

▲ 过街语音提示

同时,我们在重要交叉路口的红绿灯都设置了具有提示作用的语音蜂鸣器,这是在鼓励我们的盲人朋友有更多的机会独立出行。自己能够通过听觉来感知红绿灯信号的变化,这对于他们的出行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的。

▲ 智慧灯杆

同时,所有重要交叉路口设置了智慧灯杆。不光是在起照明的作用,它同时还有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通过和视频AI技术模拟的联合,可以抓取像轮椅使用者、老人、行动不便人士的体态,并反馈给红绿灯。当他们过马路的时候,一些比较宽的路口就会延长行人绿灯的时间。这样,行动不便的人士就能够比较从容、安全地度过这个路口。


这个系统化的无障碍中心区还在不断地优化,它在街边的绿地放了很多休憩设施。体力不支的老人、肢体障碍者或者是小孩,他们在这个街道上行走累了的时候,能够有休息的地方。


我们的街道空间不再是一个交通的概念,而是一个人们可以漫游的、可以停下来去驻足的街区的概念。

▲ 推着轮椅漫游的一家人

我们也很多次到福田无障碍街区调研观察。这一次,我们捕捉到了一家人推着在轮椅上的家人,在整个街区上漫游的画面。

我们跟着他们走了大概二十分钟。

他们在这个街区里面度过了很多个零高差的路口,都能够很平缓化地通过。所以他们一家人一直在聊天,有说有笑的,根本感受不到这些环境本来存在的、可能会带给他们困扰的障碍。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更多的街区使用者,比如说像滑平衡车的小孩和他跑步的妈妈、带着推车去买菜的阿姨、带着孩子推着婴儿车独立出行的妈妈,他们都能更好地使用这个空间。

无障碍可以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去优化,福田中心区已经交出了一份系统化无障碍很好的答案。我相信未来它还会有更好的可能性,包括结合科技的发展进步,我们的盲道能够更加智慧、更加精准地去供给。

社区的无障碍改造
已完成:60% //////////

除了城市的中心区,我们的社区还有哪些无障碍的方式?我们通过调研访谈得知,残障人士85%的时间活跃在社区,包括老人、孩童,他们使用社区设施的时间非常长。所以社区作为无障碍城市的一部分,它的无障碍化有着急迫的现实意义。

▲ 访谈现场

我们在深圳宝安区的布心社区和其辖区内的佳华新村提出了一个无障碍的改造方案,通过和居民的访谈去了解他们的诉求。

整个布心社区的西片区面积是2平方公里,特别是在佳华新村里面集中了这个社区内很多的老人。并且因为他们的商业街区上有一些盲人按摩店,因此也集中了一些视障人士。


在社区里面有公园、超市、商场、学校等,还有我们要去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都在这个范围内。但是这些设施目前对于很多残障人士和老人来说,使用是不便的。怎么让这个社区里面的居民,都能够方便地、无障碍地去使用这些设施,是我们设计方案的一个出发点。

▲ 公园入口(上)和商业街门前(下)都有很多台阶

我们采集了残障人士、老人以及居民的共同诉求,他们提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高差。在这个社区内,公园的入口前是大台阶,这降低了轮椅使用者和体力不支的老人进公园玩的意愿。同时,社区内有两条主要商业街,临街的商业店铺前面都有几级台阶,所以他们也很难去使用这些商业设施。

▲ 车辆拥挤(上)

红绿灯信号短(中)

无障碍洗手间供应不足且没有休息设施(下)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人行的安全和舒适的问题。因为社区内没有实现人-非-机交通的分离,所以大家会感觉走在社区的路上不安全。有的社区道路太宽,但是红绿灯的信号又很短,所以过马路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焦虑。还有些人提出,因为社区内没有无障碍的洗手间,或者是普通洗手间的供给不足,所以老人在社区里走不远,只能在家附近活动。然后走到街上又没有休息设施,所以老人一般都居家活动了。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提出来针对社区生活,让他们能够方便地去造访这些高频次场所的一个解决方案。

▲ 无障碍方案设计图

首先是系统化优化的思路。我们在社区内,打通了一个串联了公园、学校、超市、商业这些高频次场所的社区环路和两条无障碍的主要商街。要在这条环路和两条商街上实现零高差的无障碍化,同时结合居民们的需求,我们提供了超过10处社区休憩设施,社区内的18个入口全部实现零高差的无障碍化,以及社区内包含的3个公园,每一个公园都必须具备无障碍的出入口。

因为这个社区附近没有地铁,居民的公共出行主要靠公交车,这也是社区出行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提出来,辖区内的9个公交站台都必须去实现无障碍化,来支撑整个社区的无障碍化生活。

▲ 佳华新村无障碍方案图

聚焦到老人和视障人士特别集中的佳华新村的居住区内部,我们也有一些针对性的做法。

我们在跟他们访谈的时候,他们普遍反映这个老小区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停车难,很多机动车会占用人行的地面。因为他们小区人行的出入口、车行出入口没有分离,所以在小区里车行和人行相互混杂,这对于人行来说非常的不安全,那对于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和老人来说就更是雪上加霜。

▲ 立体停车示意图

所以我们进入这个居住区后,首先做的是人车分流。通过立体停车的方式把更多的车位让出来,把我们人行的空间腾挪出来。其次,实现车行主入口和人行主入口的分离,梳理了整个居住区里完整的流畅人行动线。在这条线上,我们识别出了18个高差特别明显、难以去跨越的关键点。


比如说,他们小区活动室门前的台阶是非常陡峭的,以及每个单元的入户口的坡度其实也是不符合标准的,还有架空层空间和地面空间也存在一定的高差。所以我们提出来把这些关键的节点提前进行平缓化处理,来完善小区整个人行路面零高差的平缓的行走路径。

未来:更人性化的社区服务
已完成:80% //////////

除了社区出行需要实现无障碍化,我们还可以提供哪些更多的人性化的服务呢?这两年,深圳陆陆续续出台了一些新的标准,这里面有一些让人很惊喜和感动的地方。标准里面规定了社区残障人士康复室的面积、老人托养的面积,还包括残障人士日间照料的社区用房的面积。

未来,在这个标准指导下,我们就可以在社区里面创造出更多的功能空间,包括残障人士的托养、精障家庭庇护的需求、自闭症小孩和普通孩童融合的幼儿园,以及托养的空间,甚至包括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和就业场所。


这些社区空间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比如说新加坡已经实现了。在未来,在深圳甚至全国更多地方,我们的社区有为残障人群、老年人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的可能性。

我们再把无障碍的内涵和概念拓展一下,除了普通的、基础的出行需求和日常居家社区生活的需求之外,他们还有哪些需求呢?我们可以将普通人在社会上的需求换位思考——他们当然还有融入社会去就医、康养、受教育、就业、休闲娱乐等等各方面的服务的需求。但是因为他们和我们不一样,所以现在并不能平等地享受到这些需求。

在这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案例,也是深圳市这两年积极响应无障碍城市建设,为社会特殊人群提供的一个服务设施。

深圳市的精障儿童包括自闭症儿童的比例,在全国的一线城市里面来说偏高。我们走进了很多自闭症的家庭,有的孩子都已经成年了。但他们的家长告诉我们,自闭症孩童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和普通孩子不一样,因为以前没有特殊教育学校,所以他们的孩子不能接受教育。他们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在家里得到照顾、接受教育,所以他们很难真正地融入社会,或者具备一项特长和技能。

但现在我们有专门为自闭症人群打造的特殊教育学校,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平等的教育。而且其实他们当中很多是有天赋的,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机会去追赶甚至超越普通孩童。

▲ 深圳第二特殊教育学校(光明区)

深圳市在第一特殊教育学校之外,又专门为自闭症孩童建设了第二特殊教育学校,来为他们提供整个连续的九年义务教育。

▲ 深圳市竹香学校(福田区)医教结合

福田区也建设了区级的针对自闭症孩童教育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和普通的学校不一样,它对自闭症孩童的认知和行为具有矫正能力。它一方面是学校,能让自闭症儿童接受知识教育;另一方面它又是医院,为自闭症孩童提供一个康复和医疗的服务。

在这样的环境下,自闭症儿童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他们未来就有了进一步融入社会的可能性。当然除了教育设施,其他的设施和公共服务也会为无障碍人群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在无障碍的话题里,出行是很重要的,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出行。它包括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方方面面的需求。同时,无障碍以前是从残障人士的需求出发展开的工作,但是从中受益的是我们社会里的每个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都会需要使用到这些无障碍的设施,无障碍城市的建设是在为适老化的社会做充分的准备。

我们每个人也能为无障碍城市添砖加瓦,把无障碍的观念从以前的固有观念转变过来,意识到这是一个社会共建的事情,这是我们无障碍城市走向最优解的很重要的一步。

谢谢大家!

- END -


文章和演讲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格致论道讲坛立场。

版权说明: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
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更多阅读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主办,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欢迎关注格致论道官网: self.org.cn,微信公众号: SELFtalks,微博: 格致论道。

格致论道讲坛
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