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深入总结国内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壁垒,并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目标思路、重点措施和政策建议,为“十五五”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德国:城乡等值化发展
德国通过实施城乡等值化发展战略,成功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德国政府注重空间规划,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发展规划,确保城乡资源的均衡配置。同时,德国通过土地整治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此外,德国还注重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德国的经验表明,城乡等值化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的有效途径,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日本:以城促乡、以工补农
日本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以城促乡、以工补农的策略。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城市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日本还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日本政府还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水平。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韩国:新村运动
政府通过发动农民参与村庄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新村运动不仅注重物质层面的建设,还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加强国民精神教育等措施,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面貌,还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浙江:城乡一体化发展
浙江省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浙江省注重规划引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实现城乡发展的有机衔接。同时,浙江省还注重产业联动,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此外,浙江省还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浙江省城乡融合发展。四川: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
四川省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推进。四川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农村发展能力。同时,四川省还注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配套等措施,提高城镇承载能力。这种协同推进的方式,既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发展繁荣,又推动了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当前,城乡之间的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动仍面临诸多障碍。一方面,城乡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体制机制壁垒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导致资本难以有效投入农村。此外,农村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技术引进和转化效率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高,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落后。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城乡差距更加明显。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况,不仅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方面,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层次较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之间的产业联动不够紧密,产业链延伸不够充分。这种产业协同发展不足的状况,不仅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释放,也影响了城市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十五五”时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共进。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发展。坚持规划引领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加强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要注重规划的统筹性和协调性,确保城乡规划的有机衔接和相互支撑。同时,要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能够落地实施并取得实效。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要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领域改革,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要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工作,提高农村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注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要注重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置和优质供给;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任务。要加强城乡产业联动和协作机制建设,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要注重引进和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等。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要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平等就业。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要完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措施;要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度并建立健全流转机制等;要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复垦工作力度并推动其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土地资源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完善交通网络
要加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并推动其向便捷化方向发展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城乡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高效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要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并提高其服务水平;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并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并推动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获得感等。培育特色产业
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特色产业发展方向;要加强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并推动其向高端化方向发展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并推动其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要加强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发展并推动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加强农村电商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并推动其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方向发展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要加强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建设并提高其民主管理能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要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并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要加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并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要加强农村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并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进程并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综上所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人口流动与融合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研引擎】
农业农村十五五规划、乡村振兴规划
咨询电话:15010366023
乡村运营的10大新趋势及案例
新加坡都市农业革命:建设未来农场的大胆计划
日本乡村更新运动:从“偏远乡村”到“绿色硅谷” 的乡村振兴"运营”之路
“人工智能AI+” 的应用场景盘点汇总
我院受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委托,开展《泗洪县“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规划》暨《“十五五”时期泗洪县推进高水平农业强县研究》项目初期调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