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研究》是智库“十五五规划专题系列”研究课题之一,仅做交流!
十五五规划研究31:
“十五五”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研究
一、引言
二、当前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技术装备短板
(一)智能化水平不足
现状
当前,我国设施农业的智能化水平较低,大部分设施仍依赖人工操作,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普及率不高。问题
技术落后:缺乏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和智能设备。 成本高昂:智能化设备价格昂贵,中小农户难以负担。
(二)装备可靠性不足
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装备普遍存在可靠性不足的问题,设备故障率较高,影响生产稳定性。问题
技术标准不统一:设备制造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售后服务不到位:设备维修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用户体验。
(三)标准化程度低
现状
当前,我国设施农业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设施农业在技术应用和管理上差异较大。问题
技术推广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推广体系。 管理效率低:设施农业的管理缺乏规范化流程。
(一)京津冀地区
1. 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规模: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早的区域之一,设施农业面积和产值均处于全国前列。 技术装备水平:京津冀地区在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较为先进,部分企业已实现智能化管理。 政策支持:京津冀地区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 优势与劣势
优势: 区域内科研机构和高校密集,技术创新能力强。 靠近京津等大城市市场,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劣势: 土地资源紧张,制约设施农业进一步扩张。 环境承载压力较大,部分区域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3. 发展潜力
发展方向: 推动设施农业与都市农业结合,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 加强智能化、绿色化技术的应用,提升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粤港澳大湾区
1. 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规模:粤港澳大湾区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特别是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形成了规模化设施农业基地。 技术装备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在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尤其是智能温室和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 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享有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地方政府积极推动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
2. 优势与劣势
优势: 经济发达,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 对外开放程度高,国际化程度较高。 劣势: 土地资源稀缺,设施农业用地成本较高。 农产品价格较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3. 发展潜力
发展方向: 发展高端设施农业,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 推动设施农业与国际贸易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三)长三角地区
1. 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规模: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区域之一,设施农业面积和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列。 技术装备水平:长三角地区在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尤其是温室大棚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应用较为广泛。 政策支持: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2. 优势与劣势
优势: 经济发达,市场需求旺盛。 农业产业链完善,上下游配套能力强。 劣势: 土地资源紧张,制约设施农业进一步扩张。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部分欠发达地区设施农业水平较低。
3. 发展潜力
发展方向: 推动设施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 加强区域协作,推动设施农业在欠发达地区的均衡发展。
(四)长江经济带
1. 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规模:长江经济带是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区域之一,尤其在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形成了规模化设施农业基地。 技术装备水平:长江经济带在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方面处于中上游水平,部分区域已开始应用智能化技术。 政策支持:长江经济带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地方政府积极推动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
2. 优势与劣势
优势: 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设施农业。 农业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 劣势: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部分欠发达地区设施农业水平较低。 环境承载压力较大,部分区域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3. 发展潜力
发展方向: 推动设施农业与生态保护结合,发展绿色农业。 加强区域协作,推动设施农业在欠发达地区的均衡发展。
(五)黄河流域
1. 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规模:黄河流域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尤其在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规模化设施农业基地。 技术装备水平:黄河流域在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方面处于中游水平,部分区域已开始应用智能化技术。 政策支持:黄河流域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地方政府积极推动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
2. 优势与劣势
优势: 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 农业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 劣势: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制约设施农业发展。 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智能化应用较少。
3. 发展潜力
发展方向: 推动节水型设施农业发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加强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提升智能化水平。
(六)西部地区
1. 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规模:西部地区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设施农业逐渐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装备水平:西部地区在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方面整体水平较低,但部分区域(如陕西杨凌示范区)已开始应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 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 优势与劣势
优势: 资源丰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适合发展设施农业。 市场潜力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劣势: 水资源短缺:西部地区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制约设施农业发展。 技术装备水平较低:部分地区设施农业仍以传统大棚为主,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不高。
3. 发展潜力
发展方向: 推动节水型设施农业发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加强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提升智能化水平。
(七)东北地区
1. 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规模:东北地区设施农业起步较早,但整体规模较小。黑龙江、辽宁等地的设施农业发展较为集中,主要以温室大棚为主。 技术装备水平:东北地区在设施农业技术装备方面整体水平较低,但部分区域(如辽宁沈阳)已开始应用智能化技术和设备。 政策支持:东北地区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 优势与劣势
优势: 土地资源丰富:东北地区拥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资源,适合发展规模化设施农业。 农业产业链完善:东北地区农业产业链较为完善,上下游配套能力强。 劣势: 气候条件恶劣: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设施农业的保温成本较高。 技术装备水平较低:部分地区设施农业仍以传统大棚为主,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不高。
3. 发展潜力
发展方向: 推动设施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 加强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提升智能化水平。
四、设施农业发展潜力与建设布局
(一)发展潜力
技术进步驱动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设施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将显著提升。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设施农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对设施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重点区域综合比较及展望
1. 综合比较
技术装备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在技术装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次之,黄河流域相对落后。 市场潜力: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市场需求旺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程度高,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市场潜力巨大但需进一步挖掘。 资源禀赋: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2. 未来展望
京津冀:推动设施农业与都市农业结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设施农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端设施农业,开拓国际市场。 长三角地区:推动设施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 长江经济带:推动设施农业与生态保护结合,发展绿色农业。 黄河流域:推动节水型设施农业发展,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三)建设布局
区域布局
东部沿海地区:依托发达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打造高端设施农业示范区。 中部地区:发挥粮食主产区的优势,发展规模化设施农业。 西部地区:结合特色农产品资源,发展特色设施农业。
核心区:重点发展智能化、高端化的设施农业项目。 辐射区:推广成熟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五、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突破关键技术装备
研发智能化设备
开发智能温控系统、自动灌溉系统等设备,提升设施农业的智能化水平。 推广机器人采摘、无人机巡检等先进技术。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提高设备制造水平。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提升用户体验。
(二)提升智能化水平
推广物联网技术
在设施农业中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 推动“互联网+设施农业”模式的应用。
建设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提供精准化管理服务。 推广移动终端应用,方便农户随时随地管理设施农业。
(三)加强标准化建设
制定技术标准
制定设施农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规范行业发展。 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的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管。 推动设施农业的认证和标识制度。
(四)推动绿色发展
推广节能技术
推广太阳能温室、地源热泵等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推行循环水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广有机种植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推动设施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政策建议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设施农业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 对中小农户购买智能化设备给予补贴。
推广设施农业贷款贴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农业投资。
开展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设施农业专业人才。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准入门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七、结论
农业农村十五五规划、乡村振兴规划
咨询电话:15010366023
日本乡村更新运动:从“偏远乡村”到“绿色硅谷” 的乡村振兴"运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