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农业规划研究38《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研究》

科技   2025-02-04 09:44   北京  
十五五农业规划研究38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研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新时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农业观念的突破,更是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深刻认识。
本文将从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如何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一、大农业观与大食物观的内涵与意义
(一)大农业观的内涵
大农业观是对传统农业观念的拓展与升级,其核心在于突破单一的种植业思维,将农业视为一个多功能、多领域的综合产业体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功能性:农业不仅是粮食生产的载体,还具有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例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田园综合体,可以将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多功能价值。
2. 多领域协同发展:大农业观强调农林牧渔并举,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产加销贯通,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3. 开放性与综合性:大农业观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地域限制,将农业产业链延伸至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二)大食物观的内涵
大食物观是对传统粮食安全观念的拓展,强调从更广泛的资源中获取食物,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食物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食物来源:除了传统的粮食作物,还包括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甚至包括微生物蛋白等新兴食物来源。
2. 资源高效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充分利用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资源,提高食物供给能力。
3. 可持续发展:在保障食物供给的同时,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三)大农业观与大食物观的意义
1. 保障粮食安全:通过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降低对单一粮食作物的依赖,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2. 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助力乡村振兴。
3. 推动农业现代化: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推动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迈进。
二、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2%,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以下问题:
1. 资源约束趋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土地资源有限,难以满足粮食需求的增长。
2. 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部分农产品供过于求,而高端、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
3. 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链条较短,产后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导致农业附加值较低。
4.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等领域,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5.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尽管农业产值不断提高,但农民收入增长相对滞后,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三、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一)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1. 优化种植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对传统粮食作物的过度依赖,增加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多样化种植。
2. 发展畜牧业与渔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高肉类、水产品的供给能力。
3. 开发森林与草原资源:充分利用林地、草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草畜经济,增加食物来源。
4. 推动设施农业发展:通过温室大棚、智能灌溉等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率。
(二)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1. 延长农业产业链:从种植、养殖延伸至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深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多样化产品的需求。
3. 构建供应链体系:通过冷链物流、电商平台等手段,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
(三)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1. 加大研发投入:在生物育种、智能农机、农业信息化等领域,加大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2.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通过示范推广,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
(四)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
1. 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田园综合体、农家乐等形式,将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增加农民收入。
2. 推动农工贸一体化: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形成“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销售市场”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3.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挖掘农业的文化价值,开发农业主题的文创产品,提升农业的文化附加值。
(五)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延伸等重点领域。
2. 优化金融支持政策:通过农业信贷担保、农业保险等方式,缓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 加强人才培养:通过职业培训、学历教育等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四、案例分析:湖南省的大农业观实践
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在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
1. 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湖南省充分利用山地、水域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以水稻、生猪、水产、茶叶等为主的优势产业。
2.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
3.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将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增加农民收入。
湖南省的经验表明,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可以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五、结语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等措施,可以有效破解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推动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
未来,我国农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农业农村十五五规划、乡村振兴规划

咨询电话:15010366023


“十五五”规划农业农村领域研究重点及方向(万字长文)
十五五规划研究: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下的“城乡融合”新特征
【十五五前期研究】城乡融合发展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十五五规划研究:嘉兴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
十五五规划研究:“十五五”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新闻联播:怎样谋划“十五五”?
十五五规划研究:农业农村服务行业发展研究
十五五规划研究,这个领域不容小觑
十五五专题研究:《县域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
十五五专题研究:《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十五五规划研究25:《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研究》
十五五规划研究27:《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研究》
十五五规划研究28:《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体系研究》
十五五规划研究29:《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研究》
十五五规划研究30:《涉农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乡村机制研究》

十五五规划研究31:《“十五五”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研究》
十五五规划专题研究32:《重点区域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全文


乡村运营的10大新趋势及案例

新加坡都市农业革命:建设未来农场的大胆计划

日本乡村更新运动:从“偏远乡村”到“绿色硅谷” 的乡村振兴"运营”之路

“人工智能AI+” 的应用场景盘点汇总


【研究报告】《未来产业系列白皮书丨合成生物篇》合生万物,重塑未来
【研究报告】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迁,2024 中国消费研究报告|以结构性改革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研究报告】全球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报告
【研究报告】我国农业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建议

【行研报告】 农业机械行业:全球万亿级市场;受益国内回暖、出口加速,格局集中
【研究报告】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白皮书2024
【研报】《中国灵芝产业消费大数据与产业发展分析报告(2024)》全文PPT
【研究报告】《县域乡村和现代农业园区存量资产盘活整合模式案例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案例研究

自然资源部: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文)
2024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年会观点总结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将在11个方面先行先试(附名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全文)
韩俊:“三农”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热点解读
【农研引擎】
我院受泗洪县农业农村局委托,开展《泗洪县“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规划》暨《“十五五”时期泗洪县推进高水平农业强县研究》项目初期调研工作。
有相关咨询工作,欢迎垂询15010366023
关注农研,了解更多
【中国农科院】2025年职业技能证书:农艺师、园艺师、农业管理师、农业经理人、宠物健康管理师报考指南!
农业农村规划项目申报
规划咨询微信:15010366023

农研引擎
农业农村规划、政企研究、咨询设计,智库型团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