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研究》是“十五五规划专题系列”研究课题之一,本人仅做“尝试性、非正式”课题研究,分享内容并非完整的成果,难免有失准确,仅作为一种思考框架和研究方式,供同仁参考。
如有缺漏纰缪,敬请指导!
十五五规划研究27: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研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扎实推进,我国家庭农场迎来了蓬勃发展。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形式,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成效,探讨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作用,并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提出健全家庭经营制度、全面提升家庭农场经营能力、引导家庭农场加强联合合作的任务措施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成效分析
1.1 规模与数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数量快速增长,质量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业农村部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达到391.4万个,比2015年增长了10倍。其中,山东省家庭农场数量最多,达到了51.7万个。全国县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近17万个,家庭农场的经营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的经营收入为30.5万元,净利润达到12.5万元,接近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1.2 产业结构与组织形式多样化
家庭农场经营范围逐步多元化,行业分布日益广泛。从粮经结合到种养结合,再到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家庭农场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展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数量最多,占家庭农场总量的66.7%;从事畜牧业的家庭农场占18%,其他还包括渔业、林业、农业服务业等。
1.3 品牌建设与认证取得成效
品牌建设是提升家庭农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7.7万个家庭农场拥有注册商标,22.5万个家庭农场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农产品质量认证。这些品牌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增强了消费者对家庭农场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二、家庭农场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作用
2.1 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家庭农场通过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这种经营模式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2.2 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安全追溯
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最佳组织形式之一,能够有效解决农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安全追溯等问题。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家庭农场能够确保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 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家庭农场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家庭农场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健全家庭经营制度
3.1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鼓励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2 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中央和地方应继续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家庭农场改善生产条件、应用先进技术、提升规模化经营能力等。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措施,降低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
3.3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专门的《家庭农场法》,从法律层面明确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认定标准、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等。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家庭农场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农场规范健康发展。
四、全面提升家庭农场经营能力
4.1 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推动家庭农场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家庭农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和销售渠道。
4.2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引导家庭农场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提升家庭农场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科技素养和管理水平。
4.3 拓展产业链条与附加值
鼓励家庭农场向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产业链后端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和附加值。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收入和盈利能力。
五、引导家庭农场加强联合合作的任务措施
5.1 建立家庭农场联合组织
引导家庭农场通过成立合作社、联合社等组织形式,加强联合与合作。通过联合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提高家庭农场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5.2 拓展合作领域与模式
鼓励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订单农业、技术合作、金融服务等方式,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衔接和协同发展。同时,探索建立“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等新型合作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进程。
5.3 加强联合组织的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家庭农场联合组织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确保联合组织的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通过制定联合组织章程、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等措施,提高联合组织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六、相关政策建议
6.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中央和地方应继续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家庭农场改善生产条件、提升经营能力、拓展产业链条等方面。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措施,降低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
6.2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家庭农场金融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流程、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与家庭农场联合授信,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
6.3 加强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
加强家庭农场主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通过组织培训班、开展现场教学、提供在线学习资源等方式,为家庭农场主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服务。同时,鼓励家庭农场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等活动,提升职业地位和荣誉感。
6.4 强化社会化服务支持
建立健全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为家庭农场提供产业指导、技术服务、市场信息、风险评估等多元化服务。同时,鼓励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结论
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家庭经营制度、提升家庭农场经营能力、加强联合合作和政策支持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我国家庭农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未来应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农研引擎】
日本乡村更新运动:从“偏远乡村”到“绿色硅谷” 的乡村振兴"运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