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 | 张晓明:文化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数字化挑战

学术   2024-11-07 19:50   北京  

↑ 点击上方“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关注我们


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和金融科技50人论坛学术指导、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支持、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新时代文化经济发展与研究座谈会暨《文化经济前沿课》新书发布” 在京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明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晓明


张晓明围绕文化经济学的对象范围、研究起点、体系建设等问题展开分享。


一,就我自己的研究经历而言,最早涉及与文化经济学有关的研究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知识经济的相关研究是文化经济学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国际上有很多专业经济学家参加讨论,涉及到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直到目前这些讨论还不过时。当时国内曾翻译出版了一批书,很有价值。然后就是1999年配合中宣部集团化改革文件出台委托我们做的国际传媒研究,涉及到全球范围由于数字技术发展导致的媒体融合的进展。此项研究直接导向今天的数字文化产业有关基本议题。最后就是关于国际文化贸易研究,涉及加入WTO中国文化会遇到的挑战以及需要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此项研究直接导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和《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的编撰。经过20多年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蓝皮书》的编撰,文化经济学现在成为我们应该也必须去努力完成的任务。


第二,文化经济学研究需要明确的对象范围。我国目前对于文化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对象范围仍不够清晰。近10多年来,我们已经翻译了《文化艺术经济学手册》(金斯伯格和索罗斯比编)、《文化经济学手册》(露丝.陶斯等编)等多部文化经济学工具书,可以看出虽然国际经济理论界依然在做文化艺术分行业的经济分析,仍然没有建立起文化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于文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还是比较明确一致的:文化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研究分支。而中国的研究于此不同。国内文化经济学研究近年多了起来,但多从文化语境上谈经济学,使其变成了一个人文经济学问题,而不是从经济学语境下谈文化,像国外那样将文化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我看来,文化经济学应该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化艺术各行业的经济运行规律,而不是相反。当然,也不能仅仅将文化经济学看作经济学方法在文化领域中的应用,忽视了文化领域对经济研究的诸多挑战,例如数字文化的冲击等。


第三,要明确文化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我的推论是这样的:首先,文化经济学研究的文化艺术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而文化产品区别于一般产品的特点是承载了“意义”。消费者消费文化产品就是消费其中包含的“意义”,就像买书是买内容而非纸张。其次,意义是通过符号与文本表现的,文字、图像、音乐都是表达意义的“文本”形式,这些符号与文本构成了文化产品的价值主体。第三,文化产品作为商品也包含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其使用价值里包含有功能性价值和表现性价值,而符号与文本构成了产品“使用价值”中的“表现性价值”,与“功能性价值”构成了分析文化产品经济规律的基本矛盾和逻辑起点,将二者作为文化在商品使用价值层面的基本内容确立下来,有利于为文化经济学研究的体系化。


第四,文化经济学的体系建设模式。符号和文本作为文化意义的载体,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与基础,而艺术家可商业化的创意思想创造则是文化经济学的体系化的起点。由此出发,思罗斯比提出了“同心圆模式”,将文化产业概括为三个圈层:核心层是由意义文本,包括文字、音乐、图像等由人直接创造的、“传统意义上的创意艺术”构成;第二层是核心圈的扩展,将文化符号变为有物理形态的产品,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品”,例如书籍、影视、演出等;第三层是为相关产业提供附加值的产业,如旅游业和建筑服务业等。文化产业同心圆模式与经济学“成本弊病”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都依循传统经济学逻辑。比如演艺这样的“核心圈”行业“劳动密集度”高,难以提高生产力,成本弊病程度就高;而越是外圈“资本密集程度”越高,成本弊病程度就越低。于是,我们可以按照“创意含量”和“技术含量”所占比例将文化产业诸行业进行排列,形成系统分析框架。


第五,数字化的变革和数字文化经济学的挑战。数字技术已经引发了人类文明自从洞穴壁画以来的根本性变化,即文本和符号脱离传统固定的“物理空间”,完成了“脱物化”。这一前所未有的大变化,由此改变了文化的整体形态,也向文化经济学提出一系列挑战:首先是经济学的“总问题”变了,从解决“稀缺性”转向面向“丰裕性”。其次是经济学的“总规律”变了,需要研究“零边际成本”条件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第三是市场环境变了,出现了“平台”这个新的“市场组织者”。第四是治理形式面对“原始创新”,需要审慎监管和“科技向善”。


总之,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文化经济学体系应该从传统经济学向所谓的演化经济学体系转型,文化经济学也需要一种新的综合,比如,经济学与符号学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在传统经济学面对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打碎重构下,文化经济学正处于变革的转折点。





书 名:《文化经济前沿课》

主 编:金巍、杨涛

页 数:264

字 数:190千字

定 价:46元

书 号:978-7-5115-8384-0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简介:本书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和人民日报出版社共同策划推出,邀请到十几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联合编写,从文化经济的经济理论、产业形态、政策研究等三个方面提供了12讲精华内容,涵盖了文化经济研究的主要问题,既有基础理论解读,也有前沿问题观察,能够为相关部门广大干部、研究者以及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化经济前沿课》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非营利性高端金融智库。研究院旨在全面服务于国家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着重服务于北京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各项重要任务,打造首都地区金融智库协调发展平台,有效聚合中央、北京、在京高校及社会金融智库,取长补短、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更好地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服务。同时也致力于为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提供应用性咨询服务,并为经济金融人才提供多层次、标准化或定制型的教育培训服务,努力为现代化金融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声明

本公众号独家文章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文章标题文字和内文文字(包含文末责任编辑)禁止二改!否则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谢谢理解和配合。

请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
全面服务于国家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着重服务于北京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各项重要任务,打造首都地区金融智库协调发展平台,同时致力于为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提供应用性咨询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