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儿童过敏性鼻炎
-健康有约-
在耳鼻咽喉科,常常有家长表现出这样的困扰:孩子总是揉鼻子、搓眼睛,反复清嗓子,睡觉打呼噜,经常流鼻血……这些表现可能与一项常见疾病——过敏性鼻炎有关。
什么是过敏性鼻炎,有哪些表现
过敏性鼻炎,医学词语是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这是一组症候群,表现为接触变应原(也称过敏原)后,出现阵发性的流鼻涕、鼻塞、打喷嚏、鼻部发痒,咳嗽,还可导致眼、耳和腭部瘙痒,长期可能导致孩子烦躁、易怒。
鼻部过敏的表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鼻部发痒、鼻出血。
眼部过敏的表现:眼痒、眼睛充血,可能是合并过敏性结膜炎。
咽部过敏的表现:反复清嗓子或咳嗽,多是鼻涕或炎症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的。
耳朵、腭部和鼻子是连着的,所以还可能出现耳朵痒、反复挖耳朵等情况。
此外,晚上鼻塞还会导致孩子吸入氧气不足、睡眠不好,白天精神欠佳、易疲劳。
发病年龄和季节
多发生于2 岁以上孩子,但近年来,2 岁以下孩子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逐渐提高。我国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约为7.83%-20.42%,以城市儿童为主。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需要反复接触过敏原。如果对花粉过敏,孩子出现鼻炎症状一般在春夏季;如果对豚草过敏,孩子的鼻炎症状多发生在秋季。这些与季节相关的鼻炎被称为季节性鼻炎,在我国北方地区较为多见。如果孩子对室内变应原(动物毛屑、尘螨、蟑螂、霉菌等)过敏,常年都有鼻炎表现,则为常年性鼻炎,在我国南方地区更为常见。
怎样判断症状轻重
过敏性鼻炎分为轻度和中、重度。
轻度过敏性鼻炎:症状轻微,对生活质量(睡眠、日常生活、学习)未产生明显影响。
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症状较重,对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如果鼻炎症状每周发作超过4天,且持续4周以上,则为持续性过敏性鼻炎;达不到这个条件,则为间歇性过敏性鼻炎。
如何查找过敏原
目前常用且可信度高的方法有两种:皮肤点刺实验和抽血查IgE抗体。
皮肤点刺实验:效果较好,显示结果快,20 分钟就能出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该实验会受到抗过敏药物的干扰,需要停药1周后检测;如果孩子处于急性过敏期,则可能会对不过敏的物质显示出过敏表现;该实验还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因此,一定要在医院里,在专业医生的监护下操作。由于实验需要扎好多针,孩子可能会抗拒,因此不建议5岁以下孩子做。排除以上干扰因素后,如果实验结果是阳性,提示过敏,需要避开过敏原。
抽血查 IgE 抗体:其优势是不受药物影响,随时可以查;只需一次采血,减轻孩子痛苦。如果检测出阳性,则尽量避开过敏原。如果没有检测出过敏物,可能有几点原因:一是过敏物不在检查范围;二是过敏局限在鼻腔部分,没有到达全身范围;三是孩子的症状虽然和过敏性鼻炎相似,但实际上不是过敏性鼻炎,而是对冷空气等比较敏感。
治疗方案
避开过敏原
这是治疗该疾病的根本方法。如果考虑室内过敏原,需要做好床铺除螨、家具除霉菌、去除动物毛屑等工作。单纯依靠暴晒、紫外线、高温杀灭等方法不能彻底去除螨虫,螨虫尸体和排泄物也会导致过敏,因此一定要清除干净,可使用除螨仪。家中要及时除霉,湿度保持在 60% 以下,防止厨房、卫生间等处的木制家具受潮。如果孩子对动物毛屑过敏,建议家中不养宠物。如果孩子是季节性过敏,注意在相应季节避免接触草木花粉,尽量减少外出,或者外出时戴好口罩和防护眼镜,也可以使用鼻腔喷剂。
鼻腔清洗
鼻腔清洗非常重要,不仅能把过敏原冲走,减轻过敏反应,还能把鼻涕冲走,缓解孩子鼻塞,降低不适感。此外,鼻腔清洗干净后,再使用鼻喷药物时,没有鼻涕挡着,效果更好。
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
鼻部糖皮质激素(首选):推荐使用第二代鼻部糖皮质激素,全身性副作用更小。儿童可用的有糠酸莫米松、糠酸氟替卡松和丙酸氟替卡松,前两种 2 岁以上儿童可用,后者 4岁以上儿童可用。多数 30分钟起效,严重的可能需要几天或几周才起效。
鼻喷抗组胺药:起效比激素快,约 15 分钟见效,其中氮卓斯汀可用在 5 岁以上儿童,每日 1-2 次使用,为液体喷剂,使用方法同激素喷剂。过敏性鼻炎发作时,使用该药物至少2周。
鼻喷羟甲唑啉:可局部减轻炎症所致的充血,缓解局部充血、水肿,缓解过敏引起的反复鼻腔出血。使用不能超过 7 天,因为药物有反弹作用,使用过多可能导致充血更严重。
🔹全身用药或联合用药
口服抗组胺药:过敏性鼻炎有时仅表现为打喷嚏和鼻痒,如果家长拒绝激素治疗,可以选用抗组胺药控制,因为打喷嚏和鼻痒主要是组胺导致的。口服抗组胺药推荐使用二代,如西替利嗪(6月龄以上可使用)或者氯雷他定糖浆(2岁以上可使用),使用疗程不少于2周。
孟鲁司特钠:在组织充血、水肿方面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对于止痒、减少喷嚏效果稍弱。该药物还能减少其他部位(气管黏膜、眼结膜)的充血水肿,因此可以缓解过敏性结膜炎、哮喘。合并哮喘、过敏性结膜炎时,可以使用鼻喷激素+孟鲁司特钠。如果拒绝使用激素,则可以使用口服抗组胺药+孟鲁司特钠。该药物晚上睡觉前使用,疗程至少1月。
图文编辑/曾亚玲
图片/视觉中国
⊙文章原载于《幼儿教育·父母孩子》2024年第6期;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