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妈妈:我家孩子不喜欢写字,一个“大”字还没写好就喊累。
浩宁爸爸:浩宁也是,大班了,只会写简单的“上、下、口”。
九思爸爸:九思经常画一些我看不懂的符号,说这是他写的字。
安宇妈妈:我给安宇示范了很多次握笔姿势,但他还是握不好笔、写不好字。
子琦妈妈:为了写字,我特意给子琦买了铅笔和田字格本,她总是写出格。
在未接受正式书写教育之前,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够通过图画、符号和类似文字等形式进行“书写”。儿童早期书写,不仅直接影响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还关乎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与适应能力发展。然而,部分家长对儿童早期书写存在一些认识与实践误区,导致孩子产生消极的书写体验。
误区1:“书写形式”窄化为汉字仿写
部分家长容易将儿童早期书写的形式等同于汉字仿写。然而,由于汉字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儿童精细动作能力的限制,儿童在汉字仿写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累、久、难、担心写错等消极体验,逐渐丧失书写兴趣和意愿,在尚未进入正式书写的阶段就开始厌倦书写。如案例中的西西一个“大”字没写好就喊累,不喜欢写字。
策略:以图代字
家长要对儿童早期书写的形式有一定认知,早期书写既不等同于汉字的提前学习,也不完全等同于汉字仿写。除汉字仿写这一书写形式外,涂鸦、以图代字、同音字代替、自创汉字等都属于儿童早期书写的范畴。
以图代字是指学前儿童为了弥补汉字书写能力不足而采用的书写策略,通过借助植物、动物、玩具、生活用品等熟悉事物的图形来代替不会书写的汉字,进而帮助自己进行书面表达。如儿童运用以图代字的方式表达“用什么方式可以交到朋友”这句话时是这样写的:游泳是儿童已经掌握的体育运动,他用“游泳”图案表示汉字“用”;钥匙是儿童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生活事物,他用“钥匙”图案表示汉字“式”;用正方形表示汉字“方”;用数字“1”表示汉字“以”;用“柚子”图案表示汉字“友”。
误区2:“书写工具”限定为铅笔
有些家长可能会将儿童早期书写的工具窄化为铅笔。但是铅笔的笔芯较细,对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要求较高,容易使儿童在早期书写过程中产生抗拒、畏难心理。此外,铅笔这一词汇通常与“小学”“学习”等内容伴随出现,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降低书写兴趣。
策略:多样化的书写工具
对于早期书写阶段的孩子来说,多样化的书写工具适合精细动作发展尚不完善的孩子,会让孩子觉得有趣、好玩,使孩子愿意书写、乐于书写。从儿童的视角来看,他们并不认为在有铅笔的情况下才能书写,彩笔、马克笔、手指、树枝、石块、吸管、图形印章等工具都可以是书写工具。
图形印章适用于年龄较小、绘画能力较弱的孩子,他们可以借助图形印章表达一些简单的书面意思,初步感受和体验书面表达的乐趣。孩子只要戳盖印章即可自由地进行书面表达。比如,可以用“太阳”印章表示“白天”,用“月亮”印章表示“晚上”。当父母提供足够数量的图形印章,孩子便可实现更为丰富的书面表达。
误区3:“书写载体”局限于纸张
案例中的子琦妈妈让孩子在田字格中书写,但写字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早期书写与正式书写不同,儿童的书写载体不必局限于纸张。
策略:书写载体多元化
在儿童早期书写的过程中,书写载体可以是多元的。除了纸张,孩子还可以借助地面、墙面、树叶、石头、布料等载体完成早期书写。形式多样的书写载体,可以增加书写的趣味性。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纸张上书写,父母也不必一开始就让孩子在田字格内进行汉字仿写,可以先提供较大的纸张(如绘画本),随着孩子精细动作能力的不断发展,再逐步过渡到田字格、小长条等。
相信儿童的书写潜力
对于儿童早期书写,重要的是对孩子书写潜力的挖掘与认可。虽然孩子仅能书写少量简单的汉字,但这并不会限制孩子书面表达的自由。孩子是富有智慧并具有创造性的,他们会借助除汉字以外的其他书写符号来实现书面表达。因此,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书写潜力,不必刻意要求孩子过早开始书写,也不需要进行书写汉字的机械化训练。
与儿童生活相结合
儿童的生活经验为早期书写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如果没有生活经验的依托,那么儿童早期书写便是“无米之炊”。家长要鼓励孩子将生活与早期书写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以早期书写的方式记录、表达与留存。如阅读绘本故事时,引导孩子续编、改编,并以适宜的书写形式记录下来;周末游玩、假期结束后,鼓励孩子以适宜的书写形式将见到的人、去过的地方、发生的事记录下来,还可以讲述给好朋友听。
增强鼓励式评价
对于孩子的早期书写作品,父母不应以“能不能看懂”“对不对”“像不像”等来评价,如案例中九思爸爸说孩子经常画一些他看不懂的符号。事实上,孩子只要能够将书面作品的意思表达出来即可。父母可以借助口头语言对孩子的早期书写作品进行肯定与互动,如主动询问“你写的是什么,想表达什么意思”;还可以借助身体语言进行鼓励,如运用竖大拇指、欣赏的眼神、赞赏的微笑、肯定性的点头等给予孩子正向回应。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表达对孩子早期书写作品的认可,如运用留言条、书信、家庭公约等方式与孩子进行书面互动,以孩子的书写形式和他进行平等互动,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进一步激发孩子的书写意愿与兴趣。
图文编辑/曾亚玲
图片/视觉中国
⊙文章原载于《幼儿教育·父母孩子》2024年第7、8合刊;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