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不如疏:
帮助幼儿积极使用电子媒体
在数字化时代,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媒体设备已经成为家中“常客”,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形成一股可能改变世界的数字洪流。在这股数字洪流面前,家长要充分认识电子媒体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引导幼儿合理使用电子媒体。
过度使用电子媒体的负面影响
过度使用是指由于使用时间过长,导致个体生活、工作受损。过度使用电子媒体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长时间看电子屏,导致孩子视力受损,身体免疫力下降;过度专注于色彩丰富的电子屏幕,孩子逐渐对静态的读物失去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繁杂的媒体内容,减少了对孩子语言刺激的良性环境和亲子间的交流,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
爸爸妈妈这样做
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案例:琪琪妈妈认为电子媒体会伤害孩子的视力,禁止孩子接触电子媒体。而爷爷奶奶却疼爱孙女,对琪琪想看电视、玩手机的行为尽量满足,只要孙女开心就好。于是,琪琪一到假期就吵着要去爷爷奶奶家。
允许孩子适当使用电子媒体是一个合理的选择。有研究表明,不稳定的家庭关系和家人间不一致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琪琪的家庭中,由于家庭成员之间未能达成一致的教养观念,导致琪琪处于混乱的教养环境。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人之间应当对彼此不一致的教养观念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努力达成“孩子可以适当使用电子媒体,但是要建立在监督的基础上”的共识。
严把内容关,与孩子共同使用电子媒体
案例:在家里,阳阳经常自己选择想看的动画片。近期,幼儿园老师向阳阳妈妈反映,阳阳在游戏时总是攻击其他小朋友,嘴里还经常喊着“把你压成肉饼”。阳阳妈妈觉得这句话很熟悉,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动画片里大反派的口头禅嘛。
数字化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产生,良莠不齐。家长不能放任还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孩子自行选择电子媒体内容,而是要帮助孩子筛选出健康、安全的内容。另外,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使用电子媒体。通过与孩子一同观看动画片、使用学习软件,家长不但可以随时了解孩子观看的内容,还可以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他识别正确与错误的做法,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自律而非他律
案例:浩宁沉迷于看动画片,只要妈妈不注意,他就会自己打开平板电脑播放动画片。妈妈经常提醒他不能长时间看,浩宁每次都说好,但从不执行,无奈之下,妈妈只能藏起家里的电子产品。
现代社会,家长无法让孩子与电子设备绝对隔绝。如果一刀切地禁止,孩子往往会把电子媒体当作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事物,从而想方设法去接近,导致无节制地使用电子媒体。家长可以给孩子合理的使用权利,鼓励他自我管理使用电子媒体的时间,同时做好支持和监督。
由于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因此家长有必要限制幼儿使用电子媒体的时间和空间。在时间上:每天不得超过 1小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15分钟,两种电子媒体使用必须间隔 2 小时以上。在场合上:就餐时不可以使用电子媒体,卧室不可以摆放电子媒体设备,睡前 1 小时不可以使用电子媒体,走路或者乘坐交通工具时禁止使用电子媒体,与家人或朋友游戏时不可以使用电子媒体等。
如果孩子违反了这些共同制定的规定,家长要有所惩罚,如剥夺孩子在特定时间里使用电子媒体的权利。这种“负惩罚”(指在错误行为出现时,通过撤除孩子喜欢的刺激,降低这种错误行为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很好的自律训练,可以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减少“二手屏幕暴露”时间
案例:妈妈给罗罗制定了每天电子媒体使用不超过20分钟的规定,但是家中的其他成员却离不开它们,比如妈妈每天要看 3 集电视剧,爸爸每晚要看体育比赛。罗罗经常在夜里惊醒,幼儿园老师也反映罗罗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0-2 岁儿童不宜接触任何形式的屏幕暴露”。屏幕暴露指的是孩子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开启着的电子屏幕或者电子设备。罗罗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是间接地受到了这些电子媒体的影响,即为“二手屏幕暴露”。这些处于工作状态的电子屏幕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干扰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罗罗由于长时间处于“二手屏幕暴露”的环境空间,导致半夜惊醒、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家庭中不仅要管理孩子的电子媒体使用时间,更要管理好家长的使用时间,为孩子营造一个避免“二手屏幕暴露”的生活空间。
图文编辑/曾亚玲
图片/视觉中国
⊙文章原载于《幼儿教育·父母孩子》2023年第10期;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