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SRI编者按:2023年的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巨潮澎湃、百舸争流。在不计其数的新老储能企业玩家中,头顶各种光环的海博思创格外引人注目。在无数人眼中,海博思创靓丽的市场业绩、翘楚的技术硬实力、通达的行业软实力都很难有人与之匹敌,因此其上市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事。然而,故事线并未如大家预想的那样平滑,反倒是多出了不少跌宕起伏的桥段。
海博思创的IPO走得不太顺畅的行业背景之一是:近两三年来,大量逐利的资本锚定“新型储能”的概念,凶猛地涌向这片全新的产业领地,疯狂造富的冲动给新型储能产业的健康永续发展埋下了诸多显而易见的陷阱。或许,监管层也洞察到了这个乱象,于是收紧了新型储能企业上市的要求。连海博思创这样的明星企业也遭遇挫折,更遑论势单力薄的新玩家?一时间,大潮消退,投机者们纷纷主动退场。
新型储能产业迄今依然备受政策驱动,行业的冷暖与其中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互为掣肘。不难看到,在收紧的资本市场门口徘徊逡巡的知名企业,不止是海博思创,还有西安奇点和厦门海辰——据比较靠谱的知情人士讲,后面二者的一些股东,因为看不到公司如期上市的希望,今年一直在寻求各种途径,试图甩手自己持有的公司股份。从这个角度看,关心海博思创这次能不能顺利闯关的,不仅仅是海博思创,还有更多同样渴望解套的“老钱”和“热钱”。
储能领域的佼佼者海博思创,其IPO进程再次牵动市场的神经。
根据上交所的最新公告,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4年10月17日对海博思创的首发事项进行审议。目前,海博思创科创板IPO审核状态为“已问询”。这意味着,海博思创再次距离资本市场的大门迈进了一步。
公开信息显示,海博思创拟在科创板募资78,284.16万元,用于年产2GWh储能系统生产建设项目、储能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数字智能化实验室建设项目、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众所周知的是,自2023年6月20日正式向上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以来,海博思创的IPO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公司经历了交易所两轮问询,包括产品技术、市场竞争、客户稳定性、收入确认、电芯采购、成本与毛利率、子公司及关联交易等多个方面。
显然,这些问询不仅反映了监管层对海博思创经营状况的审慎态度,也确实暴露了该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
所以,即将到来的这个10月17日,对于海博思创来说,无疑是一场新的大考。
业绩辉煌
但毛利率持续下滑
自2023年6月20日正式向上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以来,海博思创就一直在为登陆科创板努力。在两轮问询中,上交所对公司业务模式、财务状况、技术实力、市场竞争力、关联交易、毛利率下滑等问题不断质疑。
据最新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3.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9.76亿元,净利润也从亏损状态扭亏为盈,实现了161倍的增长。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业绩背后,毛利率的持续下滑却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海博思创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21.41%、20.49%、20.79%和17.06%,其中储能系统产品的毛利率更是从36.70%一路下滑至17.29%。公司对此解释为电芯采购与储能系统销售之间存在时间错位,但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打消市场的疑虑。毛利率的下滑不仅反映了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暴露了公司在成本控制和定价策略上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至2022年,海博思创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0%、6.68%、3.58%,研发投入占比也在连年下降,而同期可比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均值分别为5.3%、5.68%、5.02%。
双重风险
客户集中+供应商依赖
除了毛利率下滑风险外,海博思创还面临着客户集中度和供应商依赖度高的双重风险。作为一家专注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海博思创客户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领域。
递交招股说明书后,海博思创最被业内关注的就是其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尤其是其与第一大客户新源智储的往来情况。
根据材料,2020年-2023年,海博思创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金额分别为1.89亿元、6.55亿元、21.98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50.88%、78.16%、83.70%。在同行业中的占比可以说是居于高位。
不仅如此,公司关联交易占比高也一直被业内关注。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海博思创向关联方销售的金额分别为2045.22万元、20290.61万元、80386.27万元和50,630.5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52%、24.22%、30.61%和17.10%。
同时,海博思创在电芯采购方面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度也较高。供应商高度集中一直是交易所问询中的主要问题。招股说明书中显示,2020年至2022年,宁德时代采购量分别为245.62MWh、88.37MWh及6.07MWh,占比分别为54.57%、60.57%和80.97%。粗略测算,报告期内公司向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采购量总计340.06MWh,金额高达为36.3亿元。
一旦该供应商出现供货问题或价格上涨等情况,公司的生产和成本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这种供应商依赖不仅增加了公司的供应链风险,也限制了公司在采购策略上的灵活性和议价能力。
曾遭高额未决诉讼
“定时炸弹”解除了吗?
在海博思创的IPO审核过程中,未决诉讼问题引发了上交所的重点关注,特别是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诉讼。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就提出了“公司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的质疑。
根据海博思创的招股说明书,三项未决诉讼分别是:一是中裕酒店案,涉诉金额4955.05万元,起因是公司提供的储能系统引发火灾;二是门源鑫通合同纠纷案,涉诉金额换50辆中通牌客车并承担鉴定费27万元及案件受理费0.44万元,起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三是长江客运公司诉襄阳明途案,涉诉金额43.59万元。
三个案件中,中裕酒店案由于涉及主业并且涉诉金额较大最为业内关注。针对该案件,海博思创回复称,相关火灾事故并非发行人交付的设备质量问题导致,公司提供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不存在重大缺陷。此外,公司还指出,目前案件仍在一审审理中,并且指出赔偿额49440469.25元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尽管海博思创对未决诉讼和产品质量问题进行了回复,但这些诉讼仍可能对公司的IPO进程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可能给投资者带来风险预期,影响公司的市场估值;另一方面,如果诉讼结果对公司不利,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市场质疑和信任危机。
前行之路:多重隐忧待解
海博思创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443.25万股,拟募集资金为7.83亿元。用于年产2GWh储能系统生产建设项目、储能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数字智能化实验室建设项目、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在上会前夕,业内对于海博思创未来的技术创新能力、供应链风险、客户稳定性和成本控制能力仍然表示担忧。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海博思创能否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此前数据显示,公司的研发投入在不断下降。如果公司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足或者方向选择错误,很可能会被竞争对手超越甚至淘汰。
此外,公司在电芯采购方面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过高可能引发供应链风险。一旦该供应商出现供货问题或者价格上涨等情况,其生产和成本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不仅如此,客户稳定性如何保障也是引发市场担忧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海博思创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市场需求虽然广阔但竞争也异常激烈。如果公司在客户关系维护和市场拓展方面出现失误,很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一些投资者对于公司能否化解成本压力也表示担忧。随着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储能行业的很多公司都开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如果海博思创无法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很可能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近年来,海博思创在共享储能电站、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等多个场景实现了产业化和商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截至2023年3月末,海博思创以储能设备提供商的角色已完成和正在参与多个大型储能项目,其中包括4个单体超500MWh的大型储能项目、数十个单体超200MWh的储能项目,应用场景涵盖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光伏电站项目和风力发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