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绝好心态:生活,不就是做实验嘛

百科   2024-06-09 20:25   江苏  
周四下午六点多,收到了江苏公安厅的短信,温馨提醒高考将至,谨防各类高考诈骗。一下子才意识到,原来又是一年高考时。

10多年后,再提起高考,真的觉得那不过是和睡觉吃饭一样重要但却普通的事情,根本没有严重到会决定自己的一生。但追溯到面临高考的那一刻,或是自发,或被引导,深信不疑,高考就是魔法,总能决定点人生走向。

就像我常说的,没有什么单一事件是救命稻草,同样,也没有什么单一事件可以直接决定人生走向

每个人的一生,究其本质,都是无数选择叠加堆砌的结果,只不过,随着每个人在同一阶段单个选择的不同,或限制或扩大我们未来可能有的选项,久而久之,质的不同就会产生。

往回看,高考虽然重要,但绝没有严重到可以决定人生的程度,它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不得不参与的一种体验。如果让我带着现有的认知穿越回高考,我一定会充分体验,好好享受,毕竟人生,可不就是体验,生活,可不就是做实验。

1 我做饭,就是做实验

“做实验”这个词,最初是智利同事用来形容我做饭这件事的,因为不太会做饭的我,做起饭来在食材搭配、烹饪方式以及最终成果方面都会有点不同寻常,或者叫不堪入目吧。比如,三文鱼会被做得像鸡腿,茄子会用来煮汤,煎鸡蛋从来没有能吃的。

所以,一旦我要做饭,大家都会劝我别做实验浪费食材

在没听到同事用“做实验”形容我做饭前,我对做饭很排斥,因为从备菜、做饭再到清洗,真的很浪费时间,有时候一根一根地洗绿叶菜会洗到我腰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做的东西真的难以下咽,不是忘了放油,就是忘了放盐,要么就是黑胡椒多了。

在巴西和阿根廷,我从不做饭,因为这两个国家的饮食比较符合我的需求。但在智利这个美食荒漠,为了保证营养的均衡,每周还是需要亲自煮两三次蔬菜汤的。

脑海中植入了做饭就是做实验这个意识后,做饭似乎就没那么无趣了。既然说了是做实验,我就会穷极想象力,把各种风马牛不相及的食材混合在一起,然后再用各种不相搭的烹饪方式处理,最后再一次次体验世间稀有的各种黑暗料理。

最喜欢的晚餐

这种做实验的心态,既让我保留了对做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又让我对做饭保持开放和松弛的心态,周末无聊时就会在这种心态下,霍霍食材。最终在4月离开智利前,终于探索出了符合我的营养要求,又能跟得上我厨艺水平的早餐和晚餐。

2 生活,也是做实验

在这种“做实验”心态影响下,从23年开始,我把生活中更多的元素和事项都当成了实验来做。

23年8月下旬,连着两周高强度的工作后,身心俱疲,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鬼使神差地开始把“做实验”这个心态带入了我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中。

我曾经是个极度时间控,喜欢也享受完全掌控自己的每分每秒,所以我的作息一直有严格规划,并且我也会尽一切力量排除外界对这种规划执行的干扰。但,长期出差住酒店的我 ,根本无法规避酒店其他住客的干扰,经常半夜或凌晨被吵得无法入睡。

刚开始,我还是特别执著地执行自己的时间表,但酒店住客频繁地半夜入住凌晨离开,我无法改变,并且让我在原有的时间节奏里越来越累。

突然有一天,我萌生了做回婴儿的想法,困了就睡,饿了就吃,完全听从身体和内心的声音。下班回到酒店,倒头就睡,半夜被吵醒,索性就起来看书,或去楼顶吹风,欣赏半夜的圣保罗。

圣保罗夜景

回国前在智利的最后俩月,睡眠差到经常凌晨2、3点被楼上吵醒,一开始真的是恼火到半夜在床上打滚。但越生气,越无法再次入睡,越无法再次入睡,越焦虑,直到闹钟响起,困意来袭。

智利凌晨甜品时刻

被吵醒的次数多了,也就不再打滚了。心里默数一百下,睡不着就直接起来读书,《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和《穷查理宝典》这两本书,大多都是在无法入眠的夜里读完的。有时候醒来肚子饿了,就做个三明治,或吃根蛋白棒。兴致好的时候,还会到圣地亚哥凌晨三点的马路上晃一晃。

凌晨3点半的圣地亚哥

3 认真,我还真就输了

最近在家休假,很难不想起以前休假的日常,以及第一份工作中的诸多感慨。

回看17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愿意用煎熬来形容,用失败来界定。煎熬并不是说工作有多么复杂困难,失败也不是说我做得有多么糟糕,而是整个人的状态不美丽。

可能因为没有专业的直系领导,可能因为琐碎的工作不太用脑,也可能因为部门同事的不可理喻,最关键的还是,我的心态太过认真和严肃,完全不知道,生活,其实就是做实验。

总听人说,认真,你就输了。以前不信,现在回想,有点道理。

当我们对工作抱着既定的设想、期待,甚至结论,去参与、去体验、去证实/证伪,无形中就给自己还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下了预判。但事实是,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都无法掌控,又如何掌控其他的人和事呢。

2018年,当Celia在电话里毫无礼貌地冲我怒吼、冷嘲、热讽,以及下达各种莫名其妙的命令时,我确实生气抓狂到极致。也因为她的存在,当年我的邮箱里躺着从2018年10月到12月间无数封应激状态写下的辞职信。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带着做实验的心态重回第一份工作的话,先离开的可能不是我。

因为,现在的我,可以理性地接受,工作和生活中,就是会有很拙劣的人的存在,就是会有很恶心的事情发生,就是会有很不公的评价来袭。没关系,不习惯我的温顺模式,那就调整为狂野模式,招架不住我的严苛模式,那就切换为粗犷模式。毕竟,生活就是做实验。

4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近几年很是流行所谓,“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的玄学。

其实,我倒不认为这是什么不靠谱的玄学,甚至在这个玄学风靡以前,我的信仰里也有一套类似的玄学,那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此心不动,随心而动,是23年休假期间的收获,也是过去一年不断践行的心态和处事原则。而这恰好又和去年听过的“让子弹先飞一会儿”的教导,和读到的“事缓则圆,人缓则安”的智慧,完美地不谋而合。

是这样的,当我们缓一缓,以冷静和理性的视角看待出现的人、事、物,以做实验的心态面对生活,保持好奇心、探索欲和松弛感,那么出现的每个人、事、物就都会自然而然在生活里留下他们的痕迹,积攒他们的效用。

做实验,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两个人做;可以做新想法的创新实验,也可以做旧理论的证伪实验;实验顺利,可以产出成功,实验挫败,可以总结经验。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然后,当然啦,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听过他人的绝好心态,说,生活就是玩游戏。我不愿意用玩游戏来形容生活,因为游戏太过强调瞬时的体验,而生活是需要总结和沉淀的,所以做实验更符合我对生活的认知和期待。
想告诉所有人,我们只是来体验生命的,什么都拥有不了,也什么都留不住,也不需要证明什么,当然更没有什么事是一定要实现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体验,尝试,收获,感受,然后放下。

END


Hello,我是华欣,挣扎于琐碎并无常的生活的90后,在这里,将和大家一起画~欣世界。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画 欣世界
古灵精怪,可甜可盐的90后,带你一起看看世界,陪你一起平和内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