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健骨骼
远离疏松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在此背景下,骨质疏松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这已经成为了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大问题。2021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2018)结果触目惊心:在 50 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 19.2%,其中女性患病率为 32.1%,男性仅为 6.9%;而 65 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攀升至 32.0%,女性患病率高达 51.6%,男性为 10.7%。据估算,当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有 9000 万之多,其中女性患者约 7000 万。本期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程鹏主任,为我们带来关于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骨质疏松的深度科普。
嘉宾:程鹏,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程主任在医学领域深耕多年,尤其是在骨质疏松相关的研究和诊疗方面经验丰富。
主持人:孙秋实,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
Q
程主任,我们都知道骨质疏松这个词现在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但是可能很多观众朋友还不是特别清楚,您能给我们详细讲讲什么是骨质疏松吗?
A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升高的全身骨骼退行性疾病,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从微观角度看,骨骼其实是由致密的纤维结构表面沉积了钙盐所形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藤条编织成的支架,再刷上一层金属涂层。不管是藤条断裂或稀疏,还是金属涂层减少,都会降低支架的强度。
Q
程主任,刚刚您已经给我们清晰地解释了什么是骨质疏松。那现在大家肯定特别想知道,骨质疏松在我们身体上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
A
骨质疏松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腰背痛、体力活动或负重能力下降,骨折时局部疼痛加重,检查发现压痛区(点),可见畸形和骨折的阳性体征。椎体压缩性骨折时身材缩短,严重者伴驼背,胸廓畸形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紫绀。但是大家需要知道,骨质疏松又被称为寂静的杀手。仅有小部分骨质疏松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在门诊,很大一部分患者基本没有症状,仅仅是因为体检发现骨质疏松前来就诊。还有一部分患者直到发生骨折才发现自己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因此,更需要对高危患者常规进行骨密度检查,不能等到有症状或骨折才来就诊。
Q
那程主任, 骨质疏松有哪些主要危害呢?
A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相当于从站立高度或更低的高度跌倒)即发生的骨折,常见部位包括椎体、前臂远端、髋部、肱骨近端和骨盆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内,20%患者可能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举2个病例。尽管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危害极大,但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及诊断率仍然很低,甚至在脆性骨折发生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率也仅为30%。因此,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面临患病率高,但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低(“一高三低”)的严峻挑战;同时,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水平在地区间和城乡间尚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做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骨质疏松进行科学有效地智能感知、早期发现、早期评估、规范诊疗和管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Q
那到底哪些患者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呢?
A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法):DXA骨密度测量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折风险性预测和药物疗效评估。髋部总体、股骨颈或脊柱骨密度作为诊断标准,三者中取最低值。无法检查髋部和脊柱骨密度时,检测前臂骨密度(桡骨前1/3) 作为诊断标准。骨密度测定的临床指征: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者;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有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X线影像已有骨质疏松改变者;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进行疗效监测者;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者;IOF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题回答结果阳性者。
Q
程主任,我们都知道在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这块,女性好像比男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您能详细地和我们讲讲这背后的原因吗?
A
首先,女性因骨骼结构较小,在中年时达到的骨量峰值较低,其次,女性在绝经期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骨丢失加速,5年内丢失骨量的20%,而男性骨量逐渐丢失,不存在骨丢失的加速期。
Q
程主任,骨质疏松患者为何要特别注意防止跌倒呢?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A
环境因素:光线昏暗、路面湿滑、地面障碍物、地毯松动、卫生间未安装扶手等
自身因素:年龄老化、肌少症、视觉异常、感觉迟钝、神经肌肉疾病、缺乏运动、平衡能力差、步态异常、既往跌倒史、维生素D不足、营养不良、心肺疾病、直立性低血压、抑郁症、精神和认知疾患、药物(如安眠药、抗癫痫药、治疗精神疾病药物)等
Q
那为何要进行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检查?
A
骨质疏松可由多种病因所致。在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之前,一定要重视和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需要鉴别的病因主要包括: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性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等),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影响钙和维生素 D吸收和代谢的消化系统和肾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疾病,多种先天和获得性骨代谢异常疾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影响骨代谢药物等。
(1)基本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血清蛋白电泳,尿钙、钠、肌酐和骨转换标志物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值在正常范围,当有骨折时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可有轻度升高。如以上检查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至相关专科做进一步鉴别诊断。
(2)酌情检查项目
为进一步鉴别诊断的需要,可酌情选择性进行以下检查,如血沉、C-反应蛋白、性腺激素、血清泌乳素、25 羟维生素 D、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功能、尿游离皮质醇或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气分析、尿本周蛋白、血尿轻链,甚至放射性核素骨扫描、骨髓穿刺或骨活检等检查。
Q
感谢程主任的回答,我们都知道骨质疏松对健康影响很大,那它到底是如何诊断的呢?
A
(1)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
DXA测量的骨密度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诊断指标。对于绝经后女性、50岁及以上男性,建议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基于DXA测量结果: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1个标准差及以内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或低骨量);降低等于和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2)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
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如髋部或椎体发生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而在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的脆性骨折,即使骨密度测定显示低骨量(-2.5<t-值<-1.0),也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Q
程主任,我们已经了解了骨质疏松的诸多方面,现在大家都很关心骨质疏松患者该如何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您能给我们详细讲讲吗?
A
(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 ~1.0 g/kg体质量,并每天摄入牛奶300 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2)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 15~30 min(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3)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肌肉力量练习包括重量训练,其他抗阻运动及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避免嗜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5)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注意是否有增加跌倒的疾病和药物
(6)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7)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如钙剂及维生素D
Q
那骨质疏松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A
药物治疗的适应证主要包括经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已经发生过椎体和髋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者;骨量减少但具有高骨折风险的患者。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通常首选使用具有较广抗骨折谱的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和地舒单抗等)。对低、中度骨折风险者(如年轻的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水平较低但无骨折史)首选口服药物治疗。对口服不能耐受、禁忌、依从性欠佳及高骨折风险者(如多发椎体骨折或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骨密度极低的患者) 可考虑使用注射制剂(如唑来膦酸、特立帕肽或迪诺塞麦等)。新发骨折伴疼痛的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降钙素。围绕各类药物的优缺点进行展开。
专家门诊信息
订阅号
服务号
策划&审核 | 徐婕、吴倪娜
统稿&编辑 | 曹佳雨
素材来源 | 综合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
宣传统战处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