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述这次我家两兄弟得了急性肠胃炎,整个生病+看病过程前,先开门见山写一些最重要的事情,生怕大家没有读完全文,漏了最有用的信息,这是我综合了两次娃生病过程得出的经验——
一旦娃开始呕吐,并一连呕吐多次,第一时间去医院!最后一次呕吐时间记下来,之后四个小时内禁食禁水,不然还会吐,医院会让挂葡萄糖或者头孢,维持电解质平衡并且消炎——血常规一般会显示有细菌感染。 急性肠胃炎会吃啥吐啥,尤其是小小孩,千万记得必须要补充电解质!挂完水后,就一小口一小口喝“生理盐水”,如果还是继续吐,还要去医院挂葡萄糖维持。 除了补充电解质,还可以吃点糖,不吃东西血糖过低会晕倒。如果有胃口,就吃清淡的白粥、白面、白馒头面包…… 肠胃炎最严重的病状基本是前48小时,如果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必然会好转。 48小时后不见好转,娃一直没胃口、精神萎靡,一定要去抽静脉血,查微量元素,缺什么补什么。一旦发生脱水、电介质紊乱、酸中毒,必须对症下药,不然会发生休克、呼吸抑制,危及生命。
进入11月后,我就莫名紧张起来,大概是因为去年被“支原体”搞得太惨,形成了伤痛记忆,如今天气一凉呼吸道病毒四起,我天天盯着两个娃有没有情况。每日天气冷暖添减衣物,叮嘱洗手通风、勤戴口罩;趁着电商活动买了一堆都是维生素片和滴剂……
可要来的还是会来,挡也挡不住。
学校期中考试前,大哥先中招了一次。一日凌晨4点跑来找我说肚子痛,痛得已经睡不着了,6点便带他去了我家附近的第十人民医院看急诊,拍了CT,疑似急性肠炎+肠穿孔,医生建议转去儿童专科医院看病,搞不好要手术。那天伊森爸正好出差在外,我急中生智打了120,让医护人员来十院儿科接娃直接送儿童医学中心——120急救可以走最快速的通道,而且全程有医护帮忙,如果真是肠穿孔,这是最好的救助方法。
庆幸的是,在儿中心做了B超后,排除了肠穿孔,只判断为急性肠炎,合并了呼吸道感染,挂了三天水就在家休了一周。
11月整个魔都各大中小学幼儿园很多娃都有各种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合并各种呼吸道人鼻病毒——家中两娃断断续续感冒了几次,倒也不算严重。
结果12月一到,一来又来个狠的。
上周末弟弟上完了围棋课、英文课,周日的晚饭开始闹着不肯吃。“没胃口、想睡觉”,我们以为他挑食,还讲了他一顿。我看他哈欠连天,抱着他去了小卧室睡会儿,45分钟后睡醒他说要去“嗯嗯”(大便)。
结果,嗯嗯完了,开始呕吐了。
这一吐就止不住了,当天凌晨1点我和老公抱着他去十院儿科看急诊的时候,已经吐了5次,距离第一次呕吐时间21点,只过去了4个小时,他就把能吐的都吐了。
第一次急诊,弟弟并没有发烧,血常规中只有中性粒细胞偏低,医生判断有炎症,给我们配了点头孢悬浮剂,还有一盒口服补液盐——十院的医生嘱咐,如果孩子还吐,就一小口一小口喝补液盐,不然会脱水。如果睡觉起来后还是吐,就再来医院看病。
后来我就把这个补液盐调配好温水,罐在保温杯中,和几只呕吐袋一起,随身带着,和弟弟进进出出看病三次,最后入院治疗。
一切都按照医生的嘱咐,第二天上午看弟弟没有吐,给他又喂了一次头孢,中午依然没有吃饭,只是喝了点补盐液。这大白天的,弟弟因为没有能量,精神萎靡,一直像只小猫一样缩在床上睡觉,往日里活蹦乱跳、废话连篇的小萌宠突然消失不见。
睡完起来,又吐了。还好我家床单多……
吐完我又带他去了十院儿科,挂了专家门诊。医生这次让做了一个心电图、一个血糖测试,结果都好,只是心动过速——因为那时候他发烧了,烧到了本次生病的最高温38.8°。血常规里除了中性粒细胞依旧偏低外,支原体抗体呈现阳性——而这个指标10个小时前的手指血检测中是“阴性”。
医生说,他应该是感染了支原体。我说他感染过支原体,这个抗体阳的指标应该表示他曾经感染过吧?医生问我何时感染的,我说是一年前。医生表示一年前感染过的话,也不会一年后抗体还是阳。我说那10小时前的指标为何是“阴”,说明手指采血可能不精准,而且这个也不是支原体核酸,不是抗原,只是抗体……
最后医生说,反正哪怕是支原体要用阿奇霉素的话,他现在肠胃受不了也不能用,要么就先吊一个头孢和维生素B6吧。我们赞成了这个治疗方案。
平心而论,我是很相信医生的,但有时候也会和主治医生就诊疗方法进行一些探讨——医学是科学,但也是基于检测结果和个人经验做出判断的一门科学。我后来把第二次的血检结果发给医生朋友,他们也赞成先不用阿奇霉素治疗,弟弟肯定有炎症,他已经发烧,而且白细胞略高。
2.5个小时的吊水结束后,弟弟精神稍微好了一点,但还是没有胃口。他的小便恢复正常了,回家后烧也退了。“如果依然呕吐,吃啥吐啥,第二天再来吊水。”
我们希望弟弟能快点恢复过来,不要再吐了,但是睡了一觉后,到了第二个白天时,他还是在吐——因为已经接近48小时没有进食,只是吃了一点补液,所以吐到最后,吐出了黄绿色的胃酸和胆汁……
看着已经越来越瘦的小脸蛋,吐到浑身发抖时,我抱着他默默流眼泪——就在那一瞬间,我很害怕失去这个心爱的小东西。我知道我肯定是想多了,只是呕吐而已,大概只有妈妈才会那么担心吧。
那天本来下午又要去十院看儿科的我们,决定送弟弟去儿中心治疗——儿中心是儿童专科医院,检测的方式更多速度更快,虽然离我家开车要1个小时才能到,但这个时间成本值得花下去。
到了儿中心我们找了去年给弟弟治疗支原体的李伟华医生。李医生看到弟弟已经萎靡到话都讲不出,立马给我们开了一个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一边做检查一边把这个喝了,耽误不得!他需要验一个B超看看肚子痛的地方,还需要验一个尿常规和抽一个静脉血,看微量元素。”
验血+B超一个小时,我们得到了弟弟“酸中毒”的结果。
李医生一看报告,直接给病房打电话,说弟弟需要紧急住院治疗。后来李医生还不放心,直接去急诊办公室兜了一圈给弟弟找糖吃——那时候娃的血糖值只有2.5,低于正常的血糖值范围很多,所以我开篇就写:除了补电解质,还要给呕吐的人吃糖!
我们在住进病房之前,已经挂上了盐水,应该是碱性的专门中和“酸中毒”的治疗方案,李医生一路关照我们:快点去办理入院手续,孩子一旦休克就麻烦了!
我大概是被弟弟吐得产生了心理阴影,一路都在盯着问:如果还吐怎么办啊?
李医生回我:不会吐了,别老是心理暗示孩子。吐得最厉害的48小时已经过去,只要对症治疗,不会吐的,他很快就会叫着要吃东西了!
果然!刚刚住进病房没多久,两瓶中和“酸中毒”的碱性药水一下肚,弟弟好像“起死回生”了一样,开始问我要手机玩——要知道,在家萎靡成小动物的弟弟之前话也不肯说,平时最爱看的电视、玩的手机游戏都玩不动了……
这是弟弟吊了两天的药水。
神奇地迅速恢复“精神”的弟弟,问我:妈妈,你给我喝的“生梨水”,为什么没有生梨的味道?
我听懂了他的问话之后笑死了——怪不得小傻瓜一喊让他喝“生理水”,就很开心捧着杯子喝
住院的当天晚上,他就开始喊饿了👇
曾经听过很多次,说有人吐到胆汁出来都住院了——这样的经历发生在我的小儿子身上,才知道这是多么“考验”人的48小时。
我是一个很听话的病人,绝对配合医生的嘱咐,但还是没有办法避免各种情况发生——所以哪怕发生了状况,就要做出即时的判断和应对,晚一步就是深渊。
好比这次弟弟“十万火急”地住院前已经给到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因为我们在儿中心遇到了好医生。李伟华医生已经给弟弟安排好了病房了,但她还是不放心,总觉得到了病房又要换个主治医生来看病史、研究病情,再去配药,上点滴,可能孩子就被“拖得缓不过来”,加重了病情。所以她先安排了治疗,再入院——想到了我自己5年前因为“急性会咽炎”被收进医院住院部,结果碰到一个“只会走普通程序”的小医生,问了一小时病史,还让我逐个检查,耽误了治疗时机,最后气切抢救了。(具体文章我写过,点这里👉生完二宝后,我曾距离死亡0.1米)
经历过那么多危急时刻,我发现,与其把命运交给“运气”,不如尽量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定要知道反复去争取“先治疗起来”,再做别的程序——虽然医院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人命关天的时候,如果制度一时没办法通融,那就尽量自己去提合理要求。
我希望大家能get到我在说什么。
写到这篇文章的最后,我家哥哥昨天也开始“上吐下泻+发烧”,他今天还要继续去挂水——我这次带哥哥去了新华医院儿科治疗,新华医院的感染科俞主任给我们的医嘱是:呕吐之后四个小时内禁食禁水,生理盐水也不能喝,不然还会吐,先挂水,然后回去吃白粥撒点盐,口渴就喝米汤。高烧用退烧药,第二天止吐后开始吃各种益生菌之类的药物——先止吐,然后再调整肠胃!
我们谨遵医嘱,哥哥昨天挂头孢和葡糖糖回家后,发烧到了39.6°,可能是来回医院折腾累了,我立马给他吃了退烧药,还有一点粥。我用湿毛巾敷在他额头上降温,这个比冰宝贴有用,2个小时后他总算高烧退到了38°。今天打算再带他去医院看一下,巩固一下成果。
另外补充一句:如果孩子呕吐和腹泻,尽量带上粪便和呕吐物去化验,可以网上买点密封的小塑料盒子,带上样本就行。
带娃看了那么多次不同医院的医生,每个医生的处置方案多少有点不同,我几乎都写了下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我不抱怨这些糟糕的经历,但凡扛过去、打不倒的我们的,一定会让我们强大——我们会不断强大起来,用更科学更高效的方法强大起来。
分类专栏可以点击👇
伊森妈读者Club有和你一样为娃读书而焦虑的家长,我们会在群里交流陪读心得、分享干货资源,解疑释惑,需要进群的读者,记得加小助手,别忘记加群口号“申请入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