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我居然宁愿娃打游戏,也不愿他们刷短视频

教育   2024-10-14 08:08   上海  

前几天,一位读者私信问我,孩子每天拿着手机看短视频,停也停不下来,本来很爱阅读、很喜欢运动的小孩,一个暑假下来感觉都废了,该怎么办?

这位读者妈妈和我讲,主要原因出在暑假里爸妈上班,娃白天在家里由老人带着,老人自己拿个手机整天看D音,小孩也学着样,每天做完爸妈布置的作业后,就开始刷手机短视频,结果越刷越上头,开学后还是每天都要刷——幸运的是,孩子还在读小学,课业并不紧张,目前来看这个“刷短视频”的恶习并没有影响到学业成绩,但孩子妈妈很担心长此以往,一定会有负面影响。

我告诉她,这个预判没有错。由于工作关系,就在前不久,我采访了一些相关医学界的专家学者,也查阅了不少文献——“短视频瘾”已经是被学界研究了好几年的课题,它不仅关联了“抑郁症”,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比如不爱运动、造成近视、缺少社交等——它还会对人的大脑,尤其是青少年的大脑造成损害。

那天聊到最后,我也很感慨。因为我的两个孩子也会用电子产品,他们也或多或少会刷一些短视频,尤其弟弟年龄很小,短视频短小、节奏快、音乐活泼,对文化素养要求又极低,他很快就入迷了。

“讲真,我宁愿他们打游戏,也不愿他们刷短视频!”——与“短视频瘾”做斗争,真是道阻且长。


01

要罗列短视频的“坏处”,在我所查阅的文献中,它占了大约98%的内容。

所有诱惑人的“魔鬼”总是以“美好的形式”出现——短视频的“魅力”是很多文字、图片,甚至是电影电视剧等传播载体无法比拟的。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短视频基本能做到“趣味性强、互动性强、简单直白”,门槛低,再配上让人“上头”的各种节奏动感神曲,别说是未成年的孩子,哪怕是很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都很容易深陷其中。

偶尔刷刷短视频,对孩子无害,但如果时间过长,就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产生负面影响——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看手机屏幕过长,可能让儿童在语言和自我调节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

众多医学研究证明,每天独自使用电脑、电视和手机电子屏幕超过1小时的孩子,其大脑白质发育水准明显低于其他儿童——大脑白质是影响语言、读写与认知等学习能力的重要物质。

当然,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引发孩子出现明显的认知和学习缺陷——这个锅不能完全甩给短视频。特殊的YQ时期,几乎所有上网课的孩子都要用电子产品完成“学业”。但沉迷短视频,在用电子软件聊天、打电子游戏等各类项目中,明显已经成为“头号毒瘤”。

所谓“短视频成瘾”,也就是个人投入大量时间使用短视频应用,最终导致不利的结果:增加久坐不动和减少体育锻炼的时间、缩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增加孤独感和抑郁感、扰乱睡眠周期……

我查到的一组数据非常惊人:

近10余年的时间内,短视频疯狂发展,并逐渐侵占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53亿,占网民整体的96.4%。


“更离谱”的是,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某音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突破了7小时,几乎占据了人们“清醒时”的一半时间!


仅仅育儿这方面,沉迷短视频,主要是因为它阻碍了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行为。“刷短视频”不可避免地替代了孩子们读绘本、和亲人或者同伴做互动的娱乐活动,也侵占了小孩与家人、同伴的交流的时间——人,至今能在认知能力上“战胜”人工智能,正是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而这些认知能力的获得,是从幼儿时期便开始的、通过与这个真实的世界“互动”而习得的。

那么小的孩子,就捧个手机刷短视频,这种“网络原住民”迟早会在旷野中迷失自我。


0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威林厄姆说过一句话

无论科技提供了何种体验,人们都能立刻获得这样一种感受:不必等待。


长期接触数字科技的后果并非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是无法忍受无聊。我们总会期待听到、看到、读到有趣的东西,希望不需要怎么努力就能获得有趣的体验。


短视频给人带来的“快乐、兴奋”太轻易了——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努力,就能被“喂”那么好玩、有趣的东西,怎么会不吸引人呢?它的信息碎片化、话题转换快、获取便捷,让人的思维常年处于快速运转状态。

当人们沉浸在及时的、毫不费力的快乐中,自然而然会对生活中那些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快乐的行为比如读书、运动等失去兴趣——别说小孩,一个成年人长此以往都将会失去自主思考能力。

人,是会被“养废”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旦水不流、枢不转,不进就是退步。

娃一旦染上了“短视频瘾”,以前还能自己玩玩具,或者翻翻绘本的,在习惯了刷短视频后,就必然越发地坐不住,无法忍受“无聊”。他们在阅读一本书、分析一道难题时变得浮躁不安,无法专心,动不动就想拿起手机点点点。

当然有些时候,我也觉得某些短视频内容其实挺好的,能给人很多知识——就像我家弟弟,通过看短视频,已能完整地背出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首府,也对太阳系、银河系各大行星的“数据”比我还熟悉。

但,网络视频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也不可控——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弟弟受益于看各类科普短视频,但我有次发现,他也惊人地学会了“卧槽”这种粗俗的词汇——我们家没人说这个词,他必然是从视频里学来的。

常刷短视频的人,不仅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超过十分钟的视频都看不下去,更别说阅读长篇的文字——这对于处于K12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就是致命的。更别说,很多短视频“三观不正”,总是宣扬别人那么有钱、漂亮、成绩好……

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轻易替代了主动学习和思考,更何况很多信息压根就是错误的,甚至是危言耸听。我家哥哥好几次都跟我讲明显错误的事实和观点,我一问,他说视频里看到的。

每次,我都只能这么讲——尽信书,不如无书。书里写的东西都不一定是正确的,何况是这种没有经过严格审查、谁都可以“发声”的短视频呢?

可是,谁又知道,他会听进多少?


03

也许你们会觉得我很异类——我是一个不爱打游戏,也不爱刷短视频的少数派。

抖音APP我今年年初刚刚下载,至今打开了不满10次;视频号也几乎不去刷;快手更是从来没有安装过;B站和油管,只会去有目的地搜一些长视频看看——群里有时候会有一些人爱扔短视频,空闲的时候我才会偶尔点开看……

短视频不够吸引我,因为90%的内容做得非常low——请别说我傲娇,在我看来,审美和认知的阈值一旦有了门槛,是很难下放的。

我常和大哥伊森探讨,有些视频博主确实很不错,可以看看他们对于事件的观点表达和阐述方式,“但只要是人,不可能全知全能,一个人一旦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你就要小心了”。

每天,我都要阅读纸质书;而我给两个孩子都设定了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了时间,就必须放下它们。剩余的闲暇时间用来看书,甚至发呆,我有时会让他们和爸爸一起打游戏,也好过拿个手机PAD刷短视频。

我也会给儿子看完整的电影,哪怕一个电影长达2个小时,也比2、3分钟的短视频一刷就是2小时,要好太多。

不要把闲暇时光浪费在刷短视频上——这是真心的劝诫,不仅仅针对孩子,更针对我们所有大人。

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如果整天捧个手机,我们的娃又怎么可能整天捧个书呢?




分类专栏可以点击👇



伊森妈读者Club有和你一样为娃读书而焦虑的家长,我们会在群里交流陪读心得、分享干货资源,解疑释惑,需要进群的读者,记得加小助手,别忘记加群口号“申请入群”哦~


伊森妈妈童年馆
亲子生活体验,女性成长,教育话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