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团| 娃看到泪流满脸的心理书:家长不懂我,​学校不懂我,这本书懂我

教育   2024-12-31 11:00   上海  
这几年,我一直在找好的心理学读物,给孩子看的或者给父母看的都行,结果竟然一直没有找到。

心理学的书居然现在和学习并列在一起,成了刚需!

哪位父母在孩子的心理需求前,没有困惑过呢?

比如成绩一直不错的孩子,为什么突然开始厌学?

明明小时候快乐,为什么长着长着就成了抑郁少年?


上一秒还岁月静好,为什么下一秒就情绪崩溃,撕掉书本大哭大闹?

甚至动不动就离家出走,抑郁、焦虑?

给孩子看的心理书,写得好的太少了。


写浅了吧?很容易不专业,沦为心灵鸡汤文,孩子看完了当时觉得短暂的释然,但是过后还是不知道怎么调适自己的心理需求。


写深了就更不用说了,孩子的课业如此繁重,怎么会有充足的脑力和时间去消化心理学?肯定是翻翻就放在一边了。


最近,我总算找到一套还不错的杂志过刊,它叫《恒星时刻》。这本书超值在于,买一赠一,买给孩子的,还赠给父母的一本。


看完这套杂志,我开心的和杂志社编者联系上了,给了他们热情洋溢的赞扬,他们的杂志有这样两个特点,令我觉得很稀缺:

一是科学,不是心灵鸡汤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

二就是真的看见了孩子,能共情孩子,孩子觉得自己能够被理解。



我看来,比专业更宝贵的,是编辑和作者团队都小心翼翼捧出来的一颗真心!!!


每期杂志的卷首语中,都是过来人掏心窝子的话。


孩子看的泪流满脸:家长不懂我,学校不懂我,这本书懂我。

比如——

“我是从敏感自卑的少年时期跌跌撞撞走入青年时代的,就算重来一次,我对曾经发生在身上的痛苦也无力避免、无力救赎。”

“小时候,父母用棍棒教育在物理层面和心理层面敲打我,希望我好好学习,数学不要再考77分;用‘我们养你不容易’等话术,希望我能别跟他们对着干,好好听他们安排。”

“休息令我感到愧疚。想要实现的目标、世俗的认可、父母的期待、同辈施加的压力裹挟着我,每当我想要休息的时候,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说:你凭什么休息?”

“我总担心自己没有准备好,或者还可以准备得更好,而贸然休息会惹怒掌管考试成绩的神明,罚我一个‘再考一次’。”

看到这一句句自我回顾,我明白了这套《恒星时刻》为什么对孩子的心思能洞察得如此清楚——


这不仅是心理老师给孩子们的一条条良心建议,更是曾经淋过雨的人给孩子们撑起的一把把伞!

《恒星时刻》是2024年才创刊的杂志,每个月1期,但很超值,因为每期都有2本,1本给孩子,1本给父母。我们这次团的,是2024年的全部过刊7本。


定价210元,咱们的团购价只要99元




下面我就详细分析一下这套杂志。

真正看见孩子的心理陪伴读物


《恒星时刻》真正做到了看见孩子。


书里都是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乃至高中孩子的心理需求琐碎细微,看似不值一提却又像牙疼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人。


看完这套书,我感叹:别看现在的孩子不愁衣食,他们的烦恼可一点儿也不少啊!


孩子的困惑——长得不好看,也不会来事儿该怎么办呢?如何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

孩子的困惑:学习成绩差,是老师、亲戚、同学眼中的透明人,真的就一无是处,没有存在的价值吗?

孩子的困惑——别人家的父母可以无条件接纳小孩,为什么自己的父母却只有在自己考了好成绩、听话乖巧的时候才和颜悦色?是不够爱吗?还是说,他们的爱是有条件、有代价的?

孩子的困惑——父母都是不合格的家长,自私、暴躁、愚昧,自己能够超越家庭的局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吗?

孩子的困惑——明明已经睡够了8个小时,却总是觉得疲累、心累,该怎么调节?

孩子的困惑——觉得疲累难受,想要休息放松,却不敢理直气壮地向老师请假,怎么才能治愈这种“休息羞耻”?


我看到这里,真想大声疾呼:我也有啊!
孩子的困惑——知道玩手机刷视频坏处多多,却始终停不下滑动的手指,这是自己的原因还是视频的原因……(不光家长生气,要知道孩子对手机上瘾也很难受啊!)
说实话,读到这一页一页的烦恼痛苦时,我内心五味杂陈。


一方面是心疼!


现在的孩子各方面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负重前行,不疏解迟早会出问题。


另一方面是感慨。


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的父母都读不懂孩子的心,他们只能去借助专业的心理学读物。

市面上各式各样的心理读物非常多,但真正专业的没几个,《恒星时刻》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的作者队伍有多强大呢?


西南大学大家都知道吧?根据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它的心理学被评为A类学科,在全国排名前五。

如此厉害的专业团队,是《恒星时刻》的合作伙伴之一。


我觉得他的优点之一,就是特别科学:里面的心理学知识,不是似是而非的揣测,都是经过科学验证的权威结论。


比如,关于父母的分类,以及子女对父母的依恋类型,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共情孩子,再用心理学知识帮孩子


《恒星时刻》真正做到了共情孩子。


除了那些像花朵儿一样稚嫩美好的小心思,也包括他们内心那些不怎么体面、没法儿说出口的“阴暗面”,并且对此小心呵护,耐心分析,而不是蛮横地指责或是高高在上地说教。


这份温柔而坚定的维护,弥足珍贵。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让我成为我自己》这期里,有一篇《怎么样,我就是看不惯你》。

里面列举了青春期小孩各种看不惯别人的理由。


看不惯同学出口贬损别人;


看不惯同学上课下课都说普通话;


看不惯同学的书包带子一长一短;


看不惯同学老是喜欢吃包子


作者借自己的口,大大方方说出了很多孩子说不出口的小心思——


“而我,则看不惯一个长得漂亮、成绩好、被班上所有同学奉为女神的班长。”


作为一个成年人都忍不住惊讶,天呐,这种阴暗的妒忌心理也是可以大声说出来讨论的吗?!!!


作者坦坦荡荡告诉孩子们,看不惯太正常了,“别告诉我在这个世界上你没有看不惯的人,我可不会相信。”


接下来,作者还分析了“看不惯”的类型,以及不同的应对方式。


哪些是正义的,哪些是正常的,哪些应该调整自己的想法以及究竟该怎么调整,都用再平常不过的语气,跟孩子们娓娓道来。


《和爸妈的冒险指南》这一期更是坦诚得让当爹妈的心惊肉跳。


书里坦诚地指出,很多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


当你达到父母心中的期待和标准时,比如考了好成绩好学校,在亲戚面前乖巧懂事,你才会被认可。


同时希望孩子们——


不要为了讨好父母,而失去自己的人生。


这这这……是给孩子和父母的心上都捅了一刀啊。


《恒星时刻》真的太能共情孩子了,从中我也发现了专业的心理陪伴书和“管杀不管埋”的江湖骗子之间的区别。


也许你会有点难过,为什么自己的爸妈不能像那些神仙爸妈一样,不能无条件地爱自己,为什么常常只能给我们“有条件的爱”。


同时,它也非常理解父母的苦心!——


你是否有过那样的时刻?你觉得一个东西特别好,你会特别想要推荐给朋友。因为你自己的体验,你太相信那份好了,甚至想要推着朋友立刻马上赶紧去看。

朋友做了让你特别担心的事,你很害怕他会因此受伤、付出很大代价,所以第一时间你会生气,忍不住责怪他。


父母对我们“有条件的爱”里,常常也有这两种强烈的力量在推动他们。


一种是他们太希望你获得那个好了,一种是他们太害怕你受伤了。


谁懂啊?看到这儿老母亲真的会流泪。它比父母懂孩子的脆弱,也比孩子更懂父母的一片苦心。


所以,它不建议孩子一味顺从,也不鼓励他们盲目叛逆,而是希望他们尝试着去穿越那些“有条件”,看到父母内心深处对孩子们的深爱。


《二次元驾到》也是如此,对混二次元圈子孩子的忐忑与开心,拿捏得死死的。


第一次出cos被人吐槽难看时的心情。


自己追的小众作品无人搭理时的感受。


第一次跟二次元网友线下见面的紧张不安。


还有终于找到志同道合者的欢欣雀跃。

但对于疯狂买“谷子”的行为,却分析得一针见血——


原来,所谓“一入谷圈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都是商家设的圈套,本质上,他们是利用了一些心理学效应,人为制造买谷的冲动。

这种娓娓道来,先共情后分析的风格,绝对比父母一味的说教和制止管用多了!


每一本都是孩子父母最关心的主题



《恒星时刻》全套共7期,每期都是父母和孩子急需的主题。


让我给大家细数!

第一期:《让我成为我自己》:针对孩子现在学业压力大、被学霸挤兑产生的不自信,同时青春期出现的“我是谁”问题,引导孩子理性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更好地悦纳自己。
第2期:《和爸妈的冒险指南》:这本书是讲父母和孩子相处的。它会和孩子们一起精准吐槽爸爸妈妈的缺点,也会手把手教他们解决和父母的矛盾,而不是让他们沉溺在对原生家庭的不满中自怨自艾。
第3期:《可以共同灿烂,也能独自美丽》:这本书是讲社交的。和好朋友疏远了怎么办?把ta当最好的朋友,自己却不是ta最好的朋友,该怎么调节内心的失落?朋友很优秀,自己有点嫉妒,这是正常的吗?关于友情的所有问题,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第4期:《去休息咯!脑袋放假,全身放松》:如何才能快速入睡,并且醒来之后神清气爽?怎么安排休息时间才能让学习最高效?玩手机、打游戏、刷短视频……这些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为什么不能帮助我们真正放松?这本书专门写给学习压力大、常常感到焦虑、失眠的孩子。
《第5期:二次元驾到,用热爱定义自己》:以二次元为引子,带领孩子们探索兴趣背后的各种职业可能,从项目管理到游戏策划,从交互设计、游戏美术、游戏营销到游戏测试工程师……
第6期:《我们与手机的距离》:帮沉迷手机的孩子理性分析,自己最舍不得手机里的什么东西,上网冲浪的时间都花在了什么地方,为什么我们停不下刷短视频的手,那些碎片化信息又在如何吃掉我们的大脑……
第7期:《艺术何以疗愈我们》:青春期孩子常常觉得茫然,觉得满腔情感无所寄托,这本书就是帮他们在茫茫然的世界里寻找意义这根“定海神针”。

探寻让人念念不忘的名画背后的故事,分析歌曲让人昂扬、伤感的原因,……这本书让孩子学会心理疏解。






父母刊:

教你如何正确对待孩子



你以为这就算了?

不,还有特殊礼物!每一期都有单给父母的另一本!

每一期《恒星时刻》都分为1大1小两册,大的给孩子,小的给父母。

买一期,是两本。

亲子共读,共同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这在市面上的心理学读物中是比较少见的。

一整套父母刊做的都是一件事——


让父母从“父母”的角色中抽离出来,用对待和自己一样的平等个体的态度,理智、平和地对待孩子。


比如,很多家长都因为陪娃写作业而气得火冒三丈,甚至打骂孩子。而这套书会手把手教你点燃孩子的自驱力,让他们自己鸡自己。



总有家长抱怨,跟孩子没法儿沟通,有时候简单问他们两句就生气了。《恒星时刻》请来专业的家庭干预师,分析为啥亲子交流会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



孩子遇上了“有毒社交”,家长该不该干预?如何干预?

孩子敏感内向,一个朋友都没有,但成绩很好,这种情况需要担心吗?

越来越卷的时代,如何教孩子避免精神内耗?

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孩子怎么才能有效休息?

每一篇文章的知识浓度都很高,并且都给出了好上手、易操作的专业建议,值得每位父母仔细阅读。


《看见孩子》:教家长全方位了解正在迅速成长的少年,在这个基础上,用具体事例讲解应对青春期叛逆的技巧,科学共情的方式,以及自信培养法、“自鸡娃”培养法等养育指南。


《好好说话》:这本书瞄准亲子间的沟通问题,没话可聊,尬聊,聊不到三两句孩子就生气,甚至偏要跟父母说的反着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书里都有。

《放手不撒手》:教父母拿捏分寸和技巧,孩子交友的过程中,什么时候该眼睁睁看着他们去受伤,什么时候又该果断插手。

《休息一下,马上回来》:写给高年级孩子父母的养育指南,手把手教父母给孩子解压,帮助他们舒缓身体和心理的疲惫。

《对话爱好》:如果孩子喜欢二次元,这本书家长一定要好好读一读。它可以扭转乾坤,让孩子从沉迷二次元,到成为二次元文化的受益者。

《手机背后》:帮家长判断孩子是否手机成瘾,并在“管”与“不管”中找到平衡,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成为现代科技的受益者而非牺牲者。

《艺术与自我》:在烧钱卷才艺的时代,教家长低成本投资孩子的审美能力,小花销开展高质量的亲子艺术活动。



团购详情


《恒星时刻》创刊于2024年,目前仅有7期过刊(1-3月,7-10月)。


4-6月空缺,因为要写出有温度的内容很难,从我前面分享的内容也可以看出,这本书的质量真的非常高。编辑团队的态度是,宁可空缺也绝不滥竽充数。


每期都是1大1小两册,大的是给孩子的心理陪伴手册,小的是给父母的养育青春期孩子指南,一共是14册书。


官方定价30元/期,7期就是210元,现在团购价连一半都不到,只要99元。


折算下来,每一期杂志(1大1小共2册)才14.14元,过刊的价格买现刊,内容还这么专业有温度,真的非常划算!


品牌方的库存只有1600套,售完即止,很难加印。


这套书对识字量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都不低,所以,不适合年龄偏小的孩子。


经过我们的实际试读,推荐四年级开始到初三乃至高中的孩子阅读。


如果孩子属于敏感早慧的类型,并且识字量也跟得上,那我推荐3-4年级的孩子也可以试着读!

伊森妈妈童年馆
亲子生活体验,女性成长,教育话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