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前,我只负责给娃“减压”

教育   2024-12-30 08:08   上海  

再过十几天就期末考试了,今年春节早,大部分中小学都一月上旬考完期末考,收拾收拾打算放寒假——自从我家大哥伊森进入初中后,我就特别紧张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不是紧张他考试复习和发挥,而是紧张他别给我掉链子又临考前生病了

前几日临睡前,伊森突然跟我讲了一段话。
伊森:妈妈,老师说这次我们期末考是全区统考,很重要。
我:每次考试都挺重要的,也不是说统考就重要,学校出卷子就不重要。但以我的经验,统考的卷子通常会比你们学校自己出的略简单一些,数学的话,可能就最后一、两题拉一点难度。所以你不必太紧张。
伊森:据说,如果区统考考不好,以后中考就考不进好高中了。
我:……你才初一,还有初二初三两年,这话太武断了,我觉得没有特别大的价值。
我想了想,继续跟他讲:哪怕你现在初三了,一模考试没考好,又如何?中考也没有考好,又怎样啊?我倒是想问问你,你觉得进一个好高中、最后进一个好大学,是你人生必须要走的路吗?没成功怎么办,想过没?
伊森:进个好大学么,其实也就是增加了一些“人生会成功”的概率而已。
我:对啊,这个想法很好嘛,保持住!晚安!

讲真,自从我儿子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后,学习的“功利心”是明显比以前强了很多。可能是男孩子的缘故,他在小学里没心没肺七荤八素,再加上五年小学三年网课,学习的连续性和习惯性都很差。

学习的功利心,在我看来是一把双刃剑,孩子不能没有,但也不能太强。

没有学习的功利心,就很难造成内驱力,虽然说内驱力最好的来源是“兴趣”与“好奇”,但以目前体制内教育的模式来看,让大部分人产生“这门学科很好玩,我很想学好它”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这门学科要考试,所以我必须学好它”。体制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和师资,都支撑不了“最优解的内驱力形成”,所以退而求其次,能有点功利心,也是好的——这也是我们口中常说的“这娃开窍了”。能开窍到“为了考试好好学习”,已经不错了。

学习功利心太强,一会制造对自己的内伤,二会制造对他人的杀伤。我一直觉得“家里有个‘太要’的娃不是好事”,适当的松弛感,不仅可以帮人渡过心理难关,还能帮人走得更为深远。月满则亏,水满溢。过于用力的动作,会走形;拉过头的弓箭,会绷断。而且,这种杀伤力不仅伤己,还害人——“剧场效应”就是这样形成的,没人犯规站起来,谁TM没事都站着看戏?

四年级就开始补物理、三年级就开始考托福……你听着吓不吓人?感觉和这些娃一比,自己家的就是个弱智——但其实搞到最后,到底哪个是“弱智之举”还真不一定。

我儿子上初中后突然出现的“功利心”目前来看还在正向反馈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一直非常小心监测它的动向。比如文章开头的那段对话——后半段,是我“硬扯”上去的。

他的那句“如果现在区统考没考好(初一),那以后(中考)就考不进好学校”,在我看来就是“红灯警报”拉响,呼啦呼啦在我脑子里旋转个不停——别说还有两年的时间,会发生太多的变数,这个判断本就站不住脚;我更在意的是这句话所传递出的压力与“窒息感”。

现在那么多小孩把上学这件事搞得苦大仇深的,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毕业年级压力大情有可原,有时候“压一压”,也能压出点效果来。不是毕业班,甚至只是相对的“低年级”,就如此施压,到底意义何在?

这种集体传递的压力,是弥漫开的,我相信肯定不止一两个孩子被传递了“不好好考每一次统考,将来就考不进好高中”,只是这些孩子,有些心大点,压力消化得快,听过讲过也就算了;有些则心细如发,谨小慎微,压力转移到了他们身上,可能一直停留在那里——这时候如果抗挫能力、抗压能力还行倒也算了,万一不行,后果是什么?

我想说的是,我们真不能控制小孩在学校里接收到了怎样的“压力传导”,无论是老师们传递的,还是同学们传递的,作为家长都是鞭长莫及,管不了那么多。我们能做的,就是他们回家以后,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那些细节,有时候是一句话、有时候是一个眼神,甚至是一个动作,都可能预示着:妈妈,我现在有点紧张。

我们是否能托住他们,是否能化解这些压力与烦恼,永远比死盯他们成绩来得重要。

我时常会想到孩子们的不容易,尤其是到了冬天,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匆忙吃饭上学,在学校从7点待到接近6点,整整11个小时,回家后还有一堆作业,加上吃饭洗澡,拖沓的孩子要弄到10点后才能完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得有多大的承受力,才能顶过去?许他们一个开心美好的未来,都是加载在那一句“好好考试,等你考进了XXX之后”,才十几岁的娃啊,容易吗?

我也时常会想起我自己小时候,初中倒是还好,高中也是确实辛苦。那时候只有到了初三和高三,家长和老师们才会提醒大家“距离中高考还有多少天”,其他年级都没什么紧迫感。我在初中四年里完成了大量的课外名著阅读,高中还有充足的时间读完了托尔斯泰的三部曲,参加学校戏剧社、电视台,写写小说和诗歌——哪有像现在的孩子这样,每天围着这几个主课作业忙也忙不完,没有一点空闲。

以前爸妈从不管我,也不给我施压;现在爸妈都管小孩,但却也不得已地加入“施压大军”——真心觉得我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应该停下想一想,如果我们是孩子们,是怎样一种景况。

我希望我是儿子学习生活的“调节器”——他稀里糊涂放松的时候,我帮他调调紧;他被外界压力传导过头的时候,我帮他放放松。同样,如果学校作业太少太简单,我帮他略加一点难度;如果学校已经很鸡血,我就帮他减减量。我甚至帮他做过作业,就为了让他早点完成任务早点睡觉。

所以,这次期末考试前,我放在第一的任务,不是给他布置多少卷子,温习多少功课,而是先给他“减减压”——每次考试确实很重要,但我们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没必要把每一次打仗都搞得自己人仰马翻,消耗过剩——保持好心态,输得起才能赢得了。



分类专栏可以点击👇



伊森妈读者Club有和你一样为娃读书而焦虑的家长,我们会在群里交流陪读心得、分享干货资源,解疑释惑,需要进群的读者,记得加小助手,别忘记加群口号“申请入群”哦~


伊森妈妈童年馆
亲子生活体验,女性成长,教育话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