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湿地公园航拍 摄影 李祺
上海的繁华都市里,有这样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金海湿地公园。近日远方的“精灵”,秋冬南飞的鸟类纷纷回到这里,漫步在湿地和林地之间,可以观察到更多跳跃和穿梭着的灵动身影,沉浸其中,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欢愉。很多去过的市民在社交媒体上的配文,“阳光下的红杉美极了”,“水草碧波荡漾”, “鸳鸯来了,草鹭在漫步”,“周末遛娃好去处”……
营造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
金海湿地公园航拍
金海湿地公园位于浦东新区曹路镇民唐路198号,总面积41.8公顷,是上海外环绿带上唯一一个以湿地为特色的公园。定位为湿地风貌区,金海湿地公园是上海市第一批命名的12个野生动物栖息地之一,也是上海市已建成的20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之一。2022年公园以保留生态基底,完善功能,增加自然活力为目标,进行了整体改造并已对公众开放。
黑翅长脚鹬在浅水中或沼泽地上活动 摄影 李祺
绿翅鸭水中觅食 摄影 李祺
普通翠鸟在木桩上停留休憩 摄影 李祺
据近年栖息地鸟类资源调查,金海湿地累计记录到鸟类56种、每年1500多只次,包括白腹蓝鹟、矶鹬、丘鹬等较少见的鸟类,但美中不足的是水生鸟类较少。
此次公园改造特别注重优化生境,为野生动物打造更适宜生存的栖息地。为吸引更多鸟类来金海湿地公园栖息,在原有湖泊、洲岛、滩涂的基础上,通过适当人工干预,完善水生境系统。原有水网型湿地中水体形态、植物构成和驳岸样貌不太利于水鸟停留。此次改造特意挑选打造几片石滩,并在缝隙间创造植物生长环境,营造适合水鸟休憩、隐藏、觅食的空间。
金海湿地公园水杉林 摄影邢千里
同时,通过阻隔外源污染,清淤后更换水体,重新开挖水道,增种挺水、沉水及浮水植物,投放底栖动物和微生物,构建水生态系统和水体自循环体系,将公园水质从V类提升为III类,把水体透明度从原先的0.5米提升到1.2-1.5米。
金海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前
金海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后
倡导适度留白,再野化的设计
金海湿地公园内保留原生态基底 图片来源:城市荒野
金海湿地公园的改造升级围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展开,本着“再野化设计”理念,优化设计的同时注重保留原生态自然基底,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绿化空间,给生生不息“留白”。
以莎草科多年生植物为主构建湿地植物群落 图片来源:城市荒野
改造中选择公园内孤岛和南侧角落林进行再野化设计,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预和影响。通过征询科研单位和野保社会团体,以水葱、香附子、荆三棱、水毛花等莎草科多年生植物为主构建湿地植物群落,让树木和野草自然生长,逐渐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荒野属性,使其成为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充分实践不同生境下的荒野化过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金海湿地公园小微湿地区域通过地形、水循环系统营造,植物群落构建,在上海市树立已经缺失的小微湿地典范,为鸟类提供栖息繁衍生境,为金海湿地公园提供自然教育与科研的良好场所。
集游览、体验、互动于一体
借助金海湿地良好的自然本底,此次升级改造中还着力打造生境科普,把公园营造成注重体验,实现人与自然良好互动的自然课堂。
金海湿地公园水上栈道 摄影 李茂君
公园以秦家港为界,北区主打“湿地+互动体验”,注重湿地驳岸互动式体验;南区主打“湿地+生境科普”,拓展多样化的湿地游览方式。园内设有湿地科普石趣园、森林互动科普园、湿地科普馆、历史展示馆、湿地栈道植物科普区、林鸟观察区、水鸟观察区等丰富多样的生态教育互动区域。
金海湿地白色沙滩营造亲水活动区
市民在金海湿地白色沙滩亲子游玩 摄影 邢千里
上海金海湿地科普馆,作为全市首座城市湿地科普馆,是集湿地科普展陈、湿地环境教育、公园品牌营造为一体的湿地自然教育中心。
上海金海湿地科普馆航拍 摄影 李祺
上海金海湿地科普馆入口 摄影 李祺
金海湿地科普馆不仅仅是一个参观的场所,更大的特点是实践、互动的教育基地。借助丰富的场景设计、趣味的艺术造型、生动的科学插画,科普馆为游客呈现湿地的不同面貌;多媒体和沉浸式影像技术的引入,则进一步让科普游览的过程可观、可触、可探索,更加寓教于乐。
上海金海湿地科普馆内展览
上海金海湿地科普馆内小朋友参观互动 摄影 ISA
金海湿地公园
项目地点:浦东新区民唐路198号
金海湿地公园平面导览图(游客参观请从1号门进入)
图文资料来源:上观新闻、乐游上海、绿色上海公众号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喜欢的话赶紧"点赞、在看、转发"分享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