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玩城市(Playable City)”是一个将游戏元素和互动体验融入城市空间和设计中的概念。在英文中,“游戏(game)”一词不仅有玩耍和体育比赛的含义,还有“参加者的信息交换和互动”的含义。近年来,一些国内外的研究团队通过设计游戏化规则,鼓励市民参与所在社区的重塑或治理,成为社区可持续发展、体现社会公平、公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策略。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城市实验室(cityLAB-UCLA)基于多年的社区研究和设计实践,在洛杉矶和上海组织开展了两次促进社区参与和场所营造的微介入活动。
cityLAB-UCLA:
“游戏化”介入,重塑城市空间
费城贝尔蒙特街区的城市思维景观
© Sahar Coston-Hardy 拍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城市实验室(cityLAB-UCLA)在多年的社区研究和设计实践中发展出“微城市主义(micro-urbanism)”的概念,探讨了城市空间的小规模、非正式或临时性的介入活动,如何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参与、利益共赢和公民进步,并作为进一步城市转型的原型。他们认为,通过建立一个关注空间正义(spatial justice)并促进长期变革的公共领域,不懈的微小努力可以通过渐进式的变革累积成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台南“河乐广场”项目
© MVRDV/Daria Scagliola
基于这样的理念,cityLAB-UCLA 在洛杉矶和上海组织开展了两次促进社区参与和场所营造的微介入活动,并设计了一系列可以不断拓展的“可玩城市”工具包。他们设计的互动装置“微城市介入工具包:通过游戏重塑公共空间”曾在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览“共栖(METro-BIOSIS)”中展出。
手作城市:洛杉矶[1]
拉斐特公园里的赋权游戏
洛杉矶是一座充满多元文化与活力的国际都市。然而公共卫生、邻里安全、社区参与缺失却为一些弱势社区居民(尤其是在政策决策过程中往往会被忽略的青少年和儿童群体)带来生活挑战。通过建成环境设计来促进种族平等和空间正义,例如保证原住民及亚非拉裔社群能够平等地享用包括公园在内的公共设施,成为城市更新实践的一项重要议题。
在这样的历史和当代语境下,cityLAB 提出将游戏融入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场所,以此引发人们(尤其是政策决策者)对城市空间权力的关注和发声。他们选择在其社区合作伙伴非盈利儿童教育机构洛杉矶之心(HOLA)所在的拉斐特公园率先开展微城市介入行动。
拉斐特公园所处的洛杉矶西湖社区是一个少数族裔占多数的社区。公园设施齐全,拥有篮球场、足球场、图书馆和社区中心。由于 HOLA 的存在,公园每天放学时间都会聚集不少参加课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cityLAB 基于该地区孩童步行交通安全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围栏万花筒”和“音乐树”两项手作游戏来让孩子们介入日常活动空间。
01 围栏万花筒
拉斐特公园与周边社区被一道围栏分隔。公园内丰富的设施与活动与缺乏维护、偶有临时搭建的人行道形成鲜明的感官对比。为了打破围栏两侧的割裂感,cityLAB 与 UCLA 的学生团队共同设计了一个围栏装置艺术游戏,邀请孩子们用彩色胶带和贴纸自由发挥装饰纸筒,然后剪开并套在公园入口附近公交车站旁的围栏上,为他们每天的通勤路增添个性化的场地感。以前乘客下车时只能面对一堵围栏,而通过微介入改造,迎接乘客和行人的是一系列装饰手作。孩子们用普通材料和手工创造亲手为日常环境增添活力和吸引力,这个集体创作的过程也成为一场分享关怀的社会活动。
围栏万花筒手作示意图
材料:纸筒、剪刀、彩色胶带、记号笔、贴纸、胶水和颜料
“围栏万花筒”活动传单
“围栏万花筒”活动现场
制作好的万花筒被套在公交车附近的围栏上
02 音乐树
另一项手作游戏“音乐树”充分利用了拉斐特公园里的白杨树,树荫下是孩子们和家长最经常驻足的地方。孩子们用手绘的风铃装点树枝,微风中悦耳的风铃声也是对 HOLA 的音乐教育项目和其经常举办的跨代管弦乐团户外表演的呼应。
音乐树手作示意图
材料:手作风铃套件、记号笔、丙烯颜料、油漆、笔刷、闪粉、胶水、或孩子们的个人纪念物
“音乐树”活动现场
酷乐玩转:上海
曹杨百禧公园的参与式工具包
2023年6月, cityLAB 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小队与同济大学建筑系合作,组织了为期一周的联合设计,继续探索微城市介入方法在不同社区文化中的可能性。设计周邀请了上海当地的学者、艺术家、建筑师和社区工作者来分享他们在社区研究和参与式设计实践方面的经验,并继续深化在洛杉矶拉斐特公园开展的游戏原型,在上海的曹杨百禧公园开展了另一次介入实践。
作为上海的公共景观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曹杨百禧公园位于曾经的真如货运铁路旧址之上,紧邻1951年建造的新中国首批规划建设的工人住房——曹杨新村。在过去的20年里,该旧址一直用作露天市场,直到疫情期间被关闭。后被重新改建为一座线性、多层次的步行“高线公园”,服务周边社区,并在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首次开放。
由于公园横跨11个居民区和多个公共机构,其边界的形态在多方协商后最终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围栏,包括实墙、刷卡门禁和镂空金属板围墙等。联合设计团队的实践便围绕着这些“边界”展开。
01 像素壁画
公园南部的通道围墙上挂着几幅乐高玩具马赛克拼图画引起了联合设计团队的注意,这些拼图画在“幸福曹杨”展区的公众活动中创作。作为对场地的呼应,设计小队引入另一种游戏式参与的像素语言,用圆点标签贴纸进行创作。他们制作了四幅拼图壁画底图,分别展现曹杨社区名称的汉字和拼音,以及曹杨一村建筑外墙通风口的图案以回应场所的历史文脉。通过对组成图案的颜色进行数字编码,孩子们只要找到数字对应的彩色圆点就可以直接参与游戏。
“像素壁画”的图案
“像素壁画”的图活动现场
02 围墙“嘎讪胡”
针对公园镂空金属板围墙部分的材料特质,联合设计团队直接采用了彩色软磁贴来快速改变围墙的形象。路人可以在磁贴上画画写字,表达他们的想法和进行艺术创作。这样的介入策略与“围栏万花筒”思路一致,即变分隔围墙为交流和畅想的互动媒介。
这个装置针对百禧线性公园两侧围墙的材料特质赋予其新的形象,将分隔围墙变为交流和畅想的互动媒介。
03 降温站
由于联合设计周正直酷暑,另一个引起团队热议的话题就是如何创造可供大众(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们)避暑的公共空间。团队提出了降温站的概念。他们在公园现场布置了图版,在平面图上标注出人流活动最集中的节点,邀请周边居民和路过的游人投票选出他们认为最需要建立降温站的地点,从而为后续的空间设施设计提供参考。在展板附近,设计团队还设置了简易冰桶和喷雾设施,供孩子们玩水嬉戏,用最直接的清凉体验来吸引路人参与投票互动。
参与式图版中展示的公园平面上标明了建议建立清凉站的地点
04 无界电影院
曹杨百禧公园沿线的一段户外看台设计激发了设计团队对放映户外电影的探讨,这也是在洛杉矶比较常见的社区活动,用来激活社区空间、激发代际间的对话。团队中的两名学生对公园游人进行了访谈,鼓励他们分享各自对上海电影院和电影文化的记忆。访谈的内容包括“你最喜欢的电影类型”“你记忆中看的第一部电影”“你最喜欢的电影”等。访谈意图激活社区居民的共同兴趣和想象,也为公园未来的活动安排提供参考。
装置的主体是一张互动展板,用来交流关于过去的共同回忆与畅想公园未来的活动。
展板两侧的柱廊布置了一系列电影海报以吸引行人注意。
可玩城市:
赠与社区的微介入工具包
2023SUSAS 展览现场
cityLAB-UCLA 基于洛杉矶和上海两地的实践与社区反馈,创作了一组题为“可玩城市:赠与社区的微介入工具包(Micro-Urbanism Toolkit: Reclaiming the Commons through Play)”的互动装置,在2023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展出。
该工具包旨在提供一系列微介入策略,调动日常资源与市民力量来创造可玩、好玩、全龄、可复制、高参与度的社区公共空间。在参与计划、组织和实现可玩城市的过程中,市民有机会学习如何了解社区需求,利用既有资源,表达诉求与愿景,讲述与分享集体记忆,强化社区意识,以及维护居民的城市权利。通过一系列可玩的行动向公众展示社会公正导向的空间设计的原则、形成方式和变革能力。
“可玩城市”工具包由“棒棒躺”“拼多多”“围可多”和“酷乐玩”四个互动装置组成。
2023SUSAS 展览现场
01 棒棒躺
利用简易的泡沫浮力棒致敬了意大利激进设计师小组阿奇苏姆于1966年设计的超级龙达(superonda) 沙发。两块轻质的波浪形沙发可以堆叠出不同的形态,用作床、躺椅或雕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充满自由和想象力的另类生活方式。
意大利激进设计师小组阿奇苏姆于1966年设计的超级龙达(superonda)沙发。
“棒棒躺”工具包图解
“棒棒躺”工具包展览现场
02 拼多多
“拼多多”是一个旨在增强社区认同感的场所营造游戏,也是针对实体围墙提出的艺术介入策略。任何属于集体记忆的文字或意象,都可以作为实墙上拼图壁画的主题。在展馆展出的拼图壁画是对场址原白猫厂房的回应,这个经典的国货商标亦是引发几代人怀旧共鸣的意象。
“拼多多”工具包图解
“拼多多”工具包展览现场
03 围可多
“围可多”针对不同类型围栏的特性,通过简单的手工变围墙为画布,为日常生活环境增添色彩和趣味。洛杉矶拉斐特公园的“围墙万花筒”和上海曹杨百禧公园的“围墙嘎讪胡”都体现了这一策略的灵活运用。
“围可多”工具包图解
“围可多”工具包展览现场
04 酷乐玩
“酷乐玩”利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容器物品——矿泉水瓶、牛奶桶、漏斗、水管等,通过创造性的改造和拼装,为孩子们提供既具想象力又环保的戏水玩具。玩水是最天然的夏天消暑游戏;利用围栏 DIY 戏水装置,也给予孩子们动手操作、释放想象力和亲近自然的机会。
夏天利用围栏和日常生活物品创造的儿童戏水装置
“酷乐玩”工具包图解
“酷乐玩”工具包展览现场
cityLAB研究室的创始人 Dana Cuff 教授在她的新书《空间正义的建筑(Architectures of Spatial Justice)》中提出,“利用设计以达成社会正义,本质上意味着从小事做起,以看似微不足道的方式开始。”[2] 这也是“微城市主义”概念提出的初衷。游戏式介入的日常与非正规性产生了更具活力、适应性和机会的城市生活;渐进式的变革将累积成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并汇聚公众智慧,建立设计师、居民、决策者以及多种机构间新的更坚固的合作纽带。
撰稿丨马宏
图文编辑丨陈敏
*特别鸣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城市研究室(cityLAB-UCLA)副主任、“可玩城市”展项策展人杨扬对本文撰写提供的帮助。
注释:
[1] 本章内容来源于《手作城市:洛杉矶》(Craft The City:Los Angeles),它记录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都市人文项目(UHI) 的一门课程成果。该课程由黛娜·卡夫教授和杨扬博士带领,由多位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共同完成。
[2] Dana Cuff, Architecture of Spatial Justic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2023): 67.
图文资料来源: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城市研究室(cityLAB-UCLA),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的话赶紧"点赞、在看、转发"分享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