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轩
“千万工程”就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切入口是农村景象最直观、农民感受最直接的村庄环境。正是这个“小切口”、小突破,开启了实现乡村振兴大目标的新征程。
浙江农村的改变肇始于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针对浙江农村经济粗放发展、乡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通过细致调研、周密部署,启动了以整治乡村环境为重点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04年,全省首个推进“千万工程”现场会就在湖州召开。安吉余村采取关停矿山的“高明之举”,率先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余村调研,提出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科学论断。“两山理念”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余村经验”让全市各村学有榜样。
21年来,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规划, “千万工程”在给浙江农村带来生态环境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农民生活的高水平提升,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更多的“余村”在湖州大地上诞生了,莫干山脚下的仙潭村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该村近1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住着600余户、1900多人。不久前,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围绕深化“千万工程”,来到这里开展集体调研。如今的仙潭村山清水秀、村容整洁、道路平坦。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游客,166户民宿供不应求。走进村庄,路边一幢白色、充满设计感的三层建筑十分惹眼。据了解,这里原先是一处破败的闲置房屋,如今却成了集展览、创作、交流及公共艺术教育于一体的美术馆,不仅村民们乐享其中,也成了游客们的打卡地。
在吴兴伍浦村,“不饮咖啡”露营基地如今已成了网红“打卡地”。问主理人小闵,为什么把咖啡店开到这里来?直言是村书记邀请来看看,结果一下子被这里的环境吸引了。无论是安吉余村的“青来集”,还是长兴水口的“上海村”,以及其他受到青睐的村,无一不是靠生态宜居吸引年轻人来创业的。
“千万工程”最初是从村庄洁化、绿化、美化“三大行动”入手,从着重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切入,这些房前屋后、日常细节看似小事,却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好抓手,久久为功、大众参与,村貌改观后,村庄的精神气质也不一样。如今,宜居的观念已发展到将5G、物联网、冷链物流等数字基建向乡村覆盖延伸,这也是让年轻人来了不想走的关键因素。
从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2020年提出“共建共享全域美丽大花园”,“千万工程”已从1.0版本迭代至5.0版本了,这既说明乡村建设的要求与标准已大大提升,也说明了美丽乡村既要一朝发力,又要久久为功。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不管现代化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个客观规律。 “两个客观规律”告诫我们,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使命任务。现阶段的主要目标任务就是乡村振兴,最直接、最基础的还是村容整洁、生态宜居,最管用的措施方法还是深化“千万工程”。
久久为功,首先要解决“一村不落”的问题。从最基本的村容村貌看,目前有部分村庄面貌改变不大,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先进村相比,差距在拉大。今年,全市开展专项行动,扎实推进近九分之一的村庄加强整治工作,深受百姓欢迎。“千万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对村容村貌、生态宜居的标准提高了;另一方面,有的村日常管理没跟上,出现反复,“一村不落”需要久久为功。
其次,已经整治提升的村庄,要解决好长效机制。从实践看,做得好的村,一是有产业支撑,二是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好,三是有健全的基层治理机制,四是有必要的资金保障。
经常有人提出疑问:向农村投那么多钱,有无回报,值不值?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乡村建设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有没有回报,关键是怎么看?首先,直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其次,为产业振兴创造了基础条件。再次,现在的农村让人们越来越向往,美丽乡村是城乡居民共享的乡村。当然,农村的自然村落农户住宅分布比较散,需要加强规划引领,加快推进集中居住,这是具体推进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千万工程”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是新时期改变农村面貌、拉动内需和促进双循环战略实施的现实需要,更是弥补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要把这项工程一绘到底,关键还是要统一思想和行动。正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审议中强调的,要持续地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落到实处。
稿件由湖州人大原创,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
并注明来源。
▼ 长按识别下方名片关注湖州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