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文摘   社会   2024-12-19 08:30   浙江  


湖人轩



乡村振兴的实质是通过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重塑城乡利益格局,为市场配置城乡要素打开新空间,为乡村经济培育内生动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要素流入需要新空间


乡村振兴战略追求的是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改变以往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作为要素“净流出地”的窘境,实现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其中关键是要拓展乡村创业新空间,以此主动吸引优势要素如资本、人才的流入和集聚。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在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调研时了解到,该村近年来推进民宿产业发展,目前已有民宿166户,本地村民开办的民宿136家;外来引进的民宿有30家,累计投资达到了10亿元左右;外乡人进村从事民宿有77人,其中大学生有26人。


市人大代表、仙潭村党支部书记沈蒋荣向调研组介绍,办好民宿关键靠人才。比如,大学生张著福入乡创业,每天拿着7部手机对应管理7家民宿,他带领的创业团队更是运营着30多家民宿。这些民宿不仅为客户提供住宿、餐饮、观光及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还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与意向客户进行沟通与服务,提升民宿的预订率及入住体验感。张著福还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进行网络营销推广,扩大民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全村民宿平均入住率有45%,节假日高峰时达到93%,有几家更是一床难求。


办民宿的前提条件是要有“绿水青山”的生态要素,但要办好民宿,还要有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的流入,小小案例反映了城乡要素融合的载体是新型农业创业空间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实际上,张著福这样嗅觉敏锐的创业者,就是发现了“绿水青山”生态要素为乡村创业提供的新空间,才被吸引到仙潭村的。因此,要想吸引更多的“张著福”,就需要在创业新空间的拓展上下功夫,实现更广泛和充分竞争化的城市要素“下乡”,为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内生力。



要素流动需要无堵点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要素市场呈现明显二元结构,农村拥有土地、劳动力、生态环境等“原始”要素,而城镇则主要是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管理理念等“先进”要素,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要素集聚效应明显,农村要素呈现出“净流出”的状态。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建立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机制,关键还在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让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无堵点,真正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发展目标。


以湖州为例,坚持二十多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的乡村面貌、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的生态环境成了新经济形态下的“稀缺资源”,如能跟城市要素结合,就能成为乡村创业的新空间,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源动力。还是以仙潭村为例,通过发展民宿业,该村增加了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 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17万元。仙潭村先后入选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仙潭村的发展是全市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全市现有乡村民宿3340家,涉农企业主体4104个,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06家,每年财政性资金投入16亿元左右,带动社会资本投入23亿元左右。调研组欣喜地看到资金、人才、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正源源不断的流向农村。笔者从市级有关部门了解到,去年农民四项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64.68%,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保持了最高比例;每年新增建设用地1.37万亩,保证了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的需求;每年新引进10万大学生有力地增强了城市和经济发展的活力……总的看,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是畅通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堵点”还是有的,最突出的是土地要素。农村拥有最大的资源是土地,但是,这些土地的性质是农地、耕地、基本农田,承担着藏粮于地的重大使命。真正用于建设的土地,从空间指标到用地指标,都流向了城市。目前,土地总体规划调整时,往往不重视、不舍得规划农村建设用地的空间;在实际工作中,乡村即便有了建设用地的指标,也往往很难找到落地空间,由此,制约了乡村产业的发展。面对类似现实问题,迫切需要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理念、思路及方法,消除要素流动“堵点”,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地权平等交易,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实施农业用地保障等政策落到实处,让“土地”也能顺畅地流向农村。



稿件由湖州人大原创,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

并注明来源。




▼ 长按识别下方名片关注湖州人大 

湖州人大
浙江省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