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理论实务研究是地方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地方的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近年来,湖州人大坚持“广种薄收”与“重点深耕”相结合,持续推进人大工作研究,完善“专家+委室”“专家+区县”等专题研究工作机制,建强研究会、专家小组等平台载体,工作成效日益显现。为鼓励引导全市人大系统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探索地方人大、基层人大工作特点规律,不断从“熟知”走向“真知”,做到真正懂、真正信根本政治制度。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湖州生动实践的同时宣传好根本政治制度,我们开设“湖人研”专栏,陆续刊发全市人大研究优秀论文,供读者参阅。
中共湖州市委党校 潘越
长兴县人大常委会 田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基层人大的民主协商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实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土壤。当基层民主协商实践在大部分地区“落地开花”时,一些地区依旧面临着“人走茶凉”的现实困境。本文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理论出发,结合长兴县人大“百姓夜话”具体实践案例,探讨实践中如何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并进行分析总结。对于破解基层民主协商现实困境,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概念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基础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长兴人大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三围绕两结合”的总体工作思路,以“一体两翼”为主要工作载体,推动实现“三满意两体现”总目标落地见效。基层民主协商理论强调基层、协商和民主的有机结合,通过广泛协商形成共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基层民主协商的原则分析
基层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必须破解基层民主协商的现存困境,推动其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基层民主协商的有序开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与参与,协商参与意识是基层民主协商有序开展的思想之基,而在此基础上,提升协商主体的参与能力是基层民主协商有序开展的重要方法。全过程民主“行得通”的关键在于真正认清“协商民主”这一独特法宝。协商民主的根在基层,推动基层民主协商过程落到实处既需要增进协商过程的互动交流,也需要完善协商过程的双向监督。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人大工作面临的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然而,当前深化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些瓶颈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思想引领不足:人大工作之中民主意识欠缺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需要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高度思想站位和民主意识。然而,当前许多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协商民主发展方向不明。在一些地区,传统观念如“官本位”和“家长制”依然影响着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意识。部分基层干部认为群众的建议缺乏建设性,导致协商流于形式,群众参与度不高。这种思想上的瓶颈直接制约了协商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协商质量的提升。
(二)专业能力较低:人大代表协商水平有待提高
协商民主需要协商主体具备基本的议题确定、理性商讨和合理建议提出能力。然而,由于我国对协商主体的培育力度有限,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协商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基层干部队伍年轻化,年轻干部缺乏协商经验,导致协商质量不高。同时,基层群众在参与协商时,表达能力和理性协商能力不足,影响协商的进程和质量。
(三)执行监督缺位:人大决策协商结果难以落实
在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中,不健全的执行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导致协商结果的执行率低,破坏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可持续发展。协商议题的选择往往局限于经济利益相关的问题,缺乏对其他类别事务的关注和深入挖掘。此外,监督问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执而不力,决而不行”的情况频频发生。缺乏内外监督合力和健全的问责机制,使得领导干部容易利用职责界定不清而逃脱责任,影响协商结果的落实。
三、长兴县人大基层民主协商的探索实践
针对上述人大工作中存在的思想引领不足、专业能力较低和执行监督缺位等问题,长兴县人大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破解这些瓶颈,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具体而言,长兴县人大探索了“百姓夜话”工作载体,通过嵌入人大代表“亮身份”与村民代表“亮身份”的“双亮”机制,以及“解决问题与解释反馈”的“双解”工作法,进一步深化“双助”工作,织密织牢人大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联群网”。以“人大方式”进一步打通基层治理体系延伸到户的“最后一米”,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一)从“决策”到“引导”,打造载体“加”特色
长兴县人大在基层治理中,以“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主责、代表主体、群众参与”的基本原则,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的传统工作模式,推动群众在“百姓夜话”中成为核心参与者和决策者。乡镇党委统一领导,乡镇人大牵头,以村(社区)为单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议事规则,探索建立了“百姓夜话”民意采集品牌和网上云平台。定期召开“百姓夜话”座谈会,通过云平台归总人大代表码等数字化应用,线上线下活动累计超过80次,镇村干部和代表共召开58场座谈会,收集1235条百姓意见建议。通过这些举措,洪桥镇成功推动了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提高了村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充分发挥了村民自治、政府处置和人大监督的力量。
(二)从“坐诊”到“出诊”,贴近群众“减”距离
长兴县人大积极探索代表工作与乡镇工作的结合点,延伸代表履职触角,形成了“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的“双代表”“双亮”履职模式。将代表工作机制嵌入村居承包组工作机制,组建以承包组长为主的“准人大代表”队伍,解决了代表参与基层治理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制定《村民代表工作规则》,发放《村民代表证》,签订《村民代表履职承诺书》,建立“村﹣片﹣组﹣代表﹣户”五级治理体系。以洪桥镇为例,结合乡镇“1+12+16+141”承包组管理制度,将13名县级人大代表分配到各村代表联络室,每名人大代表固定联系10-11名承包组长,141个承包组长发挥“准人大代表”的作用,汇总并反馈村民代表收集的社情民意,形成一张代表与群众无话不谈的“联群网”。通过“双代表”互动,长兴县洪桥镇打通代表履职的“天地线”,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代表进行沟通,确保民情上达和政声下传更加高效和准确。
(三)从“单打”到“协同”,统筹资源“乘”合力
“百姓夜话”整合了人大、党委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多元力量与资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五大民主内容,整合银领驿站、警老伯、鸿廉小站等社会治理品牌,建设“一站集成”服务驿站,例如洪桥镇陈家埭村的“和治楼”、太湖村的“移风易俗馆”、中道村的“多馆合一”等。建立人大代表督办与党委、政府、监委系统督办的“一体化”联动工作机制,将人大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大局内通盘考虑,将人大代表督办与党委和政府督查、纪委监察等有机结合,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实现监督贯通聚合化,提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效率,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升监督实效。
(四)从“会场”到“现场”,解决民忧“除”问题
“百姓夜话”不仅是对话平台,更是解决问题的平台。将解决问题的现场会开在群众的家门口,使其成为人大代表和群众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真实体验地。建立“分类速办+分级联办”的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分为“县﹣镇﹣村”三级处置体系。在每月的“百姓夜话”座谈会上,由人大代表主持,村民代表现场交流意见建议,村级层面的问题立即解决,镇级层面的问题由人大代表提交镇人大主席团处理,县级层面的问题则由县人大代表形成议案提交县人代会。工作开展以来,问题解决率达82%,问题解释工作反馈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超过95%,形成了多个典型议事成果。通过“双解”工作法,及时解决路灯安装、农田水利设施修复、水环境整治等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比如,如通苏湖征拆项目中,人大代表借助“百姓夜话”座谈会,反复解释征拆政策,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最后顺利完成签约,并且整个征拆过程零上访、零投诉。
四、“百姓夜话”民主平台的深化路径:吸纳民意汇聚民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基于这一重要指示,长兴人大在现有的“百姓夜话”平台基础上,结合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可以进一步深化发展模式,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工作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地方治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一)深化线上互动与线下联络的结合,双向发力“汇民意”
人大汇聚民意不仅限于“百姓夜话”座谈会,还要注重平时的意见建议的收集和处理,结合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等形式,促进代表履职从线下到线上线下并举。代表码和代表活动码是代表联系群众、群众反映意见诉求的重要媒介,通过扫码了解代表信息、提出问题建议,加强对“两码”的研究阐析,深化功能内涵,规范代表码展示的信息要素,完善扫码登记、运行管理、意见办理、分析评价等配套制度,构建“两码”工作的标准体系。结合“百姓夜话”线下活动,将线上收集的民意进行整理和分析,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同时,除了每月定期开展“百姓夜话”活动外,也要将常态化民意征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设立意见箱、举办主题调研、“寻访+主题”等活动,定期走访选区,面对面听取群众心声,确保民意收集的广泛性和持续性。
(二)密切二次开发与民情转化的融合,双维突破“聚民智”
做到调查研究实效化,通过专题调研、民情深入分析等方式,着力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要进一步提升民意收集和转化的质量,通过“民意收集——分析研判——分类处置——转交部门办理——形成人大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等工作,进一步丰富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内容,增强代表的履职意识和责任感,推动代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工作,切实发挥代表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同时做到监督评估智能化,通过座谈交流及“两码”等数字化手段,加强对民情民意的收集和分析,深化大数据平台高频热词调取、分析研判、处理流转的智治功能,“提亮”民情热词,自动生成民情专报。探索“民情预警”功能,实现趋势性民情问题早预警、早处理,对普遍关注的共性问题推送给人大代表,为代表履职提供重要的民意参考。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履职方式,推动改进相关领域工作,完善政策制度体系,确保民主协商结果能够有效转化和落实。
(三)提升监督聚合与闭环管理的协同,双管齐下“解民忧”
要通过深化协同监督与闭环管理,双管齐下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打造“一站式”服务驿站,整合各类社会治理资源,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和寻求帮助。发挥村(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调动部门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题,实现基层治理力量的“倍乘效应”,全方位提升民情民意的处置率与满意率。构建问题解决闭环,建立从问题收集、分析、处理到反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同时,借力“百姓夜话”平台,各科室和职能站所在人大对其的季度述职评议会上将反馈情况向人大代表报告,并评出“百姓夜话”季度十佳案例。年度末召开户主大会对此项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评出年度群众最满意的一件事。通过“评议助力”真正让人大监督“长出牙齿”并“咬合有力”,督促基层政府更好地推动改革发展红利人民共享。
(四)促进问题解决和群众满意的联结,双重提升“察民感”
要通过促进问题解决和群众满意的联结,双重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进一步深化三级处置体系,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处理,特别是涉及县级层面的问题则通过“二次开发”成为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提交县人代会推动解决,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做到审议意见清单化,通过建立问题清单、处理清单、督查清单三张清单制度,对每一件民情民意问题进行全程追踪,确保问题解决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记录、有反馈。建立问题解决台账,定期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升工作透明度和效能。提升群众参与度,通过公开民意处理流程和结果,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信任感。将“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督促相关部门即知即改,提升处置率和满意率。定期举办民意反馈会,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听取群众对问题处理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
结语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依赖于多方面协调与推进:通过提高思想站位、夯实思想根基,培育民主意识从“被动”走向“主动”;营造良好氛围,推动民主协商从“点位”走向“全程”,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环境;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机制,推动民主决策从“参与”走向“参政”,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扎根、开花、结果。长兴县洪桥镇的“百姓夜话”实践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通过创新载体、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等方式,有效提升基层民主治理的效果。对于促进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