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石永信:情系白马湖一一难忘文工队

文摘   电影   2024-09-08 05:52   江苏  

【终身难忘】 


情系白马湖一一难忘文工队

作者/石永信

那是64年夏天,一年一度的大忙即夏收<收麦>夏种<栽秧>已结束。称为农闲。为了活跃大港分场知青的文化生活。通晓戏剧又充满人情味的大港分场书记邵殿龙,决定成立大港文工队,号召各中队有才艺的知青报名参加。当时各中队怀有各种才艺的人,跃跃欲试。我当时在十一中队。不少人踊跃报名,如喜欢绘画的哈敬邦,擅长拉二胡的陈礼明,有戏曲表演功底的彭永惠,爱好文学艺术的我,都被召进了文工队。记得当时外中队也有许多文艺骨干纷纷进入文工队。七中队有表演天赋的肖圣泉,曹大元,白下中队的王秀华,吴翠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称浪漫派擅长弹琵琶的邵守礼,以及多才多艺的陈家麟。邵殿龙书记待召收告一段落时,特来文工队召开一个热闹的成立会,当时大港的团总支书记也来参加。当时邵书记给文工队的任务一是农闲组织文艺汇演活跃大港文艺生活二是农忙时等搞点轻松的付业生产。任命龚心渔为文工队队長,我为付队長,龚悦华为会计,大港文工队正式成立。

<一>各是特色:文工队共有成员卄八名,称得上千姿百态,各具特色,首其一指自然是当家花旦彭永惠。她二十出头,身材细长苗条,瓜子脸,较浓的柳眉下一对双眼炯炯有神,笑起来十分迷人。据说她是湖南人,小时学过湖南花鼓戏,有表演的根基。故文工队为吸引当地人,投其所好。加之邵殿龙书记喜欢淮安家乡戏淮剧。特请淮安县淮剧团来文工队传授,也专门派人去淮剧团学习,加之彭永惠有戏曲基础,自然得心运手。当年她唱的老淮调有板有眼,韵味十足,常常赢来满堂彩。无论是在场部礼堂演出,或到农民大队演出,往往喝彩色不断,左一次右一次谢幕……

彭永惠不仅长相出众,还喜欢运动。特爱好游泳,她的蛙式自由式,潇洒自如。如此美女自然讨得男性喜欢,她的初恋男友陈文林,原是中队付中队长,虽无才艺,然随着彭加入文工队,他情愿放抛中队付不当,也死活跟来文工队,陈长相高大魁梧,称得上男俊女貌,相得益彰。彭由于长年处于鲜花掌声中,故平时少言较为自傲。婚后夫妻感情很好,遣憾的是陈文林回城后早逝,彭在后知青时代很是孤单。

除了当家花旦,那就是当家小生肖圣泉。肖中等身材,阔胸国字脸,浓眉大眼。他音色宽广高昂,20来岁年令,称得上英姿勃发。他虽没经过表演专门训练,然十分谦虚刻苦。常常独自一人清晨在河边练嗓,还常请拉二湖的陈礼明弹琵琶的邵守礼练声。记得有场戏名为<一双鞋>,他扮演的大队书记刚到任,一地主婆买双漂亮的皮鞋想去巴结,而一贫农自已编了双草鞋想赠送书记,以示不忘贫雇农。这是一出反腐蚀永不沾独场戏。书记一出场唱的是淮剧中的自由调,只见肖圣泉一出场,走了一个大园场,声调高昂地唱道:八月中狄近重阳,晚风吹来稻花香,三面红旗闪金光,李家庄今年收成好,这都是党的领导好……音色园润铿锵昂扬,不少当地酷爱淮剧的人不断高喊:好!好!好!

<二>:歌剧<红灯记>与龚心渔

随着淮剧小分队到农民大队不断演出,大港文工队的名声越来越大。然龚心渔並不满只,他一直想着要演一出大戏,产生轰动效应。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他和我讲决定要把京剧红灯记改编为歌到。我当时听了几乎吃了一惊。我讲:难度很大,政治上还冒一定风险。八个样榜戏全国闻名,稍出差错定有风险。老龚认为京到虽为国粹,然年轻人不适应不熟悉,更何况此地家民更难接受。我改编为歌剧,是此地农民的爱好,通俗讲我是为了進一步普及样榜戏。我觉着很有道理,也就心悦诚服,並尽力协助龚把整个心血扑在歌剧<红灯记>刨作上,称得上废寝忘食绞尽脑汁。在此之前我认识的龚心渔最敬重他的是重情重义,而通过创作<红灯记>,我极欣赏的是他的才气!

记得当年,歌剧<红灯记>,老龚委托我写一首主题歌,词要言简意赅概括主题。我思考酝酿了二天,第二天晚上我把写好的歌词交给他,记得共三节,第一节:向前向前向前進,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踏着先烈留下的脚印,継续革命永不停……印象中是当晚8点交给他,当时我和他是双人床上下铺,他在上我在下。记得他拿着歌词,一手挥着拍,两脚轻轻踏着床面,嘴里不断哼着他谱的曲。清晨6点天蒙蒙亮,他先喊醒陈江麟<时任导演>接着喊醒琴师陈礼明邵守礼,先要俩人熟悉曲谱反复练习,直到熟悉后,他又喊醒全体队员,反复指挥反复练,直到他十分满意,他非常高兴地讲:为犒劳弟兄们,我向邵书记申请,凡排练超过晚上十点,加夜餐!

在创作歌剧<红灯记>的日日夜里,每场戏老龚精雕细琢反复研究。歌剧开头启幕究竟以什么样形式开始,经过和我陈江麟邵守礼等人策划:决定以雕塑方式,即:主要演员以特定雕塑动作讲究造型,以李永和双脚带镣双手带铐<高举双铐>李铁梅高举红灯,李奶奶双眼炯炯站在舞台中央,鸠山和叛逆王连举,蜷缩着蹲在舞台左右两侧边角。幕后是主题曲哼唱:向前、向前、向前……而舞台最前面是主持人诗朗诵。至到诗朗诵最后一句:让我们回到那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年代……幕布徐徐拉下,正剧开始……

歌剧<红灯记>全部编导演职人员如下:编导谱曲:龚心渔,副导演陈江麟,主题歌石永信,乐队陈礼明邵守礼,演员:龚心渔一李永和,彭永惠一李铁梅,王秀华一李奶奶,鸠山一哈敬帮,王连举一曹大元。当时海报贴出后,各大队互相告喜,当年在农场礼堂演出,台下满座称得上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观众启主掌声雷动……

<三>结束语

歌剧红灯记的巨大成功,归结为三点:1是邵殿龙书记大力支持2是龚心渔的才艺和凝聚力3是文工队全体成员共同努。讲到龚心渔人脉,我始终忘不了两例。1是当年我在文工队除协助老龚抓好文艺外,还负责付业生产。记得64年秋,囿于猪缺饲料,我带人到鸭州运饲料,夜里回来又遭雨。我回来后闻讯赶来的老龚,立即扶着我到宿舍,把我扶坐在床沿上,脱下我已湿的上衣,用毛巾把我上身擦干净后,又把他的上衣披在我身上,又叫人赶忙送来一盆热水。他接过来放在我脚下,硬是脱下我的鞋用双用撫擦我的脚面脚掌,洗完擦干后,又叫原先安排好的会计,端来一碗热糊糊的鸡蛋面…一面对这一切我浑身充满暖,双目湿漉漉……

后知青时代,囿于龚心渔和我住处相距太远,来往较少。记得前年我经不住思念,到他家拜访,见老友他异常热诚,和夫人刘璨,我们相谈甚欢,中午夫妇俩在当地最大一家馆子招待我。临走时夫妇俩热情送到门口,干叮嘱万嘱咐叫他的另一好友邵守芳直接用私家车送我到家门口。要知道我家距离老龚家60多里啊!

这就是龚心渔,一个古道热肠重情重义的蹉跎老哥!!

作者简介



石永信 男 南京人 大专文化。63年下放白马湖农场79年底回城。
80年代中期曾任南京60中语文教师,9O年代初仼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劳务公司经理,二届区政协常委,首届省影视评论学会会员。



鼓励原创  欢迎投稿
有容乃大  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
812905642@qq.com


编辑:楚江

统稿:成文
组稿:王树人

作家文选
为作家搭建平台,为读者提供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