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平:一代词宗柳永与镇江之三

文摘   旅游   2024-09-13 10:42   江苏  

一代词宗柳永与镇江之三

——吕小平—— 

 

 柳永父亲柳宜,南唐为监察御史,公元983年进士及第,以刚正严直著称,为国主器重,官至工部侍郎。

公元984年,柳永出生于父亲的任所,其时南唐已经灭亡,父亲柳宜供职于北宋,任沂州费县县令。

少年柳永,十三岁作《劝学文》: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该文以朴素的家教之道激励了无数的寒门学子,并由书法家董其昌题之,后又传到日本,被奉为家教真经。

柳永14岁,被叔叔柳宏从父亲扬州任所带回老家崇安(今武夷山市),其时父亲柳宜已由善赞大夫升任殿中省丞。

回到老家,在祖父柳崇的严格督导和自己的刻苦学习下,柳永很快成为了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镇“鹅子峰下一支笔”,和大哥柳三复,二哥柳三接并称为当地“柳氏三绝”。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19岁,他先于两位兄长“得解”,获得了赴汴京参加会试的机会。于是打点行囊离开家乡,告别祖父、祖母、母亲和三复、三接兄弟以及新婚妻子,走上了一条前途莫测的“游宦”之路。

所谓“游宦”,就是离开家乡外出求官或做官,搁现在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是去做官,就是去做官的路上。

柳永离开家乡,“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然后就在杭州旖旎风光中寓居下来,这一待便是六年。

人们把柳永在杭州游宦、寓居的六年,称之为“放浪于勾栏瓦舍,沉醉于听歌买笑”的六年,似乎,一个曾经写过《劝学文》的天才少年,刚到杭州便被当地的灯红酒绿、风花雪月所迷醉,然后和曲坊乐工以及歌伎、妓女们打成一片,从而忘了自己身负使命进京赶考的初衷。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答案是不能确定。我想,19岁的柳永之所以滞留杭州不走,除了迷恋杭州的市井繁华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他遇到了此生的偶像和伯乐——杭州知府孙何。

说起孙何,柳永并不陌生,他是叔叔柳宣的同榜进士,当年的状元;而他的另一个叔叔柳宏,和孙何之弟孙仅也是同榜进士,这一年孙仅又是状元。兄弟连榜状元,这个现象在中国历史上都属罕见,无疑在当时的朝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现在,孙何知杭州,这对柳永来说是个意外的惊喜,他干谒孙何拜在门下,不但写出了名篇《望海潮·东南形胜》,让其20岁年纪便名噪天下;很有可能,他还获得了孙何的承诺:向皇帝举荐!若果能如此,那么他现在是否急着进京赶考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然而,现实却给他开了一个严酷的玩笑。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还没有来得及向皇帝举荐柳永,任上却因过度操劳遽然病逝,享年仅44岁。

孙何的去世毫无疑问对柳永是一次沉重打击,使他失去了一次如“神童”晏殊被举荐参加殿试的机会,而他却又因写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双声子·晚天萧索》、《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等歌咏杭州、苏州、扬州等词作被盛名所累,从而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科考能力产生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认为定能“魁甲登高第”。

终于,柳永参加科考第一榜就名落孙山,羞赧激愤之下,居然写出了《鹤冲天·黄金榜上》这等对朝廷大逆不道的“牢骚词”,由此产生的风爆和冲击波以及对自己一生的影响,这里且按下不表。

古典文学研究者周汝昌曾经在《唐宋诗词鉴赏词典》中评“这一纸‘牢骚言’,在宋元时代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反响,它正面鼓吹文人士者与统治者分离,而与歌伎等下层人民接近,有一定的思想进步性。”

而后的十五年,柳永又分三次参加科考,次次落榜。

一面是词名日隆,一面是科第蹭蹬。此时的柳永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惟有把所有的失落和情感都诉诸于填词,只有借助填词描摹市井细腻缱绻的男欢女爱,才能一浇他心中的块垒。

毫无疑问,他此时的身份是职业填词人,边漫游边创作,等同于当时的民间艺人,靠填词鬻文为生。

“景佑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开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

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在此之前,长兄柳三复也已进士及第。一门三兄弟全部释褐为官,柳永兄弟喜悦不已。

关于柳永屡考不中,仁宗有意打压不予录取斥之“且填词去”的这段公案,我认为就是野史杜撰,缘起就是为柳永鸣不平。而柳永“文齐福不齐”,就是他自己考不取而已。

也有人说柳永原名柳三变,他是改名柳永瞒过皇帝才能科考进士及第,否则仍用前名,皇帝仍然会下旨让其“且填词去”。

这个“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段子演绎者众,说得有鼻子有眼,其实也不值一驳。须知古代科考要先经过乡试“得解”,然后才有资格进京参加会试,中举以后的前300名还要参加殿试,由皇帝在金銮殿亲自考评,然后再点出状元、榜眼和探花。

参加殿试的300名举子无论名次如何,他们都被称作“天子门生”。

很显然,柳永不可能改名进京参加会试,倘若如此他就失去了科考的资格。

当年柳永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完全是一种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地自负和狂妄,对朝廷而言也是犯了忌讳,搁其它朝代不掉脑袋也有牢狱之灾。

然而,宋真宗和仁宗都没有为难他,最终还让他51岁暮年“恩科”进士及第,圆了他的功名用世之志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尊重文化和文化人的宋朝。

所以,我们要向宋朝致以崇高的敬礼!

2024年9月12日

作者吕小平简介


 

吕小平,出生于1957年,籍贯江苏金坛。1970年随父亲干部下放至谏壁公社长岗大队插队,其时在学。1975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1978年知青上调至供销系统工作,1998年下岗创业至今。 

 

              

鼓励原创  欢迎投稿

有容乃大  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

812905642@qq.com

长按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

编辑:楚江

统稿:成文

作家文选
为作家搭建平台,为读者提供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