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春 | 翰墨书香写人生——彭林春书画研习小记

文摘   2025-02-02 13:22   甘肃  


螳螂文学×彭林春



翰墨书香写人生

——彭林春书画研习小记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峤盛赞中国书法的诗句。静心品读“齐寿山人”彭林春的书法作品,我们也能看到这样浑圆流畅、筋骨俱备的神韵。


        彭林春,一位用热爱与坚持,矢志不渝追求书法梦想的逐梦人;一位在军营淬炼过自己青春,退伍不褪色的热血男。几十年如一日的“笔不离手”,让他的字里行间都氤氲着经过时间沉淀的功力,而“红心向党、保家卫国”的戎马倥偬,则让他的一笔一划都勾刻着刚直不阿的浩然之气。


        彭林春出生在西汉水之源头,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被伟大诗人屈原认为的“日落之地”——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齐寿山下。5000年文明史的浸润,让这片先秦的发祥地一直保持“崇文尚武”的文化基因。受父辈的影响,彭林春从小就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写大字”成为彭林春儿时每天坚持习练的“必修课”。每当同伴们在外打闹嬉戏时,彭林春却独自沉浸在墨香里,稚嫩的小手描摹着一个个遒劲逸然的大字,更描摹着一个美丽的书法梦。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从心而发的热爱,让少年的彭林春很快就以一笔好字闻名乡里。在学校办板报,为乡邻写春联,甚至不少小伙伴都央求他为自己的书本题写书名。而在不少书画展中的屡次夺奖,让彭林春在自豪的同时,更坚定了逐梦书法的宏愿。


       1997 年,带着“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豪情,彭林春慨然从军。塞北风光的雄奇与宏阔,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瑰丽与壮美,雪山圣湖的圣洁与神秘,为彭林春的人生增添了更加开阔而丰富的风景,“挑灯看剑、吹角连营”的军旅生活则磨炼出彭林春的钢铁意志,他多次执行特殊任务、多次立功获奖。而这段难忘的军旅生涯在锤炼了他的人格和品质的同时,使其将文武之道融于一体,让他的书法作品如云浪翻滚,似大河奔腾,气象雄浑,空灵飘逸,完美的融汇了军人豪气与文人儒雅。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彭林春再次潜心系统学习书法,他对书法的热爱和对艺术的造诣也打动了多位名师大家,多位前辈泰斗收为关门弟子精心培养。在恩师的循循善诱、春风化雨下,精勤不倦的彭林春在不同书法体中钻研,“书圣”王羲之“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行草,赵孟頫“结体妍丽,用笔遒劲”楷书,成为彭林春研习临摹最多的字体,也奠定了他的书法作品的庄重、浑厚,不卑不亢的基调。


        因为坚信“努力即捷径”,彭林春日日临摹不辍,在中华翰墨经典中汲取养分,不断突破自己的艺术创作瓶颈,以气驭笔,终有所成;而“希望更多人传承书法瑰宝”的夙愿,让他的书法作品更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深情。他的书法作品因此神韵流畅、质朴雄浑、苍劲刚健、深情内敛、意境悠远,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对时代的讴歌、对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追求和对书法文明文化的传承。


    作品入编《中国领导干部网书画研究院》《新天水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书画作品集》《天水市政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作品集》《天水日报》《天水晚报》《海河文学》等。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任何时候,热爱与坚持都是获得成功的最佳“教师”。而彭林春的书法逐梦路,也将在热爱与坚持中,走的更稳、更远。



螳螂文学社荣誉导师


孟子为  祁波  王宏斌
式路  鲁松林  张俊峰  董翅


螳螂文学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cfwhgzs@163.com
本期编辑 | 萧长风

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点击图片畅享阅读)


记得分享点赞在看让文学点亮人生


螳螂文学
螳螂,亦称刀郎,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螳螂文学由此应运而生,平台是集诗书画艺于一体,展示优秀原创作品的文艺类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