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是20世纪末期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组织实施的国际项目。
社区学习中心是为社区中每一个人提供学习机会的场所,其目的是:
(1)增强社区成员的能力,帮助他们自立;
(2)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
(3)发展社区。
它的作用是根据社区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社区需要;开发利用社区资源;通过其他组织和机构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制定活动计划和监测评估。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员培训和资源开发提升自身开展活动的能力。
社区学习中心的核心活动是学习与教育,不同社区根据自身不同的需要可以开展不同的各式各样的学习与教育活动。
总之,社区学习中心是一种与正规学校教育不同的终身学习形式。它与当地发展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通过提高当地居民的能力,促进当地的发展和建设。它的学习活动与当地发展紧密相关,学习活动是与当地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的。每项学习活动都应对当地人口的能力提升和当地发展产生一定作用。
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的理念与作法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于2004年正式开始参与和实施该项目。事实证明,该项目在各地参与了脱贫攻坚、垃圾分类、各类生产技能培训、残疾人融入、外来人口融入和老年人服务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3年在全国共有12个省和直辖市的52个项目点参与到项目活动中。2004年项目点增加到75个。
根据该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主要是根据我国农村地区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下主要活动:
(1)成人基本文化教育(扫盲)
鉴于我国已宣布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从对象上说,各项目点主要针对特殊群体开展扫盲活动。诸如残疾人、老年人、边远少数民族群体等。从学习形式和内容上看,在书本学习之外,还开创一些新的形式。
例如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项目点,他们开展了为盲人读报的活动。该省的宁波慈城、湖州德清、慈溪的周巷等项目点,开展了“盲人影院”活动。我们还专门编写了《生活中的读写算》、《生活中的知与能》和《生活中的数与算》的实用教材,针对农村人口现代生产生活需要,设计了场景,使学员学习后能够掌握基本技能。这与过去单纯认字的教材发生了极大变化,更加具有针对性。
(2)生产技能培训
生产技能培训是“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能力建设”项目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每一项目点都积极开展的活动。不论是针对一般村民的持续培训,还是针对有特殊需求的贫困人口、残疾人、老年人、留守人员或妇女等,对于农村社区来说,生产技能培训都是社区学习中心不可或缺的任务。
而且不同项目点已开始针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生产技能概念。涵盖了传统文化继承、环境污染防治,等等更现代的内容。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生产技能培训,是最大特点。包括农业技能特别是现代技能,企业员工培训,现代服务业培训,民族文化传承,以及其他各类。
在周巷,汾湖等地的项目点,长期与企业密切合作,随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职前和在职培训,共同研究培训内容和形式。此外也包括职业证书培训,技能评估等。这些培训时常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使职工的培训永远不脱离现场工作。农业生产技能,长期以来形成的送教下乡,农科教结合更是得到充分发展。
德清县钟管项目点,校长就是种养殖专家,项目点每年都可以申请县里的农技项目,将学习培训深深植根于日常生产中。在这些活动中,不断针对不同农户的需求,开展针对残疾人,年长者,女性活动。等特殊人群的培训活动。如在宁波慈城开展的竹编,极具可持续意义。
在广西龙胜,送教到村。从教授基本文化技能开始,到民族手工业,到旅游发展技能,民族餐饮,歌舞等等,极大促进了当地发展。开封市祥符区八里湾项目点积极开展了针对贫困人口劳动技能的培训,作为脱贫攻坚的内容之一。
(3)提升残障人士生存技能
农村残障人士是最困难的群体之一。由于居住分散和交通不便,农村残障人士受教育和康复的机会较少。项目专门设计了针对残障人士的子项目,主要目的就是努力提高他们生存技能,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
这里除了注重在一般活动中吸收肢体残障人士参与外,还需要组织专门的残障人士活动。这主要是成人基本文化教育即过去所说的扫盲。残障学习者还可以获得额外的一对一的辅导。
此外,他们能够获得就业或劳动技能培训,如种菜、养鱼、饲养动物、按摩、十字绣、机器保养和维修、竹编、使用电脑等等。有些需要单独送教上门,使他们能够不出家门,就能够得到指导和学习。
如此,有些残障人士通过这种活动能够自主就业,获得生存下去的能力。此外还对他们开展一些励志的讲座,介绍其他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事迹。
通过北京市西城区残联的帮助,我们在浙江一些项目点开展了“盲人影院”活动。对于许多盲人来说,这都是第一次。
在绍兴柯桥,组织了为残障人士读报活动。许多社区学习中心还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中国象棋、乒乓球和门球等。许多社区学习中心还开展了残障人士康复活动。特殊教育、物理治疗和其他形式的治疗,并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宁波慈城的社区学习中心为视障人士组织了康复讲座和“定向行走训练”。河北平山县的社区学习中心与当地医院合作,定期为残障人士举办体检,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诊断治疗。在平山和上海嘉定的社区学习中心,通过远程学习一些残障人士获得了学位。平山县的社区学习中心还与当地残联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成立平山日间照料中心,吸收白天无人照料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午餐,提供师资、原材料,组织手工制作培训。使他们增强了自信心,也增加了收入。
社区学习中心开展残障人士的活动,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与其他部门合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如此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才能确保得到各界支持。
(4)提高老年人的生存技能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老年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接触社会少,在生活中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设立这一子项目的目的就是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能力,使他们尽量来适应社会发展。
这里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教给老年人使用电脑和手机。前几年手机和电脑课程同时设立,近年来由于技术快速发展,主要以手机课为主。慈溪的周巷社区学习中心编辑了老人学习手机电脑的教材,并且在项目点中交流。
在盐城大丰社区学习中心,对老年人手机学习,不仅课堂教授,课后随时提供服务,解答老年人使用中的问题,并且提供具体帮助。有组织的跨代学习是老年教育的一种新途径。
苏州汾湖社区学习中心与职高同在一栋教学楼里。他们时常组织职高学生服务老年人,开展跨代活动。增进了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沟通与交流。
此外,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各地还组织了老年志愿活动,老年农技培训,参与社区治理,老年健康讲座,并组织老年人参观现代企业。这些活动都使老年人不同程度参与到社会中,使他们获得了积极的晚年生活体验。
(5)其他针对性活动
例如,针对全国广泛开展的社区垃圾分类活动,德清县钟管社区学习中心和绍兴杨汛桥社区学习中心分别在当地开展了分层级分类的培训活动,对各级管理人员、垃圾分类指导员以及广大居民分别开展宣传教育和指导,极大促进了当地垃圾分类进桶工作。海安县高新区社区学习中心针对但皇帝情况开展了面源污染防治活动。苏州木渎社区学习中心建立起癌症病人俱乐部,组织开展了治疗、康复、锻炼、心理辅导等多项活动。
……
这里的学习指的是广义学习。在社区学习中心,至少是包括大量的实践学习,做中学,亲自动手。而不仅仅是书本学习,或者为学历学习。它使成年人、老年人学会了就能用,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提高了学习者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也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因此这种实践学习的意义是很大的。
此外,20世纪下半期以来人类社会面临一系列新的变化与挑战,都对教育产生了影响,从而成为教育的源泉。这些问题租入冲突、人口、经济、社会政治、科技例一、环境与生态等等。由于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地白字阿勒个人或家庭的面前,出现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当人们不会解决这些问题时,便产生了困惑和压力。满足这些学习需求和期望,已经成为教育与社会方方面面利益攸关的艰巨任务。社区学习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针对性地的活动成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城乡社区的各种形式的终身学习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是正规教育取代不了的。
以上是对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20年的一个回顾,也是个人的一点收获。
(作者蓝建系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终身教育学习研究中心研究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