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主办的首届全省博物馆研学十佳案例和十佳线路推介活动终评会在金华举行。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省共有81家博物馆提报的71个研学案例和37条研学线路参评。由我院考古与文博系与良渚博物院联合开发的“‘我’的良渚日记”良渚文化遗产系列课程以第一名的佳绩,荣获“首届全省博物馆研学十佳案例”。
这一荣誉不仅凸显了该系列课程在青少年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还进一步推动了高校与博物馆在文化遗产教育领域合作模式的创新。
“‘我’的良渚日记”系列课程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郑霞教授与良渚博物院李曼副研究馆员联合指导,黄芷郁、何灵、周思晴、张桁洁、沈梦婷、王依然、卢珺滢等同学共同参与开发、实施、评估等全部环节。团队内部采用“以老带新”的梯队模式,保证课程的可持续性与创新性。课程旨在进一步促进博物馆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自2022年起,团队在课程开发与设计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课程以具象化的元素对标良渚文明的宏大内涵,以“认识良渚”“文明交辉”“价值传承”为脉络,设置了3大版块8个研学单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主要内容覆盖良渚王城与水利工程、玉器与精神信仰、水稻与农业文明,并融入了良渚与哈拉帕文明、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的对比,以及良渚遗址的发现和保护史。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团队采用了双师教学模式,浙江大学研究生团队负责知识教学,良渚博物院社教员与志愿者负责实践指导。此模式不仅保证了课程的专业性和深度,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课程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充实,广受学生与家长的好评。
项目持续开展了20个月,面向社会公众发起了多次课程招募,并以小学社团课、高中选修课的形式走进多所学校,累计课时达到33节,覆盖一千余名学生。课程入选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的“走遍杭州的博物馆”主题活动。同时,课程相关内容在各级媒体平台上获得了广泛报道,总浏览量超过2万次。2024年5月,“‘我’的良渚日记”获评首届杭州市博物馆十佳研学课程。
此次荣获浙江省博物馆研学十佳案例,不仅是对“‘我’的良渚日记”系列课程的高度认可,也是对高校与博物馆合作模式的肯定。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出更多富有内涵且生动有趣的研学课程,面向更广泛的公众群体,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图|王依然、良渚博物院
文|黄芷郁
版|朱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