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芸廷书法”系列讲座第七讲在西溪校区人文楼举行。前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著名书法家张六弢先生受邀为同学们带来“碑帖的细读与临摹”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白谦慎教授主持。
1990年,24岁的张六弢在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获奖,他和刘廷龙尺牍样式的行书手卷是书法形式感开始取得突破的一个标志。讲座中,张六弢老师结合自己学书经历中总结出的具体经验,围绕如何细读碑帖和如何进行有效临摹展开分享。
关于碑帖的细读,张六弢老师指出,首先应当注重碑帖范字的点、线形状,并以具体范本为例带领大家体会点画的向背关系、长短布白及点线间不同的分量感。其次,张老师提醒同学们应当留意字帖中单字的变化,掌握基本结构规律,把握部首与字形的变化,并在临写过程中抓住每个字的核心笔画特征加以表现。此外,还需要体味作品的整体章法布局,明晰作品形式感,把握一件范本的基本风格走向。
随后,张老师就如何进行有效临摹展开讲解。张老师强调,临写书作之前首先应当凝神入静,并做到指实掌虚,根据书写字迹的大小进行指、腕、肘、腰间的配合运动。临写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并体悟提按、转折、藏露、顿挫的细微变化,可在一定临写基础上对临写范本进行模拟创作,通过模拟范本来带动个人情感表达。在学习经典碑帖过程中,阶段性目标要明确,通过以点带面的学习方式来强化记忆。此外,张老师还提醒同学们应当关注历史上诸位名家对常用字的不同处理方式,加以记忆并积累,为后期自由创作夯实基础。
讲座结束后,张老师结合讲解要点,以《争座位帖》为例为同学们进行现场临写示范,提醒同学们应当注意帖中点画长短、向背、轻重、缓急的诸多变化并思考如何加以表现。随后又为大家书写了手卷、条幅、斗方等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引导同学们从临摹走向创作,并在书写过程中具体讲解了毛笔不同部位的利用、中侧锋转换、书写速度与节奏、墨色浓淡变化、章法排布等问题。
现场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临摹与创作的作品请张六弢老师指正,张老师一一指出了每位同学作品存在的问题并作详细解答。
图文:雷浩鑫
排版:何可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