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丨我院四项教学成果获评2024年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

学术   2024-10-27 19:55   浙江  

近日,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公布了2024年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认定名单,我院4个项目获省级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认定。

优秀教学案例一:

数字策展如何助力“文物活起来”——基于浙江省博物馆“丽人行”系列展览的教学案例

案例作者:毛若寒

案例简介:本案例是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博物馆专硕课程《博物馆展览策划》教学案例,以浙江省博物馆“丽人行”系列展览为对象,聚焦作为数智化转型背景下的新型策展模式的“数字策展”在该系列展览中的实践过程、价值作用和有益经验。通过回溯、总结“丽人行”系列展览在数实结合、多馆协同、众筹众创等方面作出的实践探索,深入剖析数字策展与传统策展间的差异与联系,从而针对性地挖掘数字策展对文物资源整合与传播的重要价值,以此总结出串联起顶层设计、认知建构、工作视野、数据管理、实践创新等多个层次的数字策展助力文物“活起来”的方法与策略。本案例基于对“丽人行”系列展览的分析与研究,旨在帮助学生建构起对数字策展的概念认知与实践理解,掌握数字策展的多种思路与技术方法,辨清数字策展与传统策展间的差异,明确数字策展这一创新模式在博物馆数字化转型中的位置与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培养数字思维与策展技能,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本案例是浙江大学AI For Education实证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博物馆策展助手研发与教学应用”的阶段性探索成果。

优秀教学案例二:

良渚制玉工艺的实验考古与微痕分析

案例作者:陈虹、费震涣

案例简介:本案例来源于浙江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良工天成——良渚玉器制作工艺微痕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2210335152)。案例聚焦于良渚玉器的制作工艺研究,尝试利用实验考古和微痕分析等手段,揭示玉器物质遗存背后的良渚时期史前人类行为。案例内容主要分为实验考古和考古标本研究两部分,先分别进行切割、钻孔、雕刻和研磨四类制玉模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后建立用于和考古标本表面痕迹对照的微痕参照系,以良渚文化姜家山遗址出土玉器为实际研究对象进行微痕分析,实验标本和考古标本的高度相似性为我们推断古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提供了实证性依据。案例也证明了实验考古和微痕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从科学研究的立场出发进行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寓教于乐,在模拟实验中收获快乐和知识。

优秀教学案例三:

AIGC技术焕新中国古画图像数据的艺术再创作

案例作者:陈晓皎

案例简介:本案例为浙江大学“2025中华图像文明与数据科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专硕项目制”的核心课程《交互设计专题》教学案例。通过整合校企合作资源,联合阿里巴巴设计委员会开展教学指导,案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AIGC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方法,思考如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产出中国古画在新时代传播与艺术再创作的设计解决方案。案例教学以“艺术+科技”作为知识架构,系统性地将“设计思维”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融合,从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等多维度探讨AIGC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强调了AIGC技术在推动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设计思维以及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激活中国古画的数字生命力。案例建设成果吸引了中央电视台CCTV 13、新华网、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的关注,为促进中国古画图像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有效的创新方案,通过创新表达形式唤起大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审美认同,提升公众审美素养与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创新。

优秀教学案例四:

书画题跋的楷范:宋徽宗的三件诗文长题

案例作者:黄杰

案例简介:书画题跋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独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存最早的仍保持原实物形制的题跋杰作,是宋徽宗所作,计有六件,分别题于六幅宋徽宗款画作之上,分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这些诗文多用常典,章法周正而意趣灵动,以瘦金体书写,脱去畦径,风姿俊逸,与画面珠联璧合,特别适合题跋初学者临摹仿作。兹选其中最具特色的《五色鹦鹉图》《瑞鹤图》《祥龙石图》的诗文长题为范本,重点结合画面、书体等,解析其格律、章法、意境,并辅以教师的临仿示范,以帮助修习者掌握诗文题跋的基本写作手法。

此次四项教学成果获评2024年浙江省优秀研究生教学案例,是对我院教师辛勤耕耘与不断创新的肯定,更是对我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水平的高度认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秉承“育人为本、守正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排版|胡贺文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