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在古物中邂逅秋日之美

学术   2024-10-06 12:32   浙江  


晚云收夏色,碧水动秋波。

凉风轻拂,黄叶簌簌,

似乎只是一转眼,

暑气渐收,秋色入眸,

提醒我们岁月匆匆,又是一秋。

秋天不仅是自然的礼赞,

更是古人创作的灵感源泉。

无论是饰品上的傲霜金菊,

还是古画中的秋山行旅,

皆是岁月沉淀下的美学珍宝。

穿越时光,

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的长廊,

去探寻这些古物中的秋日之美。


秋 · 器

明 德化窑白瓷秋叶形把杯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源浙江省博物馆官网)

该器物纵6.8厘米,横径6.2厘米,高2.5厘米。寂园叟在《陶雅》中评:“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质雪白,价廉而式样不俗”。这件精巧的把杯器形如披露秋叶,枝梗形环柄。白釉如玉,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底部堆贴枝叶花朵纹,凋落半枯的秋叶显得荒汀寂寥,独有一种空潆的韵味。


清乾隆 黄叶描金秋叶形笔掭

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该器物长12.5厘米,宽16.5厘米,高1.4厘米,为清宫旧藏。笔掭叶形,通体施黄釉,釉面莹亮,釉色黄中泛红,叶缘红色愈深。器面描画出清晰的叶脉并以描金装饰,器底亦雕出叶背脉络,使得全器如同秋风中缓缓飘落的红叶,栩栩如生,更显秋日雅韵。古人巧妙地将秋叶的自然形态融入文房器具的设计中,濡笔之际,当给人岁月如流、时不待我之感。


秋 · 饰

清 点翠菊花纹头花

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点翠菊花纹头花纵20厘米,横20厘米,为清宫旧藏,是清代后妃头饰之一种。头花以银镀金材质做成菊花纹底托,上嵌点翠,此头花以翠鸟羽毛粘制菊花及花叶,取菊花寓祝福长寿之意。色彩艳丽的翠羽配上金边,片片羽毛贴成五层,中间点缀着鎏金的花蕊,宛若盛放的蓝菊,形态各异的叶状翠羽与金枝的枝干衬着夺目的菊花,更为生动。虽然没有宝石的炫亮华丽,但是点翠制成的饰物,自有一种艳丽拙朴之美。佩戴于发髻上,仿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将秋意定格。


元 缂丝玉兔云肩残片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图源中国丝绸博物馆官网)

该云肩残片纵33厘米,横24.5厘米,色泽鲜艳,制作精美,以缂丝的方法制得,应为左肩部分。残片的左边是卷草型的云肩轮廓,里面为满地的折枝牡丹花卉,配以叶子和花蕾。残片中间是一个月亮,里面有一只玉兔在桂树下捣药。这是根据中国传说,以玉兔象征月亮。紧靠月亮的右边就是元代常见的灵芝云。再往右部分的构造稍有特别,可能原件是以卷草的形式和左边相连,这部分上下各有半朵海石榴花,最右边则是一条戏珠的龙。满地折枝牡丹喻吉利深远,海石榴“独艳迎人笑,残妆带雨斜”,玉兔捣药,游龙戏珠,别有一番趣味,让人不禁去探寻这秋日独有的故事。


秋 · 画

清 吴昌硕 秋菊图

(图源中国书法网公众号)

题识:黄花斜卧竹篱边,扶醉闲吟细雨天。若与泉明谈往事,不堪回首义熙年。卷帘容易近黄昏,恰喜园丁正叩门。佳色无多开更瘦,两枝送我供瓷盆。花开未肯让梅先,惯倚新霜九月天,粉本描成人意澹,参禅无分学神仙。乙卯秋仲,吴昌硕。

本画为立轴,设色纸本,纵116.3厘米,横49厘米。菊花是吴昌硕经常入画的题材,也是当之无愧的秋日之花。画菊花或伴以岩石,而渴笔大片擦染,生出奇趣之景。秋菊娇艳,墨叶以焦墨画出,红菊以西洋红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有黄菊居于画心之上,红菊在其下,构图近书印的章法布白,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颜色明亮,墨色水润丰泽,一眼观之,而似有漫野秋菊,圆花高悬,准天极也。


明 沈士充 溪山秋霭图轴

杭州博物馆藏

(图源杭州博物馆官网)

款署:“溪山秋霭,庚子秋日沈士充写。”钤“沈士充印”白文方印。旁有清代著名鉴定家褚德彝的题鉴:“沈子居画法苍秀,游于董尚书之门,为尚书所赏,时令捉刀,颇得形似,此幅云峰石色,用笔淹润,为赵文度所不及,定为子居真迹之精者。戊寅秋七月褚德彝。”钤“松西”朱文方印。

画轴高纵131.2厘米,横57.6厘米。此幅浅绛山水,淹润冲淡,以水墨为主,枫叶、树干、远寺薄施淡赭,中景松树轻染花青,点醒秋色的主题。人物隐于一隅,对坐清谈,显得格调高雅,远山略皴米点,雾霭迷蒙,意境飘渺。整体观之,这幅画不仅捕捉了秋天的色彩,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布局,传达出秋天的神韵,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沉浸于那份宁静致远的秋日遐思之中。


明末清初 蓝瑛 秋山观瀑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源浙江省博物馆官网)

《秋山观瀑图》轴纵153.4厘米,横43.2厘米,为蓝瑛运北宋画家李成之法绘成。图绘山林秋景,红树苍松,秋叶层叠,山中瀑布高悬直下,水流飞溅,两逸士相背坐于松下岩边观瀑听泉。秋高气爽,寂寥的山景中,山涧清凉,叠泉挂瀑,山峦叠嶂,一点红叶点缀,似有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之韵,秋景之美瞬间绚烂。


明 吴彬 岁华纪胜图册玩月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画纵29.4厘米,横69.8厘米,绘中秋佳景。所谓“玩月”是中秋节俗,伴月赏游玩乐之意,江中月影,与水榭塔寺倒影,相映成趣。寺边有小径西通院落人家,庭院背山倚岩,丛树环抱,湍瀑穿流桥下,景色宜人。院中村人设案祭拜月神,祈求福佑,亦有人“走遍三桥”。明月当空,银辉遍地,士子三三两两,或席地聚坐赏月,登高望远,赏月吟诗;或泛一叶扁舟,倒上美酒,“把酒问青天”。通幅设色雅淡,笔触精致,以秋日时序活动为主题,内容丰富,细绘秋日玩月的生活逸事,饶具古趣。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秋日之美,

融入了岁月的沉淀与时光的静谧。

在古物中邂逅秋日,

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

更是对自然与人文之美的深刻感悟。

让我们在这些古老的艺术品中,

感受秋天的诗意,

感知时光流转中的永恒之美。


文 | 董晗筱 吕晓睿

版 | 董晗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资料参考自文物所属博物馆官网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