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良渚文化进校园系列大课:五千年中国看良渚

学术   2024-09-23 20:03   浙江  

9月20日下午,“良渚文化进校园”系列大课之“五千年中国看良渚”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陈寿田主讲,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方志伟主持,250余位师生现场听讲。

“中华文明圣地  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迄今发现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文明,是5000多年前东亚稻作文明最高的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杰出的范例。”在讲座第一部分,陈寿田强调了良渚文明的重要地位,并以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过程、《中国历史》教材中良渚古城相关内容的变迁为例,介绍了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他强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国际公认,改写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向建国七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另外,良渚古城遗址突破了传统的文明认定标准,其申遗成功为相关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展现了关于‘文明标准’的中国方案”。作为中国截至目前所拥有的59项世界遗产之一,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成功也“见证了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巅峰”

“感恩亲切关怀  牢记殷切期望

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良渚遗址的重视,陈寿田用几组数字进行了直观地说明:2次实地视察,至少19次重要指示,长达273字的重要批示。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2024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球发表的新年贺词中也指出,“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其中,“良渚”作为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杰出见证再次被提起。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与重视不仅体现在言语上,还体现在一次次的亲力亲为中。陈寿田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了良渚文化的保护与宣传,“亲自协调石矿关闭、亲自协调文物移交、亲自策划宣传口号、亲自参与国际传播”,并分别讲述了对应的案例故事,在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保护良渚遗址  传承中华文明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良渚遗址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各级党委政府、单位对良渚的大遗址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了许多探索。

首先,在遗产保护方面,设立高规格的专门保护机构,制订专门的地方性保护法规,投资140亿实施良渚遗址综合保护工程等;此外,持续开展考古研究,八十余年的漫漫考古长路、四代人风雨兼程的探索发现为世人不断增进对良渚的了解提供了可能。同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要统筹安排,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申遗工程。最后,注重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承,“向世界展示全面真实立体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建设研学基地、推广地方教材等。

讲座临近尾声,在场同学们关于良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意义、如何更直观阐释古代文化遗产等内容进行提问,陈寿田一一解答,并鼓励浙江大学各专业的同学努力发挥专业特长,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自云峰学园工科试验班的2024级本科生易晓慧说:“聆听了陈寿田老师的讲座,我从他的娓娓道来中感受良渚的无限风光。从不被认可到申遗成功,良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曙光的地位被世界所认可,如今成为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

来自艺术与考古学院博物馆专业的2024级硕士生蔡婵说:“作为一名本科阶段学习考古学的学生,我很早就对良渚文明有所耳闻,在来到杭州之后更是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很荣幸通过这次讲座了解到了良渚申遗背后的故事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这启示我们要从多样的视角出发了解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


文字|蔡婵

图片|陶佳钰

排版|王舒芳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