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建档案文化传播示范点》挂牌暨首次成果展示活动近日在上海大厦揭幕

文化   2024-05-13 18:34   上海  


为进一步探索城建档案开放共享机制,推动上海城建档案研究成果转化,扩大城建档案文化传播效应,助力上海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工作。2024年初,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与上海大厦联合开展了“上海大厦历史档案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近日,经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批准,在位于黄浦江苏州河畔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大厦设立了我市首个《上海城建档案文化传播示范点》《上海大厦历史建筑档案展》同步在上海大厦向公众展出。



展览位于上海大厦整个一层大厅,为常设展览。共计展出包括馆藏档案图纸及文件、历史照片及文献资料、建国前酒店的用具藏品、酒店历年艺术藏品等各类展品100件(张)。其中作为核心展品的27张建筑历史档案图纸及文件,首次以仿真复制件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展出,特别是其中的20张请照单、信函等珍贵历史档案,均为首次走出库房呈现在公众视野中,为上海城建历史档案的活化利用,激发社会各方共同推进城建档案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样本与参考模式。


上海大厦一层大厅展览现场

滑动查看


上海大厦位于北苏州路20号,外白渡桥北堍,是外滩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由于大厦地处大名路(原名百老汇路)西端,故名“百老汇大厦(Broadway Mansions)”。


大厦原址为英商上海电车公司,是英商业广地产公司的产业。业广地产公司创办于1888年,由英商怡和洋行和嘉道理洋行共同出资。那时虹口一带因相隔苏州河,土地价格较为低廉。业广地产公司的第一块产业就是百老汇大厦周围的69亩(约4.6万平方米)土地。


关于百老汇大厦的历史,现在广为人知的是,业广地产公司于1931年8月25向工部局申请建造百老汇大厦,由业广地产公司建筑师布勒特·法雷瑞设计,并邀请英商公和洋行做设计顾问,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于1931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1935年5月竣工。但通过历史档案的查阅,其中却另有故事。


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藏的有关百老汇大厦的历史建筑图纸其实共有二套,一套形成于1931年,另一套形成于1933年,两套图纸中的建筑,造型差异较大。

现场展品:1931年大厦南立面图         1933年大厦南立面图

形成于1931年的那套图纸包括了立面图、剖面图、桩基图、底层至二十一层的平面图等在内的全套设计稿,甚至还绘制有多种效果图,这版设计在当时上海的报纸上也做了宣传。

现场展品:1931年建筑设计手绘图

(上海大厦向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捐赠的图纸资料之一)


结合1931年工部局工务处批准的请照单及工程施工进度表来看,此版设计曾于8月28日获得开工许可(基桩工程准照),9月4日开始进行地基开挖和板桩施工,12月17日基桩工程竣工。但直至1933年6月13日大楼地基施工再次申请并准照(8月24日竣工),期间1931年12月18日至1933年6月12日,馆藏资料中无施工进度表可查,就百老汇大厦馆藏历史资料的完整程度、工部局审批的其他建设项目资料的归档惯例,1933年桩基补桩工程及1931年和1933年请照的二版不同造型的建筑设计图纸等情况综合判断,1931年12月18日至1933年6月12日期间当属设计方案调整,工程施工停工期。

现场展品:1931年大楼桩基请照单      1931年工程施工进度表


那为何已投入了大量精力、财力设计并已开建的大厦会停工1年半,并改换成现在的建筑造型呢?从现有档案资料中并无可直接查询到的证据,但从相关图纸的对比中或可进行合理地推测。一是从“1931年大厦南立面图和1933年大厦南立面图”的对比中可见新建筑在建筑体量上已明显增加,为大厦建成后的客房出租带来更多可预见的收益。二是从“1931年主楼背后部空余地拟建规划图和1933年上海大厦街坊平面布置图”的对比中可见1931年大楼后方(北侧)规划了25个车位。而1933年经过重新设计,大楼后方(北侧)计划建设四层车库(据说是当时亚洲第一座立体车库)拥有近百个停车位,为大厦建成后的租客入住提供了更多便利。

现场展品:1932年3月业广地产布勒特·法雷瑞致函工部局拟建新公寓大楼和停车库的专函

现场展品:1933年上海大厦街坊平面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常被称作上海近代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上海城市进入了高度繁荣发展阶段,外滩区域的建筑相当一部分都在进行新建、翻建。虽然相隔一条苏州河,北岸的地价相比南岸略低,但仍可预见未来苏州河北岸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商住用房的大量需求。为此及时更改设计,增加空间面积和配套服务设施成为了非常明智的选择,同时为提升大厦的建筑美感,以迎合当时的设计潮流,彰显与苏州河南岸外滩第一立面的建筑相同的身份与地位,业广地产公司邀请了曾设计过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沙逊大厦等众多外滩建筑的英商公和洋行做设计顾问,由此这幢用如今的眼光看来也依然气势恢弘且摩登经典的优秀历史建筑终得建成。

现场展品:1933年9月公和洋行致函工部局提交大厦钢结构图


黄浦江畔是软土地基,1871年建造花园桥时就曾发生过桩基下沉、桥身坍塌的事故,要盖摩天大楼,地基处理困难重重。百老汇大厦采用洋松木桩加钢砼箱形基础,上层建筑采用全钢框架结构,90年来建筑主体结构沿用至今未做大的整修,可见当时设计工艺的先进和施工质量标准之高。

1931年百老汇大厦桩基施工现场

(上海大厦向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捐赠的照片资料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工部局的专员,对大厦建设的监管也非常细致与专业,根据现存施工档案文件,大到桩基密度与河岸疏浚之间的影响,小到上海潮湿气候对钉子等金属制品腐蚀的影响,以及电梯设备、卫生设备的请照、测试、验收等各项专业工作均能从工部局得到回应,俨然集当下的建管与监理于一身。

现场展品:1934年12月12日,英商巍达洋行致函工部局工务处希望在大厦中能使用俄勒冈松木

现场展品:1934年12月24日,工部局火政处回应工务处,不同意使用俄勒冈松木


建成后的百老汇大厦,建筑风格以晚期装饰艺术派风格为主,并吸纳了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是上海高层建筑趋向现代主义风格的早期代表。建筑外立面简约典雅,没有繁复的古典装饰,仅在局部饰以带有装饰艺术风格的花边图案。建筑从十一层起逐层收缩,中部最高。各层屋顶的檐部饰为几何形连续装饰图案。墙面处理简洁,仅在窗间墙部位的面砖砌法上略作特别处理。建筑外墙下部采用暗红色花岗石贴面,上部一律采用浅褐色泰山砖贴面,色调和谐统一。


X形的公寓形体巧妙地解决了房间的朝向和采光,四翼房间朝向较好,光线充足。大厦内部装饰较为简洁,正式启用后专供在沪英国侨民和商人居住使用,还有部分出租给公司、商行作办公室。地下室为锅炉间,底层为大堂和公共服务区,二至九层共设大小公寓72套,十至十六层为业主住所,十七层为餐厅和厨房,十八层为特别套房,设有宽敞的大平台,是当时鸟瞰浦江两岸景色的最佳位置,十八层以上为机房及水箱设备层。


上海大厦雄伟挺拔的造型,如一座山岳矗立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成为外滩建筑群天际轮廓线变化的第三个高潮和完美的句点。

滑动查看


根据档案资料,1951年5月1日百老汇大厦易名为“上海大厦”,成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待外国元首、政要及贵宾的重要场所之一:赫鲁晓夫访华及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沪,都曾在此俯瞰上海市容。

现场展品:1951年4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对

百老汇大厦更名为“上海大厦”的批文

(由上海大厦提供的展品之一)


上海大厦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类别为三类。重点保护建筑的南立面、东立面和西立面、底层大厅的空间格局及十八层的贵宾接待室。2008年上海大厦进行了主楼部分楼层、2号楼及总体环境的保护性修缮改造与环境整治。

上海大厦远眺  2023年


本次《上海城建档案文化传播示范点》的设立及上海大厦建筑历史档案的展示,为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活化利用城建档案资源开辟了全新路径,也为上海城市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样本。为进一步扩大首个示范点效应,不断探索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充分发挥城建档案资源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直接指导与推动下,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未来将依托“上海大厦历史档案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成果模式,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更好地向广大市民及游客展现上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上海“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讲好新时代上海城市规划建设的动人故事。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顾世奇、上海市东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花蓉出席双方研讨活动。

选自《上海外滩建筑群》专辑

主编: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出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




上海城建档案
“上海城建档案”为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公众号,依托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丰富馆藏资源和各类原创城市文化产品,关注上海历史建筑,传播人文精粹,弘扬海派文化,为建筑人文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